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大國們都在加緊研製高超音速武器。中美俄是當今世界的重量級大國,當然也都快馬加鞭的研製這種超級武器。據公開報道,2018年8月,中國在西北某靶場進行了高超音速飛行器的試驗。
要研製這種超級武器,那就少不了我們今天要講的主角——風洞。
風洞實驗室研製飛行器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的實驗場所,測試人員講模型飛機或者實物放入風洞,獨立控制風洞氣流,通過儀器和設計取得資料。
不僅是導彈,戰鬥機,包括汽車和橋樑,都應該在施工前在不同型別的風洞中進行測試。經過數百次的試驗,我們可以得到最佳的形狀設計和結構,從而提高效能,確保安全。從1869年到1871年,韋納姆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個風洞,並依靠它來測量物體移動時的空氣阻力。
1906年,德國著名教授普朗特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個超音速風洞,速度可以達到1.5馬赫,之後德國政府不惜巨資建造各種特種風洞,所以他們是世界上最先研製出巡航導彈、噴氣式飛機等高科技武器的國家。中國的錢學森、郭永懷和很多科學家都是這位普朗特教授的學生。
他們回國後提出修建風洞的想法,初步開啟了中國風洞建設的歷史。上世紀50年代,郭永懷就有意願發展高超音速武器,他認為在這種武器的攻擊下,任何國家的防空系統都將失效,而高超音速裝置的發展必將離不開高超音速風洞。
最後,這項建設中國風洞的艱鉅任務落到俞鴻儒身上,俞鴻儒出生在江西省上饒,之後考入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成為郭永懷教授的學生,在郭永懷的指導下,他把激波管技術的研發作為自己畢生的研究方向。
1958年,俞鴻儒和他的團隊接受了建造超音速風洞的任務,並被轉移到空氣動力學實驗部門。僅僅6年後,jf-4a反射激波風洞正式建成。目前世界上有三種衝擊波驅動方式:爆轟驅動、加熱輕瓦斯驅動和重活塞驅動,而爆轟驅動就是由中國人提出的。
在俞鴻儒的帶領下,經過近40年的努力,全球首個爆轟驅動的激波隧道——JF10在1997年建造成功了,為中國高超聲速風洞的建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Jf12可以模擬10-25馬赫的高超音速環境,Df-17就是通過這個風洞研製出來的。許多專家指出,中國具有大規模測試高超音速飛行器的能力,這證明中國高超音速裝置的技術在不斷提高,中國風洞已經走在世界前列,這離不開俞鴻儒等幾代科學家為之付出的最高敬意敬這些科學家!
俞鴻儒
中國老一輩的科學大師,之所以在科學上能有如此大的造詣,根本原因在於數學等基本功的紮實。數學是我們日常生活中處處能用到的,從小學到初中高中大學,從路邊小販到頂尖武器的研製,都離不開數學。相比我們現在的優越環境,老一輩他們的學習環境是和艱苦的,在民國那個社會動盪的年代,他們的數學基礎卻如此的好,這都得益於當時民國紮實的數學教育。在民國那個時期,出了很多的教育名家,而其中一名叫做劉薰宇的數學大師非常有名。
劉薰宇是中國著名的數學家和教育家,他與普通教育學者最大的區別就是,他會把數學裡枯燥乏味的東西講得幽默風趣,讓人很有慾望讀下去。他會用故事舉例子,把函式講得生動有趣,這樣的教學方法令很多人推崇。
許多人都喜歡看他的書,其中還有一些我們大家所認識的名人。比如著名數學家齊民友先生,他說初一時覺得數學非常枯燥,常常學不下去,後來偶然的一次機會,看到了劉薰宇的書,他開始嘗試用書中所講的方法去做題,感覺進步的很快,之後才逐漸喜歡上了數學,也不覺得乏味了。
劉薰宇的數學三書
劉薰宇的這三本書都非常的生動有趣,非常適合小學生和初中生來讀,這套書最大的魅力就在於,讓人有興趣把它讀下去,人們常說“有興趣才有動力”,書中把那些看起來很難的數學題,以一種講故事的口吻說出來,讓孩子們學起來不再枯燥,從此愛上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