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第二次戰役結束後,我志願軍已經將戰線推至“三八線”附近,並收復了“三八線”以北除襄陽以外的北朝鮮全部領土。而此時,作為志願軍司令員兼政委的彭德懷考慮到戰場的實際情況,於是便要求部隊停止進攻,進行休整。

彭總的這個決策無疑是正確的,因為前兩次戰役中,雖然我軍都大獲全勝,並殲敵近6萬人,但我軍的損失也同樣不小,兩次戰役過後,我軍損失近5萬人。

此外,我軍的後勤物資運輸困難,兩次大戰後,部隊的人員、武器等都需要進行補充,所以暫時休整是極有必要的。

當然更重要的是,由於接連的勝利,朝鮮黨政軍民的情緒都高漲起來,而要求“速勝”和盲目樂觀的情緒也隨之滋生,如果不顧一切地打下去,那麼戰局將很可能再一次發生轉變。當初朝鮮人民軍之所以會慘敗,就是吃了這種虧。

第二次戰役作戰經過要圖

但彭德懷提出的休整意見,卻遭到了蘇聯和朝鮮的反對!他們認為:在前兩次戰役中,美軍已經受到了我軍的沉重打擊,此時正處於潰逃階段,因此我軍必須乘勝追擊,將其徹底殲滅。

很明顯,這就是接連勝利帶來的優越感,卻毫不考慮戰爭的現實情況!

兩次戰役後,敵軍雖然損失慘重,且士氣也比較低落,但現在仍有26萬兵力,因此他們不僅不會立即撤出朝鮮戰場,反而很可能還會整軍再戰。

用彭德懷的話來說就是:

“朝鮮戰爭仍是相當長期的,艱苦的。敵人由進攻轉入防禦,戰線縮短,兵力集中,正面狹小,自然加強了縱深,對聯合兵種作戰有利。”

所以,我軍現在應採取穩紮穩打的方針,切不能被眼前的勝利矇蔽了雙眼。

但出於國際政治方面的原因,毛澤東最後還是命令志願軍在簡單休整後就立即發動第三次戰役,越過“三八線”!

不過,毛澤東還是贊成彭德懷提出的長期、穩步的作戰方針,並同意越過三八線後,就立即收兵,並且全軍主力,包括人民軍在內,都要後退幾十裡進行休整。

彭德懷元帥

1950年12月31日,第三次戰役正式拉開了序幕!

此戰,我軍的戰役企圖是要粉碎敵人利用“三八線”既設陣地進行防禦,不給敵人以喘息之機。

戰至1月8日,我軍以傷亡8500人(其中志願軍5500人,人民軍3000人)的代價,殲滅敵軍19000餘人,向南推進了80至110公里,併成功拿下了南朝鮮首都漢城。

此時,原來的預定目標已經完成,彭德懷隨即下令收兵,全軍進入休整狀態。

其實這也是合理的!早在1月3日,彭德懷就電告金日成說:敵人在防線被我軍突破後就迅速逃跑,因此我軍取得的戰果並不大,只俘虜了三千多人。如果敵人繼續南逃,那麼追擊到水原一帶就要立即停止待命。

戰局的發展也正如彭德懷所料!

第三次戰役中,雖然我軍突破三八線,攻下了包括漢城在內的南朝鮮的一些地區,但其“聯合國軍”是主動撤退的,因此我軍除了得到一些地盤之外,並沒有對敵人造成根本性的打擊。

最重要的是,在第三次戰役後,我軍的人員、糧草、彈藥等都需要進行補充,繼續追擊的話,危險性極大!且考慮到敵人很可能是“誘敵深入”,即引誘我軍深入洛東江預先設好的固定陣地,並引我軍攻堅,那麼我軍將會重蹈戰爭之初人民軍的覆轍。

所以,正是鑑於這些考慮,彭德懷才在1月8日命令收兵,全軍進行休整。

第三次戰役作戰經過要圖

但此舉,卻遭到了朝鮮方面的強烈不滿和反對!

