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2008年,印度第一次發射運載火箭,搭載了月船1號。月船1號在軌執行一年後失聯。2019年,印度第二次進軍月球,發射月船2號。結果在實現著陸器登陸月球表面時出現意外,著陸器消失,兩次事故是否重創了印度對航天事業的信心?
2008年10月22日,薩迪什·達萬航天中心的周圍聚集了許多圍觀的民眾,他們與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員一起,目睹著印度歷史上第一次運載火箭的發射。本次發射任務使用的是PSLV-C11運載火箭,搭載的是印度最新自主設計,自主製造的月船1號。本次月船1號的任務,就是圍繞月球執行兩年半的時間,利用它身上所攜帶的十一臺科學研究裝置,對月球的礦產資源分佈以及地質岩石的結構進行勘察。結果月船1號僅僅服役了一年,就在2009年的八月份與地球失去聯絡,直到今天還沒有找回,估計已經墜毀在月球上了。
其實就在月船1號的發射期間,印度航天局已經開始著手準備月船2號的發射計劃了。早在2003年,印度航天局就宣稱,將與俄羅斯航天局一同合作,計劃月船2號的發射事宜。結果俄羅斯人中途變卦,印度沒有辦法,面對俄羅斯一而再,再而三的推延。月船2號計劃的發射時間從2013年推延到2016年。印度只好宣佈放棄與俄羅斯合作的計劃,獨自研發月船2號。最終在今年的7月份,月船2號同樣是在欽奈的薩迪什達萬航天中心成功發射,計劃實施著陸器登月任務。
結果我們已經知道了,就是“維克拉姆”號著陸器在距離月球表面2.1公里的地方與地球失去了聯絡,下落至今未卜。其實我們回過頭來縱觀整個發射的準備過程,我們就能找到許多失敗的原因。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是,印度為“維克拉姆”號著陸器挑選的降落地點位於月球的南極地區。科學家沃特金斯是一位來自美國行星科學研究所的專家,他表示,月球的南極地區就像是中國的南極地區,人跡罕至。美國當年載人登月還故意避開這個地方,為了就是能夠順利地完成任務,完全返回地球。
從天文的角度來說,月球的南極地區土地並不是平整的,而是崎嶇不平。而且,科學家們還沒有掌握月球的磁場規律,而強磁場對於電子裝置的影響可以說是顯而易見的。最重要的是,因為沒有人曾經來過月球的南極地區,所以這裡的磁場可能存在更加奇怪的現象。所以就有科學家認為,印度航天局在計劃“維克拉姆”號著陸器時,並沒有考慮月球的環境以及著陸的地點,或者說考慮了但是沒有控制的能力,只能根據飛行高度來控制著陸地點。這些原因都可能導致了“維克拉姆”號著陸器失聯的原因。
其次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成本問題。航天工程向來都是一個高投入,高風險,低迴報的事業。美國的民眾甚至抗議美國NASA用了太多納稅人的錢來研究太空。而月船2號的總成本只有1.4億美元,要知道,美國單單一個阿波羅系列的任務,花費了1000億美元左右。低成本意味著許多地方就要節省材料,這也使得失敗的風險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