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起北京的地方文化彷彿只有“衚衕文化”
殊不知,北京還有一種地方叫做“大院兒”
這裡的孕育的地方文化就叫“大院文化”
大院兒的環境和文化更體現了老北京人的生活
(拍照:赤耳)
甚至有人說,北京城本身就是一個“大院兒”
從完整的“故宮大院”到滿是雜院兒的“衚衕大院”
最後到部隊、機關的“部隊大院”
這既是老北京人生活中的“小社會”
也是老北京人年輕回憶中的“家屬院兒”
(拍照:赤耳)
“您哪兒人啊?”“公主墳的!”
“您家是部隊大院的吧?”
從公主墳一路到西山腳下,幾乎全是部隊大院
海軍、通訊兵、裝甲兵、總後、炮兵、空軍
工程兵、鐵道兵等司令部依次排開。
在過去的年代,除了五棵松的301醫院以外,
您走不了幾步就會看到一個有哨兵把守的大門。
那時哨兵身後是個綠色避雨的木頭崗樓
靜謐的街道上,安靜且神祕。
(拍照:赤耳)
曾在大院裡長大的人們回憶道:
“其實大夥兒從小都以為自己是正宗的北京人,
等到歲數大了,真正走出大院兒了才知道
外面的世界還有一個“老北京””
(拍照:赤耳)
其實部隊大院裡是統一制式,像個獨立的小社會
大院有自己的辦公區、生活區、食堂、禮堂、
幼兒園、小學、中學、車隊、醫院、服務社...
大院子弟都是從培英、育英、群英畢業的。
(拍照:赤耳)
大院子弟一起玩也是一呼百應,
有時一嗓子就能喊出來一群小夥伴
要是有某個小夥伴沒出來,您就能看到一幫人喊:“XX下來玩!!”
一句話,整個大院都能聽到。
要是玩的時間太晚了,父母也會朝外面喊:
“XX!回家啦!”這時孩子們才會戀戀不捨地散去。
從《Sunny燦爛的日子》、
《血色浪漫》到《與青春有關的日子》,
很多過去北京題材的主題影視劇,
都能找到北京大院生活的影子。
這是曾經北京幾代人都有的回憶,
更是北京城在那個特殊年代所留下的印記。
每個大院裡的孩子們都有帶頭兒的,
從大家互相起外號兒開始的生活
大家一起看露天電影、去游泳館游泳、籃球場打球...
最後以打過無數次的“仗”而結尾。
大院裡的每個角落,沒人比他們還熟悉。
大家也會學著大人穿三接頭皮鞋和一身的綠軍裝,
甚至也會對著鏡子裡的自己學著敬禮和戴勳章...
大家都是在軍號聲下長大的,每天早上聽著起床號聲起床;
中午一窩蜂似的到大院食堂裡吃飯;
在院裡把能玩的玩一遍,不能玩的也得研究研究;
最後偷偷地把兜裡都給塞滿...
幾個“發小兒”也從互相兜著點事慢慢長大,
那從小到大的熱乎勁兒可能一輩子都熱乎著。
現在外邊大家喊得“大院子弟”
這可真不是大院兒裡邊出來的,
這是外人強加在“院兒派”孩子們頭上的
院裡的孩子們絕不會自稱“大院兒子弟”!
只是在《與青春有關的日子》裡,
方言、高洋等人扯著脖子用驕傲的語氣喊道:
“幹部子弟凶猛,請勿靠近。”
曾經大院子弟和衚衕串子們水火不容的時候
也只是青春的荷爾蒙揮霍不掉罷了
現在歲數大了,兩夥人坐在一起喝上幾口
聊兩句還會有種相識恨晚的感覺
在衚衕串子眼裡,或許大院的孩子有種神祕感
其實大院的父母也只是來自五湖四海,出身普通
但大院的孩子們給自己創造出了一種“紅色文化”。
但是院裡的孩子們可真叫“發小兒”
那都是從幼兒園開始就穿一條秋褲到小學、中學...
大家愛好大都相同,從小就在這個“小社會”里長大
有人說“大院兒孩子沒文化”,
也有人認為“衚衕串子沒見識”。
歸根結底,他們都說錯了
在那個以出身論英雄的年代,都是不明事理年紀的二貨
二貨孩子們碰撞出一些二貨火花太正常不過了。
現在北京城的小區越來越多,越來越大
但昔日的老哥們老夥伴們早已不見了蹤影
腦海裡只剩下了小時候那一幕幕快樂時光
小時候總覺得時間好長,可以玩好久
今天玩完了,就等著明天院裡喊人下去接著玩了
(拍照:赤耳)
曾經的部隊大院是那樣真實又持久地矗立著,
現在眼前的老樓房們仍證明著無數個故事
這一切都曾真實地發生過。
曾經在北京有這樣的一段活生生而又歡樂的生活
它的名字叫做:部隊大院。
(拍照:赤耳)
以公主墳為中心的東南西北方圓數公里內,
現在改名換姓成了長安街沿線的中心地帶
但在近代和現代歷史上曾是中國重兵把守的重地。
現在燈火輝煌,車水馬龍的樣子,
讓人忘記這裡曾經也是安靜而又神祕的地方。
-
1 #
-
2 #
這裡說了多是部隊大院的,往南走,海淀附近的大院另外一種風格,多半是大學出身,科學院,還有中直機關大院。
-
3 #
大院唯一的作用:我和你不一樣!
-
4 #
噓,現在大院的孩子更出息了.
-
5 #
我,後勤指揮學院的
-
6 #
最後那張佈滿爬山虎的五十年代老辦公樓的照片,是拍的國防大學二號院,以前叫政治學院的那個。
-
7 #
裡面照片都是通訊兵大院的
-
8 #
哈哈哈,我是永定路七機部大院的,原來住一街坊。真懷念以前的時光。
-
9 #
他們代表不了北京,老北京都是在衚衕里長大的
-
10 #
那時候以穿綠軍裝,帶軍帽,背軍挎為容
-
11 #
圖上是工信部邊上的院吧
-
12 #
機關大院,三部大院,黨校大院的路過一下。同志們辛苦了
-
13 #
過去上十一、八一等學校是要看父母軍銜等級的。
-
14 #
別忘了還有六十七中。知道的都知道。不知道的就不知道了!
-
15 #
可以都搬到雄安去了
-
16 #
八十年代住萬壽路南總後大院的路過
現在的部隊大院簡直就是一養老院和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