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全球第一款裝備核彈頭的隱身巡航導彈AGM-129已從美國空軍退役,它的前身AGM-86B核頭巡航導彈目前還在服役中。這兩款導彈都是美國空軍現代空中火力投送平臺的標誌性裝備,只不過更晚誕生的AGM-129已先AGM-86而“去”了。

AGM-86B空射巡航核導彈於1982年開始進入美國空軍服役。在當時具備空射能力、遠端視距外發射,還能攜帶核彈頭的導彈平臺在80年代就格外顯眼。

AGM-86B就是為了用噴氣發動機驅動、能低空飛行的作戰剖面,配合地形跟蹤雷達的慣性導航系統將W80核彈頭打到蘇聯領土。

AGM-86外型小巧,但不具備雷達波隱身能力。隨著蘇聯第三(四)代戰機的火控系統逐漸完善下視下射能力,貼地飛行的巡航導彈也不保險了。

美軍提出了新型遠端巡航導彈配合新型遠端轟炸機的計劃,為此洛克希德還曾把F-117A的外形縮小尺寸來研發測試新型導彈;不過最終通用動力贏得了後來被命名為AGM-129A“先進巡航導彈”的研製合同。

在80年代通用動力的這款導彈外形極其前衛,細長的多邊形截面彈身,極為尖銳的多面體彈頭,機尾腹部側置的垂尾(或者應該叫尾鰭),以及最為標誌性的前掠彈翼。

整個導彈展開飛行時的外觀即便在今天的審美觀看來都非常邪惡,而所有的隱身特性都是針對彈體上方射來的雷達波而優化(巡航導彈通常飛在低於攔截戰機的高度),與常規的戰鬥機正好相反。

AGM-129發動機的進氣口也在雷達波入射方向的背面,為大尺寸的NACA半埋式衝壓進氣口,並且與發動機風扇的位置彎曲分隔,即便有雷達波直接照射進氣口,也不會暴露發動機葉片形成反射。

彈體尾部是類似鴨嘴式的冷空氣混合排氣口,能明顯降低尾氣的紅外特徵。彈體還塗有80年代特徵的墨綠色隱身/啞光塗料,一直使用到AGM-129退役。

除了設計上的隱身考慮,彈體裝置也顧及到這一方面;在地形跟蹤飛行過程中,導彈要不斷檢測與地面或障礙物之間的距離,以保持安全的飛行高度。

AGM-129使用的是鐳射測距系統,完全杜絕了電磁波暴露自身的可能性;據稱這套系統可以使AGM-129在地面30米不到的高度上安全飛行,1997年在一次飛行測試中甚至擦撞了地面一臺觀測裝置的拖車。

不過AGM-129最高時單價是AGM-86的4倍加上趕上了美俄簽訂各種條約等原因讓美國國會對這款武器完全沒好氣。到2012年,僅存的460枚AGM-129全部退役。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浴火重生的白天鵝——圖160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