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軍巨擘宋文驄先生,在當時怕是很難想像,他的幾句勸誡,居然改寫了中國空軍歷史,成就了一代傳奇。
1990年,時代正在鉅變。
那一年,由於種種不能明言的困境,成都飛機研究所(對,就是那個撐起中國空軍研發半壁江山的成飛)的一名略顯沉默,有少許木訥的年輕人,決定趕一回大大的時髦——出國工作。
在上世紀90年代,改開大門剛剛開啟,中國與西方之間客觀來說差距巨大,比如根據統計,在1997年,美國一個普通大學教授的年薪最少也有4.9萬美金左右,但同時期的中國科研工作者,薪資待遇則遠遠達不到相似的水平。
此外,由於在改開之初,市場藍海十分廣闊,所以那時會搞研究的,不如會玩膽量的,只要你膽子夠大,路子夠野,敢於搶佔First Advantage(市場先決優勢),莫說你不說什麼大學生,哪怕是個小學生,照樣能當上總經理,出任CEO,騎上大學......啊不僱傭起大學生,走向人生巔峰。
所以就這個角度來看,當時這位年輕人的選擇或許不夠專一,但是卻足夠現實。
可是當時宋文驄先生不願看到人才流失異邦,親自出面挽回說:"留下來,才能幹大事。"這才留住了難得的人才.但這位青年怕是不知道,當時極力勸說自己拒絕高薪誘惑的宋先生,在90年代為了維持生計,曾經在下班後兼職擺攤買麵條——是的你沒聽錯,當時中國科研人員的生存環境就是那麼窘迫,研發資金不足,薪水與市場脫節,還有比起那些折騰快錢的商人,他們的工作成果顯然變現更慢。
2016年3月,宋文驄先生駕鶴西去,同一年,中國第一款隱形戰機J20亮相珠海航展,而J20的總設計師,正是當年他極力挽回的楊偉。
26年的等待,26年的追尋,26年的守候,宋先生總算是兌現了當初"幹大事"的承諾。而這一切的背後,正是中國在改開數十年來,利用低端產能積累大量原始資金,再源源不斷的將其投入高階產能建設,厚積薄發的結果。
正如華為在今年,做出的最關鍵戰略轉型一樣。
1
這是個什麼概念?
2018年中國人均收入也就五萬左右,201萬要不少人賺上40年,此外,根據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應屆生月薪有5300元左右,摺合成年薪無非也就六萬上下,人家左同學一出手,就直接打爆一眾應屆季苦逼學生。
相較於當年巨擘宋文驄先生要擺攤賣麵條的窘境,這一代中國科研人才的待遇,不知道要好上多少倍。
那這個左鵬飛究竟憑什麼拿這麼高的薪水?
你肥叔特意大概回顧了下他的簡歷,發現這位兄臺不止是NB,而且還是傲嬌著NB。
他在博士期間曾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OSDI'2018和MICRO'2018發表過論文,這個OSDI會議至全球頂尖網路安全會議,每兩年才開一屆,每屆只收錄30篇左右的論文,簡單來說你的論文想拿到OSDI上使用,比中500萬彩票都困難。
OSDI論文除了偏理論領域的外,幾乎每一篇都是價值上億的工業級論文,一篇文就能單獨拉出來起一個工業級專案,養活上百人的團隊。
一般人物是求著別人找工作,左同學這個級別的大咖,估摸著都是別人求著他去工作。
他在選擇華為之前,就已經收到了阿里,騰訊,深信服的邀請,其中還有一家企業給他開了300萬年薪,只不過左鵬飛覺得華為更符合他的研究方向,才選擇了這家企業。
2019年的中國科研俊傑們,正隨著這個國家命運的崛起,共同改變,比起他們前輩"空有屠龍之術,卻無用武之地"的窘境,強上千百倍。
而在這種改變的背後,越來越多像華為這樣的企業,早已開始從資源驅動型或是營銷驅動型公司,向著技術驅動型調整。
2
左鵬飛,是通過華為"天才少年"專案被挖掘出來的。
這個於2019年正式啟動的人才計劃,伴隨著華為全年高達1200億的預算同時落地,任正非再今年6月提及這項計劃時,特別表示:華為今年將從全世界引進20-30名天才少年,且明年要擴大10倍,達到200-300人。
事實上,不同於改開初期一大批走"貿工技"的路線的企業,華為自創立之初,就對基礎科學研發和長遠戰略規劃高度重視。
在我們還沉迷於碼農一年能賺30萬,金融客分分鐘幾百萬上下的故事時,華為早已意識到基礎科學對現代文明的重大意義。
任正非曾不止一次的在公開場合提及基礎科學的重要性,華為每年也會投入巨資從事基礎科學研發(請注意,是一家企業願意長期投入巨資,而不是政府願意投入),而這一筆在當時看來完全不符合市場規律的投資,現在已經成了華為手裡最大的殺手鐗。
3
歷史潮流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這場風暴的背後,看起來是什麼各方勢力的明爭暗鬥,但實際上是場在第三次工業革命與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十字路口間,關於生產效率的較量。
當初英國憑藉蒸汽機革命,塑造日不落帝國500年奇蹟,西方憑藉電力革命,以幾何級的生產力優勢,擊潰東方農業文明,在上個世紀,美國又憑藉著網際網路革命,維繫其50年霸主地位。
文明之爭不是請客吃飯,無關乎高尚,殘忍,偉大,亦是血腥,打個最簡單的比方,要是明天哪個非洲食人部落得到了外星人支援,這幫野蠻人照樣可以吊打西方"民主精英",統治全世界。
文明崛起的背後,是生產力革命,而生產力革命的背後,是人類長期以來,對於高效產能的渴求。
抓住生產力革命華為,必定有機會,抓住最終勝利的籌碼。
-
1 #
-
2 #
左鵬飛這樣的博士,其基礎是什麼?就是教育,所以教育才是一個國家的立國之本
-
3 #
華為這樣的企業再多上十多家,我們的日子更好過了。
-
4 #
是華中科技大學博士左鵬飛
當初英國憑藉蒸汽機革命,塑造日不落帝國500年奇蹟,西方憑藉電力革命,以幾何級的生產力優勢,擊潰東方農業文明,在上個世紀,美國又憑藉著網際網路革命,維繫其50年霸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