金日成表示:部隊休整時間不宜過長,一個月的時間就足夠了。倘若時間太久,河流解凍後,將增加部隊運動困難,且敵人也可以利用這段時間整軍備戰,如此一來,將增加我軍的作戰難度。

簡言之,金日成就是要我軍乘勝追擊,以實現其收復朝鮮全境之目的!這一點,其實早在1月2日,即第三次戰役期間,朝鮮《勞動新聞》發表的金日成在勞動黨中央第三次常委會上的報告中就能看出來了!

金在報告中明確指出:朝鮮人民對於“三八線”的劃分,是不能容忍、不能坐視的。所以,當前的軍事任務就是要越過三八線對逃竄之敵“積極展開追擊戰”,並且還要組織起“決定性戰鬥”!

儘管金日成內心十分主張“速勝”,但考慮到前期作戰的失敗教訓和壓力,他對越過三八線休整2個月的部署還是表示了同意。

但在第三次戰役勝利結束後,他內心期盼“速勝”的信念就更強了。畢竟這樣的“大好機會”擺在眼前,誰能不心動呢?

於是,為了能說動彭德懷乘勝追擊敵人,1月10日晚,金日成在柴成文的陪同下來到了彭德懷的指揮部。

彭德懷和金日成

在會談中,彭德懷向金日成仔細地分析了目前敵我的實際情況,並堅持說部隊必須休整,只有經過充分的準備之後,才能在下一次戰役中消滅更多的敵人。

對此,金日成表示同意,但要求休整的時間必須儘可能地縮短,可先讓三個軍南進,其餘部隊休整一個月再南下擊敵。

彭德懷則認為:現在出動軍隊只會迫使敵人再放棄幾個地方而已,不僅取不到實質性的效果,反而還會將敵人的主力壓縮在釜山一帶狹小地區,這樣一來,則不利於我軍分割圍殲。

在朝鮮戰爭初期,朝鮮人民軍就是將“聯合國軍”趕到了大邱、釜山一帶,看似勝利在望,實則危險重重。因為在武器裝備和兵力懸殊不大的情況之下,想要透過攻堅的方式取勝,確實是太困難了。

而最終的結果我們也都很清楚了!麥克阿瑟一邊向圍困釜山的“聯合國軍”補充兵員和武器彈藥,一邊策劃從人民軍側後方的仁川港登陸,對人民軍來了一個前後夾擊,就此改變了朝鮮戰局!

所以,正是有了這樣的前車之鑑,彭德懷才不得不作出這樣的決定!再說,這個時候突然冒進,也不合兵法!

但金日成卻爭辯說:不能消滅敵人,擴大領土也是很重要的。彭總則回懟說:擴大領土不如首先消滅敵人,消滅了敵人自然就得到了領土。

之前,人民軍憑藉著蘇聯老大哥支援的裝備,一路上摧枯拉朽,將“聯合國軍”打得大敗,僅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佔領了南朝鮮90%以上的土地。而結果,當美軍從仁川登陸之後,不費吹灰之力就將南朝鮮丟失的土地城池全部奪了回來。

當然,這其中自然還有其他因素的影響,但人民軍廣佔領土,而沒能及時有效地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無疑也是導致其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彭德懷提出的穩紮穩打是正確的。

金日成

然而,此時中朝軍隊接連取得的勝利,似乎已經讓金日成忘記了之前的慘敗教訓,他仍然堅持地認為:目前只有多佔領土,增加人口,才有利於停戰後的選舉。

但彭德懷卻認為:暫時先不必考慮這些,目前的中心任務就是打勝仗,儘可能多地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

最後,由於雙方爭執不下,彭德懷只好將其報告給毛澤東!

