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姍姍來遲的俄羅斯新一代戰鬥機蘇57最近終於進入了服役前的最後測試階段,但毫不誇張的說,即使它順利的大批量裝備俄羅斯空軍,也改變不了俄羅斯在戰鬥機領域滑落至世界第二梯隊的事實。

俄羅斯的戰鬥機設計思想繼承自蘇聯,當年蘇聯在電子裝置和新型材料方面遠不及西方,如長期使用笨重的電子管,由於延續二戰中對武器裝備簡單、成熟、可靠和便於生產的研製思路,蘇聯認為真空管技術成熟,易於做出大功率元件,所以把主要精力都集中在真空管的小型化上,這種思路在電子裝置相對簡單的階段,還是挺實用的,不過計算機的效能隨著摩爾定律不斷升級,以電晶體為代表的固態大規模整合的電路才能適應這種變化,真空管再如何小型化也不及電晶體的整合度高,這是基本物理性質決定的。

蘇聯傾向電子管從根本上講是其大戰略造成的,因其長期處於西方國家的包圍和封鎖中,且在兩級格局的競爭中大部分時間居於下風,因此有很強烈的危機感,不得不做好最壞的準備,電子管就是因適應大規模戰爭乃至核戰爭的需要才受到青睞的。它也並非一無是處,尤其是其對於高電壓的耐受力帶來了雷達的超大功率,可以輕鬆“燒穿”一般的電子干擾,比如米格25的“狐火”雷達持續輻射功率極高,可殺死1000米外的兔子。因此按照規定,在地面和低空嚴禁開啟其雷達。蘇57之所以至今仍採用無源相控陣雷達,與俄羅斯在大規模積體電路方面有眀顯短板不無關係。

至於材料,由於一種新型材料的研發週期很長,蘇聯更傾向於成熟可靠的選擇,當年米格25毅然捨棄當時中看不中用的鈦合金,佔機體80%的材料都選用皮實耐用的不鏽鋼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雖然採用傳統材料的效果立杆見影,但技術都是不斷髮展的,只有新材料才能代表未來的方向,也只有敢於採用尚不成熟可靠的新材料,不斷從實踐應用中積累經驗,才有可能在未來的博弈中取得優勢。俄羅斯在材料領域的這種戰略有深遠的影響,最典型的後果是導致蘇57在隱形材料方面的落後。

蘇57之所以隱形能力糟糕,還有一個原因是把寶錯誤的押在了尚不成熟的等離子隱身技術上面,與材料這種被動隱形領域相反,蘇聯及俄羅斯在等離子這種主動隱形方式上卻又太激進了,等離子隱身同鐳射一樣,是用一種電磁能削弱另一種電磁能,而不同於有形隱形材料只是對電磁波進行非常有限的吸收,主要靠外形設計對電磁波的反射方向進行約束,即使等離子隱形技術解決了自身的問題,如何在空間和重量要求苛刻的戰鬥機上提供足夠能量,這個難關也足以讓等離子戰鬥機的成熟推延到下個世紀!

而且在短期內蘇57這種狀況還難以改變,因此俄羅斯只能走蘇聯的老路,只能盡最大可能優化體系,用整體來彌補區域性的劣勢。在子系統落後的情況下,拿出優秀的軍工產品是蘇聯最拿手的,蘇27就是一個典型,但苦於沒有相應的材料來支撐如此前衛的設計,蘇27家族一直被強度不足所困繞,這個問題在新蘇35才得以解決。蘇聯也不是不想跟後來的中國一樣,走偏美式的路線,無耐實力不允許啊!

因此俄羅斯的四代機作戰模式不同於中美,它是非典型的,蘇57是在俄羅斯強大體系的支撐下發揮作用,對抗強敵的,無論是早期預警、電子干擾還是指揮引導無不如此,必要時揮舞核大棒,這也比較符合俄羅斯人粗獷的風格,離開了這個體系蘇57與三代半戰機差別不大。因此,印度等國家企圖單靠蘇57來對抗典型的四代機是不現實的。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被揍過總是刻骨銘心;有一艘核潛艇就能對抗中國?印度真是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