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這兩天報道, 12月12日上午8點30分,美軍從加利福尼亞州的范登堡空軍基地向太平洋方向試射了一枚新型彈道導彈,導彈在飛行500多公里後落入公海水域。這次測試中所收集的資料,將用於未來美軍研發新型中程導彈。”美國退出《中導條約》以來,這是第2次對陸基中程導彈進行測試。今年8月20日,五角大樓宣佈,美軍測試了一種改進的陸基型“戰斧”巡航導彈,導彈飛行超過500公里後精準擊中目標,導彈裝有常規彈頭。

按美蘇《中導條約》的規定看,射程在1 000-5500千米的為中程導彈,上世紀70年代,美蘇曾大量裝備中程彈道導彈。

1987年,美國與蘇聯簽訂中導條約,該條約規定:雙方在3年內全部銷燬各自射程在500——5000公里的陸基核導彈,美國將銷燬導彈859枚,其中潘興II型和陸基巡航導彈689枚,蘇聯將銷燬導彈1752枚,其中SS-20導彈410枚。《中導條約》是冷戰時期美蘇核軍備競賽的一個轉折點,雖然所銷燬的中短程核導彈的彈頭數量在美蘇核武庫中只佔總數的4左右,卻是兩國80年代中後期以來緩和的標誌。

相比起其他射程的陸基導彈,陸基中程導彈具有三個突出的特點和優勢。

第一是生存能力強。陸基中程導彈可以機動部署,也可以部署在發射井中。特別是機動部署時,對路面和環境適應力更強,發射後,可以快速轉移並重新填裝發射,具有較高的生存和作戰能力。

第二是核常兼備。因為陸基中程導彈適中的射程,使得它在進行中小當量核打擊的時候既能保證自身安全,又能出色完成打擊任務,避免了陸基近程導彈在執行類似任務時因為射程過近會對自身安全造成嚴重的影響。而在中程導彈進行常規打擊的時候,又可以換裝威力更大的常規彈頭,在制導技術的加持下可完成各類定點打擊任務。

第三是具有射程優勢。射程1000公里之下的陸基近程導彈對於距離稍遠的目標沒有威懾力。而遠端導彈和洲際導彈由於較高的成本一般只用於進行戰略打擊和威懾,因此,打擊力和成本皆佔優勢的陸基中程導彈成為中近距離打擊的不二之選。

要知道,當時1987年,美國與蘇聯之所以能夠簽訂中導條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時的一份氣候報告改變了美蘇核導彈競賽的走向。20世紀80年代以前,人們以為核爆炸對天氣影響通常只限於區域性地區,未介入戰爭的國家不會受到傷害。1982年,西德科學家發表題為《核戰爭後的天氣:中午的黃昏》的文章,指出由多顆核彈爆炸所造成的熱物質以及由汽化的土壤所形成的氣溶膠將從爆炸原點向四周充分擴散,並將引起嚴重的氣候變化。此後,美蘇專家也對核戰爭對氣候影響進行了大量研究。他們也認為,核爆炸會使大量塵埃和煙霧進入大氣層,從而使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顯著衰減,地面溫度迅速下降。專家把這種由核戰爭引起的地面強烈降溫現象稱作“核冬天”。也就是說,區域性核戰爭可能造成地球環境的完全破壞,從而使人類喪失賴以生存的環境,最終滅亡。

“核冬天”理論使人們認識到核戰爭沒有勝利者, 在這種背景下,美蘇重啟軍備控制談判,並於1987年12月,在華盛頓簽署了《中導條約》。那麼進入21世紀的今天,美俄又將開始核競賽,這對我們人類未來生存與發展又會帶來怎樣影響呢?真希望現在的核大國領導人們都能夠靜下心來好好想一想。就像十七世紀英國詩人約翰·多恩那首膾炙人口的詩裡寫的一樣。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可以自全

每個人都是大陸的一片

整體的一部分

如果海水沖掉一塊

歐洲就減小一塊

如同一個海岬失掉一角

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領地失掉一塊

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損失

因為我是人類的一員

因此

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

它就為你敲響!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北非內戰不停,警報響起嚴陣以待,美軍核航母調轉槍口已穿越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