1月11日,毛澤東來電:朝鮮人民軍一、二、三、五軍團均可置於漢江以南的第一線,我志願軍則撤到仁川及漢江以北休整兩到三個月,仁川及漢城的守備任務由志願軍擔任。

此外,毛澤東還在電報中指出:金日成如果執意要前進擊敵,那麼就同意讓他去,並且還可以由朝鮮政府自己指揮。簡單來說就是:你要追,那你就自己去!

當天下午,彭德懷、金日成和朝鮮人民軍總政治局主任樸憲永進行了激烈的爭論!

而爭論的內容,就是志願軍乘勝追擊和收兵休整的問題!樸憲永根據他所掌握的情報,得出一個結論:美軍只有在我軍的追擊下,才會退出朝鮮,否則美軍就會找藉口不退出。

彭德懷反駁說:我不追擊,他們可以自動退出,這對他們才是很好的藉口。但樸憲永卻堅持說:“不追擊就不會退出,我們應該利用美資產階級內部的矛盾”。

彭德懷回到:只有再消滅美軍的幾個師,才會將這種矛盾加深,這一因素也才會成為有利的條件,但志願軍只有經過休整之後才能再戰。

最後,眼看讓彭德懷出兵追擊無望,金日成又提出了他之前的意見,即先讓志願軍的三個軍繼續南進擊敵,其餘部隊休整一個月之後再展開進攻。

這時,彭德懷開始有些不耐煩了!

志願軍攻下漢城

彭德懷對著金樸二人大聲說道:

你們的看法是錯誤的,都是從願望出發的!過去你們說美國一定不會出兵,但卻沒想過如果出兵了怎麼辦!現在又說美軍一定會退出朝鮮,但也不考慮如果不退又怎麼辦。你們希望這場戰爭能“速勝”,但又不為此作出具體準備,這樣的結果只會延長戰爭。

你們把戰爭的勝利寄託於僥倖,將人民的事業拿來賭博,只會把戰爭再次引向失敗。志願軍休整補充需要兩個月,一天也不能少,可能還要三個月,沒有準備好,一個師也不能前進……

彭老總越說越激動,緊接著,他又根據毛澤東的電報意見指出:

志願軍負責仁川至襄陽線以北的全部守備任務,至於人民軍的4個軍團,則歸你們自己指揮,按照你們自己的願望繼續向南推進。如果美軍真如你們所說的那樣退出朝鮮,那麼我自當慶祝朝鮮解放萬歲,如果不退,那麼志願軍將按照預定計劃南進作戰……

彭老總的這一番話霸氣十足,但也有理有據,頓時讓金樸二人無言以對!

隨後,金日成只好表示:人民軍現在還沒有準備好,元氣也沒有恢復,不能單獨南進作戰,並且也承認的確有“速勝”的情緒。最後,金樸二人同意志願軍休整兩個月,並決定召開兩軍高階幹部聯席會議,交流經驗,統一思想。

彭德懷、金日成

後來,斯大林在得知此事後,曾表示說:“中國志願軍的領導是正確的……毫無疑義,真理掌握在彭德懷同志的手裡。”此外,斯大林還稱讚彭德懷以劣勢的裝備打敗了世界上最強大的美帝國主義,是當之無愧的天才軍事家。

彭德懷元帥當然是天才軍事家,這一點,早在國內抗戰時期就已經得到很好地證明了!

不過話說回來,彭德懷提出收兵休整的主張,從軍事角度來說,完全是有理有據的,而朝鮮領導人之所以會持反對意見,則很明顯是受到了政治和其他因素的影響。

雖然在這件事上,中朝雙方存在一定的分歧,但這也不過是軍事策略方面持有不同主張而已,從總的戰略方針上來看,中朝雙方都是一致的。

這就好比一家兩兄弟,雖然親,但也免不了在一些事情上出現不同意見、鬧點小矛盾,而這完全不影響兩兄弟的關係。

26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三十九軍以假亂真,重創美軍常勝師,美軍將領:不得不嚥下苦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