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對空優戰鬥機殲20來說,水平方位±30度角和垂直方位±20~40度角是強威脅區。隱身效果主要針對前向回波進行優化。當然,從首先發現、首先攻擊和快速脫離的完美作戰方式來看,大機動調整姿態和暴露機尾的概率還較大,必須考慮飛機尾面、頂部和側面反射的RCS。而對戰機迎頭正向RCS影響最大的幾個源頭一般是進氣道凹腔效應、機頭內的平面雷達陣列、座艙凹腔效應,包括艙蓋前後緣縫隙,機翼和進氣道脣口等前沿反射面,另一方面,機翼平直的前緣也相對入射角大於0度的垂直極化波反射較強。殲20迎頭雷達波反射資料詳解,影響RCS最重要的因素是後發因素。

殲-20的前向投影比殲-22略小,前向沒有鏡面反射面。機翼和鴨翼的前緣大角度後掠,包括艙蓋和鋸齒邊的各種前緣的反射角與主機翼的前緣角相同,以保證這部分水平極化反射回波導向主威脅區之外的幾個有限方向。主翼後緣翼尖的切角和前反角與22的相近,在垂直極化波反射和表面行波反射方面與轉向效率和氣動效率達成了平衡。隱身效果不如YF23戰機,但機動性更好。殲-20座艙蓋的左右邊緣有類似於F22的鋸齒轉移散射角處理。表面前後緣基本上是連續大麴面變化。邊緣是稜線處理。上下底相對平坦,基本上沒有銳利突起。開口不多。殲-20還對錶面鉚釘和開邊邊緣進行了較好的處理。間隙處理類似於F22。

殲-20的尾向隱身構型

殲-20的金屬塗層整體艙蓋對座艙的隱身效果應與F22相同,但殲-20對凹腔進氣道的抑制效果要強於F22,與35相似。它可以全面遮蔽發動機風扇葉片對正面的反射,並通過有吸收塗層的長S形進氣道實現入射波的多次反射,達到衰減振幅的目的,最好跟F18E一樣在通道之內再建立一個遮蔽柵,但無論如何鋪貼吸波塗層,DSI+脣口倒角+加萊特隱身效果都要比F22附面層隔離室+傾斜吸波板+通風口要強,超音速進氣效果也要比35進氣道設計好。殲-20的DSI外形更加鋒利,採用了調整板來改善高低速進氣。同時,進氣道越長,訊號衰減越有利,隱身效果越好。圓錐DSI表面的前向散射效能略優於橢圓DSI表面,綜合隱身效果略優於F35。

最後,加萊特進氣道橫截面寬長比對RCS有影響,比值約為0.6~1.4時影響較小。殲-20進氣道寬長比略小於F22,菱形弧度也略大,因此估計在RCS影響方面差別不大。通常來說,殲-20與F22相比的前向RCS略優5db,其相對T-50的優勢超過10db。

關於主翼之前的鴨翼,有很多爭議和批評。然而,通過採用透波材料、表面敷設吸波層、後掠等結構措施,對RCS的影響遠遠小於估計。在中、大角度偏轉的情況之下,由於偏轉軸也有後傾,且偏轉角受到限制,在前向方向上仍然是一個後傾斜板,整體RCS變化的影響不會太大。根據殲-20鴨翼的面積估算,對前向RCS的影響不超過2db。考慮到隱身塗層和吸波結構材料,鴨翼RCS將更小。

機頭雷達的隱身處理不好猜測。然而,從有關資料顯示的殲10B來看,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問題應該得到解決。容易採取像F22的陣框向上傾斜、增加FSS阻抗附面等措施,實現了正向對X波段水平極化入射波超過-20dB的抑制效果,基本上消除了回波亮點。這種技術近年來得到了詳盡的研究。殲-20也應該採取同樣的手段。兩者的天線面積很相近。殲-20的探測距離可能稍大,但綜合RCS削減效果應不分仲伯。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被10餘艘伊朗軍艦包圍,距離不過幾百米,美航母護送出海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