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縱觀兩次大戰時期大英帝國的步兵武器,有兩件槍械是絕對不容忽視的,一件是李·恩菲爾德步槍,另一件就是本文將要為讀者介紹的維克斯中型機槍。二戰中英國和英聯邦部隊廣泛使用的7.7毫米口徑水冷式維克斯中型機槍源自19世紀末期出現的馬克沁重機槍。想要更好地梳理維克斯水冷式機槍的起源,首先要了解美國著名槍械設計師馬克沁的成功之路,以及他與維克斯公司老闆阿爾伯特·維克斯(Albert Vickers)的合作經歷。

海勒姆·史蒂文斯·馬克沁(Hiram Stevens Maxim)於1840年2月5日出生在美國緬因州桑格斯維爾,自小家境貧寒,沒有上學,14歲時成為一個馬車製造商的學徒。雖然沒有文化基礎,但馬克沁卻是一個電器方面的發明天才,由於不斷遭到當時美國電器行業的托拉斯——愛迪生公司的排擠,他只得離開美國,來到英國倫敦定居,並在那裡開闢新的電器市場。

當時歐洲大陸戰爭不斷,敏感的馬克沁很快意識到製造武器是更好的財路,於是他轉而投向速射武器的研究。雖然馬克沁沒有槍械設計的專業知識,在英國槍械設計領域也是默默無聞,但善於搞發明的他卻在1883年成功研製出世界上第一支自動步槍,後來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了槍管短後坐自動射擊原理以及傳統的供彈方式, 並製作了一條長達6米的帆布制彈鏈為機槍連續供彈。考慮到持續高速射擊帶來的槍管冷卻問題,馬克沁採用了水冷冷卻方式。1884年,世界近現代史上第一挺真正意義上的自動連續裝填機槍誕生了,這挺龐大笨重的機槍是武器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儘管外形不漂亮,但試驗結果非常理想,其射速達到600發/分鐘,目睹馬克沁機槍試射的人無不為之讚歎。當時列強普遍看好的加特林機槍儘管射速很高,但該槍依靠手搖實現連續射擊,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動武器。馬克沁機槍不但轟動一時,也為馬克沁帶來了一位重要的合作伙伴——阿爾伯特·維克斯。

老年時期的美國著名發明家海勒姆·史蒂文斯·馬克沁(1840-1916)

阿爾伯特·維克斯是英國鋼鐵巨頭維克斯公司(Vickers Son & Co.Ltd)老闆愛德華·維克斯的兒子。1854 年,年輕的阿爾伯特開始參與維克斯公司的經營管理,在19世紀80年代初期民用鋼鐵市場大蕭條的背景下,阿爾伯特敏銳地覺察到了戰亂的歐洲對軍火的旺盛需求,並把維克斯公司產品定位於鐵甲艦用裝甲板、重型艦炮和輕型武器。1884年,阿爾伯特·維克斯資助馬克沁在英國倫敦成立了馬克沁機槍公司(Maxim Gun Co),並親自出任該公司的董事長,將維克斯公司的資本與馬克沁機槍技術完美結合,使得維克斯公司在軍工生產領域邁出長足的一步。1895年,他決定與瑞典競爭對手聯合成立馬克沁-諾登菲爾特公司,1896年,在阿爾伯特·維克斯的主導下,這家聯合公司最終被維克斯公司完全收購,其機槍生產業務全部轉至維克斯全資子公司——維克斯·馬克沁聯合公司(Vickers,Sons & Maxim Co.Ltd)旗下進行。

馬克沁機槍是一挺真正意義上的全自動機槍,其自動過程全部利用火藥氣體能量完成,在子彈發射的瞬間,槍機與槍管共同後坐19毫米後槍管停止,通過肘節機構進行開鎖,同時槍機繼續後坐,通過加速機構使槍管的部分能量傳遞給機槍,使其完成抽殼拋殼,從而帶動供彈機構使撞針待擊,壓縮復進簧,然後在簧力作用下復進,將第二發子彈推入槍膛完成閉鎖後再次擊發。如此反覆,以每秒十餘次的頻率,每分鐘可發射六百餘發子彈。此後,馬克沁又發明了一種後來被廣泛效仿的油壓緩衝器,使機槍可以單發、10發、20發點射或調節到100發/分鐘的低射速。馬克沁甚至設想在槍上安裝一種裝置,使得機槍在射手的手指離開扳機後仍能繼續射擊,直到彈帶上的子彈打完。

馬克沁機槍的首次亮相是在1893年爆發的羅德西亞殖民地戰爭中,當時英國羅德西亞殖民地警察以4挺馬克沁機槍擊退了5000名祖魯士兵的猛烈進攻,擊斃3000餘人。1896年,完成對馬克沁-諾登菲爾特公司收購重組的維克斯公司繼續量產馬克沁重機槍,其產品不僅包括英國軍方訂購的 7.7毫米口徑型號,也有其他各國政府採購的各種口徑的外銷型。

