首頁>軍事>

從閉關鎖國的清朝,到混亂動盪的民國,儘管受限於時代,還是有許多知識分子遠渡重洋到別國留學,成為了精英。然而除了人們所熟知的“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中國原子彈之父”鄧稼先等人衝破阻力毅然回國助力新中國的國防事業,還有不少人才留在了西方世界,甚至為美國軍事力量發揮了重要作用。

提起F-14來,很多人都津津樂道。作為世界上第一款三代戰鬥機在冷戰時期為對付蘇聯遠端轟炸機而設計的,主要部署在航空母艦上。

F-14的最大特點就是速度快!F-14還是美國第三代戰鬥機中火力最強的機種,也是最早具有多目標跟蹤和打擊能力的戰鬥機。冷戰結束後,美國海軍對它進行了改裝,配備了精確瞄準和打擊系統,在海灣戰爭、巴爾幹衝突和伊拉克戰爭中均使用了這一機種。

但你們知道嗎,F-14的設計者居然是中國人,他就是盧鶴紳。

盧鶴紳出身顯赫,他的父親盧景貴是留美的機械工業碩士,曾經在張作霖主政時期任鐵路局長,負責修建了四(平)洮(南)鐵路、洮昂鐵路等多條鐵路。盧景貴頗得張作霖器重,與張作霖、張作相、楊宇霆、常蔭槐等結拜為兄弟,張學良稱其為“四叔”。

盧鶴紳在少年時看到東北三省淪陷後,懷揣著航空報國的理想和哥哥盧鶴紱前往美國學習航空工程,在美期間,盧鶴紳的學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1939年,盧鶴紳從航空工程系畢業,本欲回國效力。但當時日本已佔領華北,受“西安事變”影響,盧鶴紳便留校攻讀航空工程碩士。1940年秋,盧鶴紳被美國寇蒂斯公司聘請為工程師。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滄海也變成了桑田,盧鶴紳最終選擇留在了國外。

留在美國的盧鶴紳擔主持設計了F-14、F-111B艦載戰鬥機,A-6全天候重型艦載攻擊機、C-2雙引擎艦載運輸機、E-2艦載空中預警機等不同用途、不同型號的海軍飛機。而這些飛機,曾在中美對峙中,對中國產生過巨大影響。與留在美國的選擇回國的盧鶴紳不同他的哥哥盧鶴紱則選擇了回到新中國,並最終成為了中國的核能之父。

在哥哥盧鶴紱的數十年的教育、科研生涯中,他為中國的物理事業和培養中國第一代原子科學技術骨幹做出了重要貢獻。中國23位"兩彈"元勳中,有7位是盧鶴紱的學生,他也被稱為"中國核能之父"。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一旦殲20裝上渦扇15發動機,會有多先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