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前不久火箭軍和人民海軍官微瘋狂暗示的所謂UFO,基本被確認是一枚潛射彈道導彈,最大的可能就是“巨浪3”導彈。

作為中國最新的潛射彈道導彈,“巨浪3”在射程和載荷上都比前兩型導彈有所提高,此次成功試射,意義也相當重大。中國潛射彈道導彈在不到一年時間內,已經完成了多次成功試射,表明技術上已有足夠的成熟度,也表現了相當不錯的可靠性,可以稱得上是突破性進展。

火箭軍官微開啟了這輪UFO的大戲毫無疑問,潛射彈道導彈是所有導彈裡技術難度最大的,沒有之一。它的難度是多方面,多層次的。第一個難點,也是最大的難點,就是要讓導彈從水裡發射,並進入空氣,在兩種不同的介質中都要穩定地工作。這一個步驟時間最短,尤其是突破水面的剎那,是以秒來計算的,但卻是潛射導彈成敗的關鍵。

因為水的密度是空氣的800倍,在水中和空氣中飛行,物體受力完全不一樣。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子彈可以在空氣中穩定飛行很遠距離,但是子彈入水,會瞬間失去穩定性,只能前進很短距離。而水下槍械使用的箭形彈在水下彈道平直,一旦在岸上使用,它卻會亂飛。所以潛射導彈必須滿足在水中和空氣中都適用,為了保證在水中的穩定性,潛射導彈都是鈍頭,和普通的洲際導彈有所不同。中國“巨浪2”導彈出水瞬間,可以看到導彈頭部圓鈍其次,潛射導彈點火發射階段也困難不小,稍有不慎就會失敗。目前世界上潛射導彈按照點火階段不同,分為三種方式。

第一種,導彈直接在發射筒內點火;第二種,導彈衝出發射筒後,離開潛艇一段距離在水下點火;第三種,導彈被彈射出水面,在空中點火。俄羅斯採用的是發射筒內點火的方式,這種方式看起來比較簡單直接,但是對發射筒要求較高,因為要容納高溫高壓的導彈尾焰,所以整體構造比較複雜。第二種在水中點火的方式,則對發射筒要求不高,而且是帶動力出水,整體較為可控,並且受風浪影響較小,但是對導彈本身要求較高,因為在水下發射環境比較惡劣。法國的M51潛射導彈就採用的這種發射方式,它的可靠性一直都有問題。

最後一種,是利用高壓氣體將導彈彈射出水面,在半空點火。美國和中國的潛射導彈都採用的是這種方式,它最大的難度就是點火的時機必須十分精確,幾十噸的導彈衝破水面後基本就是強弩之末,要趕在它下落前啟動火箭發動機,否則導彈會掉入海里。中國當初潛射導彈發射失敗,基本都是在這一步。但是這種發射方式也有其優點,主要是可以節約寶貴的推進劑,不必安裝尾部厚重的防護罩,可以減輕導彈重量,發射筒也不用特殊設計,整體構造更簡單,而且可以容納更大的導彈。所以三種發射方式各有優劣,但是有一點是相同的,每一種發射方式都很難。美國“三叉戟”導彈升空點火,其點火時間就在出水剎那第三個難點,則是導彈飛行階段,導彈姿態控制、各級火箭發動機是否能夠正常點火。像俄羅斯“布拉瓦”導彈就在試射中出現過一級和三級發動機暫停,導致導彈自毀的事故;英國核潛艇發射的“三叉戟”導彈甚至出現了誤射美國本土的烏龍。

俄羅斯“布拉瓦”導彈試射,注意潛艇並未下潛,所以難度降低不少第四個難點,則是導彈和核潛艇的配合。因為潛射導彈不單單考驗導彈的效能,同樣也要考驗核潛艇的效能,發射條件稍微改變,其中的變數就增大了很多。譬如在試射時潛艇可以浮出水面,這樣就避免了在水下發射的風險,但在實戰中,根本不允許核潛艇暴露,其發射深度要在30米左右。導彈在試驗艇上可以正常工作並不意味著在核潛艇上也行,因為試驗艇可以進行調整來將就導彈,但是核潛艇改動的餘地就很小,必須導彈將就潛艇,所以二者需要不斷磨合。另外因為核潛艇的發射管限制,導彈的長度直徑都有限定,通常潛射彈道導彈外形短胖,在大氣層內阻力較大,雖然可以使用減阻杆等設計,但是潛射導彈的射程還是無法和陸基導彈媲美。吊裝中的法國M51潛射彈道導彈

目前,潛射彈道導彈的可靠性還是不太理想,比如法國的M51曾發射後一分鐘就出現故障自毀;俄羅斯視作護國神器的“布拉瓦”潛射導彈,發射經歷更是慘不忍睹。在最高峰時期,失敗率達到70%,其後21次發射,出現了10次故障,失敗率幾乎50%,基本就是翻硬幣。

唯一例外就是美國的“三叉戟”導彈。在2019年5月,美國“三叉戟II”導彈進行了第172次成功試射,這個記錄可謂舉世無匹。一句話,不但發射次數多,成功率更達到100%,可見設計的精良。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中國最牛女司機,開6萬噸航母的那種才是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