20世紀初,各軍事強國陸續仿製或研製了自己的機槍,其中馬克沁重機槍的近親包括德國仿製列裝的7.92毫米MG08型馬克沁重機槍、俄國仿製的安裝索科洛夫輪式槍架的7.62毫米M1905和M1910馬克沁重機槍。英國製造的老式馬克沁重機槍的最大缺點是過於笨重、機動能力差。由於採用黃銅製冷卻水筒和大量銅製槍件,當時英中國產馬克沁機槍乾重達到了27.22千克, 德國的MG 08馬克沁機槍重量與之接近, 為26.54千克,俄國的M1905馬克沁機槍重量雖然達到了31千克(乾重,不包含冷卻水),但車輪槍架的安裝明顯提高了機動性。相比之下,同時代的法國哈奇開斯重機槍重量只有15千克,美國設計師勃朗寧設計的7.62毫米口徑M1917水冷式機槍只有14.8千克。由於馬克沁重機槍過於笨重, 馬克沁分別於1905年和1908年在原來的基礎上又進行了兩次輕量化改進。

英國馬克沁機槍的第一次瘦身——採用輕質材料的維克斯-馬克沁M1906型水冷式機槍,該槍曾被劃為維克斯C級機槍外銷。

20世紀初,阿爾伯特·維克斯業已成為當時英國鋼鐵與軍工生產聯合體——維克斯公司的董事局主席。在他的親自關照和具體建議下,維克斯·馬克沁聯合公司開始對老式馬克沁機槍進行現代化改造,改造工作由維克斯公司工程師喬治·巴克漢姆(George Buckham)主持,此時年事已高的馬克沁擔任技術顧問。

改良工作首先圍繞降低槍體重量展開,巴克漢姆巧妙地把原來馬克沁機槍閉鎖機構上的彎曲解鎖結構倒轉過來,從而有效地利用了原來的閒置空間,把沉重的鋼製機匣整體高度降低了50.8毫米。其他減重措施包括將原來的黃銅製冷卻水筒換用薄鋼板製造,為了增加強度,水筒還帶有凹陷的衝壓加強筋結構。這一早期樣式的冷卻水筒採用波紋形圓柱面設計,同時通過增加水筒表面積來增強散熱效果,槍口位置添加了槍口保護罩。此外,巴克漢姆還把槍體上多餘的金屬部件全部拆除,例如馬克沁重機槍會把空彈殼送入拋殼管向前丟擲,這一精巧的拋殼機構被取消。同時,巴克漢姆大量採用鋁製和合金鋼零件取代槍身上原來的黃銅件。

1912年完成測試的水冷式機槍被正式命名為7.7毫米維克斯MarkⅠ式中型機槍, 該槍於當年11月26日被英國陸軍確定為制式裝備。維克斯機槍的“瘦身”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效果,與馬克沁機槍相比,改進後的維克斯MarkⅠ型機槍重量降至14.85 千克。此外,維克斯機槍使用了新式立框式表尺取代了馬克沁機槍的老式機匣嵌入式佩蒂-卡洛奇歐普羅表尺(Peddie- Calochiopulo sight)。但在槍管短後坐自動原理、供彈方式以及射擊自動流程上,維克斯機槍基本遵循了馬克沁機槍的設計。毫無疑問,維克斯MarkⅠ中型機槍是7.7 毫米口徑馬克沁M1896重機槍的現代化輕型改良版本,儘管馬克沁於1911年以71歲高齡正式退休,沒有實際參與多少改良工作,但這款維克斯MarkⅠ中型機槍在很多場合依然被稱作維克斯-馬克沁機槍。

關於維克斯MarkⅠ中型機槍的戰場表現,英軍和英聯邦軍隊的一致評價是效能可靠、結實耐用。一戰時期的英國軍旅作家艾恩·V·霍格(Ian V Hogg)曾在其文學作品《武器與戰爭機器》中描繪了他自己於1916年8月在西線戰場親眼看到的情景:英國陸軍第100機槍連在12個小時內操作10挺維克斯機槍不間斷射擊,他們一共發射了100萬發子彈,更換了100個新槍管,但中途沒有一挺維克斯機槍發生故障。

塹壕機槍陣地以及頭戴防毒面具的士兵是那個時代的真實寫照。

維克斯中型機槍並不是一款精確射擊武器,由於受到水平旋角限制,也不適合安置在陣地前沿近距離射擊衝鋒的敵人。英軍機槍手構建機槍陣地時往往採用兩挺維克斯機槍左右支援掩護、射擊扇面彼此交錯的方法,這樣在730米至1100米範圍內的敵軍士兵很難在交叉火力下倖存。在瞄準一個目標持續射擊時,維克斯機槍往往會因為槍管後坐震盪導致彈著點呈現出“樹葉”形狀,這樣通過規則的水平旋轉射擊就可以覆蓋整個扇面區域,從而起到很好的壓制效果。

維克斯中型機槍並非完美,最突出缺點是其高聳的輪廓使得機槍組很難隱蔽,有時必須構築簡單的野戰工事;缺點之二也是水冷式機槍的通病,在寒冷氣候中, 機槍灌滿水的冷卻水筒在不使用時很容易結冰凍住,而在熱帶乾旱地區,冷卻水是極其寶貴的資源,這一點在二戰北非沙漠作戰中顯得尤其明顯;維克斯機槍的第三個缺點是,堅實的結構使其很難進行戰場拆卸和維修,出現故障後往往需要拿到後方的專業修理單位進行處理;缺點之四是其機動性問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塹壕戰為主體的作戰模式中,這個問題尚且可以容忍,但在二戰以運動戰為主的作戰模式下,笨重的維克斯機槍成為了英軍機槍手徒步轉移時的噩夢。

本文選自《單兵裝備004》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看完閱兵,退伍老爸為雙胞胎女兒踢正步,網友驚呼:太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