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我們知道的錢學森是這樣的:為中國運載火箭,導彈的研製和發射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父”!

他在科學研究方面還有這些特殊貢獻:

提出發展鐳射陀螺,為各類戰機和精確打擊武器提供導航和制導所需要的實時航向、速度、高度、姿態等空間位置資訊。使戰機能可靠飛行和靈活進行高速戰術機動,並使精確打擊武器的射程和命中精度得到很大提升。同時,它還為機動發射的彈道導彈、巡航導彈尋北提供方位基準,使它們能實現快速定向定位,準確地命中目標。

提議發展風洞技術:

錢學森從蘇聯回來之後,便積極發展中國的風洞事業。

風洞主要用於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等一系列重點工程氣動試驗任務,為新型航空航天器研製提供可靠的氣動資料,在中國產大飛機、風力發電機、動車組等民用產品氣動力學和氣動聲學效能設計與評估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組建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機構,主持參與了中國中近程導彈的研製工作。

1956年錢學森受命組建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所——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並擔任首任院長。

他主持完成了“噴氣和火箭技術的建立”規劃,參與了近程導彈、中近程導彈和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研製,直接領導了用中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制定了中國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

自1958年4月起,他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為中國火箭和導彈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對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

提出建設“火箭軍”構想。

1956年元旦下午3點,賀龍、陳毅、葉劍英、聶榮臻元帥聆聽錢學森講課,錢學森在黑板上寫下“火箭軍”三個字。他說,這“火箭軍”,也就是導彈部隊,是一支不同於現有的陸、海、空三軍的新型部隊,是一支能夠遠距離、高準確度命中目標的部隊,是現代化戰爭中極其重要的後起之秀。興之所至,錢學森大聲疾呼:“中國人完全有能力,自力更生製造出自己的火箭。我建議中央軍委,成立一個新的軍種,名字可以叫‘火軍’,就是裝備火箭的部隊。

錢學森是中國偉大的科學家,翻閱錢學森的傳記文學,發現,錢學森還是一位頗有音樂天賦的音樂家,他早年寫的3篇音樂評論,篇篇都有專業水準。

他寫的第一篇《音樂和音樂的內容》,發表在1935年第1卷第4期的《浙江青年》上,樂評的由頭是為了“把音樂解釋一番,使音樂成為青年所了解、愛好的一樣藝術”。

從這篇樂評中可以看出錢學森有很深的音樂造詣,他在文中寫道:

“小說,風景畫,塑像和詩是如此,音樂也是如此。音樂的鑑賞必須注重在內容,必須注重在其情緒的流動,必須使你得到他的感動。因此最好的音樂必須包含最能感動人的內容,換句話說:音樂的好壞是完全以內容來作標準的。”

第二篇《機械音樂》,發表在1935年第3卷第8期的《音樂教育》上面。這篇樂評雖然評論的內容是音樂,但凸顯了錢學森工科生的視角,他從科技的角度出發,圍繞“機械”與“音樂”的結合,討論機械音樂的發聲原理和機械音樂的價值。

第三篇《美國通訊》,發表在1936年第4卷第4期的《音樂教育》雜誌上。這篇樂評主要介紹美國音樂界情形和歌劇在美國的發展狀況。

作為科學家的錢學森術業有專攻,在科學研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給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了基礎,他又興趣廣泛,除了音樂之外,他書法、體育也很有特長。

在交通大學期間,錢學森是學校管絃樂隊成員(前排左一為錢學森)

他的這些物長與早年父親章均夫先生注重教育是分不開的。今天給大家推薦的一本書也是錢學森好朋友楊振寧先生反覆提到的一本書:

當時楊振寧回國,國家問他有沒有什麼好辦法可以提高中國人的科學素養。楊振寧思考了一下,推薦了《科學美國人》。

這是世界上最知名的科普雜誌。是《自然》雜誌的科普版,為它寫稿的都是當今世界一流的科學家,從創刊起,一共有一百五十二個諾貝爾獲得者給他寫過稿子。

這個雜誌影響了美國數代的科技精英,比爾·蓋茨就是看這個雜誌長大的。

後來,這個雜誌引入到中國。劉慈欣就訂閱了這個雜誌,超弦理論、宇宙學、分形與非線性數學、黑洞等等知識都是來自於這個雜誌。

沒有這個雜誌的引進,劉慈欣可能只寫一些軟科幻,而寫不出《三體》這樣的讓日本人,讓奧巴馬都為之瘋狂的硬核科幻佳作。

以前的是譯版,就是美國版是什麼樣,這個就是什麼樣,後面的是合作版,就是有大部分內容是《美國科學人》翻譯過來的,但有一些卻是中國自己的科普文章,這成色說實話,是有所下降的。

那跟我今天跟大家介紹的《萬物》有什麼關係呢?

《美國科學人》有一個少年版,在美國叫《How it works》。

在美國,成年人就看《美國科學人》,孩子就看《How it works》。

而去年,中國引進了《How it works》,名字就叫《萬物》。

我特地問了出版社,這個《萬物》是《How it works》的譯製版,還是合作版本,內容上是不是完全一樣的。如果是合作的,內容有較大的差別,那就沒意思了。

出版社告訴我,這個就是譯製版,但不是百分之一百一樣的,可能某篇文章不太合適中國孩子看,編輯就把這一篇去掉,然後從往期的《How it works》雜誌裡找一篇出來補上。

這種情況不太多,全年也就一二篇。所以,基本上跟美國的版本是一樣的。我這才放心推薦給大家。

這絕對是我見過最美的雜誌,裡面的繪圖配圖以及細節,絕對超出我的想像,所以品質上,絕對是讓我服氣的。

雜誌知識涉獵廣泛,資訊新鮮,有很多前沿科學知識和話題,涉及交通運輸、工程機械、生態環境、太空探索、歷史人文等等。

給孩子定上這樣的雜誌,孩子以後每個月都可以收到來自科學的大禮。

雜誌的每一頁都特別的美。

這套書適合5到90歲的孩子。尤其小學高年級到高中的孩子。

送禮最好送雜誌,為什麼呢?因為訂好之後,對方每個月都會收到你的誠意。

楊振寧給周總理推薦了《科學美國人》,我也很榮幸向大家推薦它的少兒版《萬物》。

《萬物》2020年徵訂季!現在僅需298元!即可獲得

① 原價360元的《萬物》雜誌一年12期

② 定價98元的科普故事音訊集(50集,每集6分鐘每週更新)

要看雜誌,就看這個品類最傑出的,也應該讓孩子接觸最新科技。因為現在發展太快了。百年前,一個人不識字也可以過得很好,現在沒有文化孩子真的很難出頭。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14日軍事精選:“我是女司機,開6萬噸航母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