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小小的它這般神奇

簡單說來,晶片就是一種積體電路,它是通過微細加工技術,把半導體器件聚集在矽晶圓表面上而獲得的一種電子產品。

晶片的奧祕之處,在於它可將多達幾億個微小的電晶體連在一起,以類似用底片洗照片的方式翻印到矽片上,從而製造出體積微小、功能強大的“積體電路”。

晶片上的電晶體有多小呢?一根頭髮絲直徑長度能並排放下1000個,且相互之間能協同工作、完成指定的任務。

製造出來的晶片雖然只有指甲般大小,能耐卻大得驚人。它具有資訊採集、處理、儲存、控制、導航、通訊、顯示等諸多功能,是一切電子裝置最核心的元器件。

在當今資訊社會,晶片無處不在,生活中凡是帶“電”的產品,幾乎都嵌有晶片。我們每天都離不開的手機,裡面的晶片就多達30個。如果沒有晶片,世界上所有與電相關的裝置幾乎無法工作。

晶片不僅事關國計民生,而且涉及資訊保安。一些西方國家出於自身利益考慮,將其視為一種貿易或戰爭的“武器”,輕則通過禁運、限售等措施,制約相關國家資訊產業發展,重則通過接入網際網路晶片的“後門”,進行情報收集或實施網路攻擊。如前幾年發生的“稜鏡門”事件、某大國通過網際網路攻擊伊朗的核電站等,都與晶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因此,晶片不僅是資訊產業的核心,更是資訊處理與安全的基石。

資訊社會不可或缺

隨著資訊科技的迅猛發展,晶片應用已延伸到社會的每個角落,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從人們日常生活使用的手機、電腦、洗衣機,到工業領域的機床、發動機,再到航空航天領域的導航及星載裝置等,哪樣都少不了晶片。

在軍事領域,先進武器裝備、指揮資訊系統,晶片更是不可或缺。如採集晶片可以使武器裝備擁有“千里眼”“順風耳”,資訊處理晶片能給武器裝備裝上“智慧大腦”,通訊晶片能將各種裝備與作戰單元連線起來進行體系對抗,儲存晶片則能儲存各種戰場資料而進行作戰效能和毀傷評估,等等。晶片已成為影響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

廣泛的應用需求,推動著晶片技術的迅速發展。隨著更好工藝的採用以及片上系統、微機電整合系統等技術的進步,晶片開始進入“自組裝”的奈米電路時代,競爭日趨激烈。

應用廣,市場就大。據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統計,2017年1月至2月,中國和美國的晶片市場規模份額分別為33.10%和19.73%。中國雖然是全球最大、增長最快的晶片市場,但許多高階晶片要進口。

設計製造難在何處

晶片的設計製造是一個集高精尖於一體的複雜系統工程,難度之高不言而喻。那麼,究竟難在何處?

架構設計難。設計一款晶片,科研人員先要明確需求,確定晶片“規範”,定義諸如指令集、功能、輸入輸出管腳、效能與功耗等關鍵資訊,將電路劃分成多個小模組,清晰地描述出對每個模組的要求。然後由“前端”設計人員根據每個模組功能設計出“電路”,運用計算機語言建立模型並驗證其功能準確無誤。“後端”設計人員則要根據電路設計出“版圖”,將數以億計的電路按其連線關係,有規律地翻印到一個矽片上。至此,晶片設計才算完成。如此複雜的設計,不能有任何缺陷,否則無法修補,必須從頭再來。如果重新設計加工,一般至少需要一年時間,再投入成百萬甚至上千萬元的經費。

製造工藝複雜。一條晶片製造生產線大約涉及50多個行業,一般要經過2000至5000道工藝流程,製造過程相當複雜。製造晶片的基礎材料就是普通沙子,它如何變成製造晶片的材料呢?沙子經脫氧處理後,通過多步淨化熔鍊成“單晶矽錠”,再橫向切割成圓形的單個矽片,即“晶圓”。這一過程相當複雜,而在晶圓上製造出晶片則更難。首先要將設計出來的積體電路“版圖”,通過光刻、注入等複雜工序,重複轉移到晶圓的一個個管芯上,再將管芯切割後,經過封裝、測試、篩選等工序,最終完成晶片的製造。值得一提的是,製造過程中還需要使用大量高精尖裝置,其中高效能的光刻機又是一大技術瓶頸。如最先進的7奈米極紫外光刻機,目前只有荷蘭一家公司能製造,價格上億美元不說,一年僅能生產20臺左右。

投入大、研製週期長。一款複雜晶片,從研發到量產,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時間至少要3至5年,甚至更長。處理器類晶片還需要配套複雜的軟體系統,同樣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來研製。美國英特爾公司每年研發費用超過百億美元,有超過5萬名工程師。

發展迅速、追趕難度大。自20世紀50年代末發明積體電路以來,晶片的整合度一直遵循摩爾定律迅猛發展,即每隔18個月提高一倍。半個多世紀以來,晶片的效能和複雜度提高了5000萬倍,特徵尺寸則縮減到一根頭髮絲直徑的萬分之一。晶片領域競爭十分激烈,美、歐等發達國家處於技術領先地位,晶片研發相對落後的國家,短時間內追趕有難度。

“中國芯”正加速追趕

目前,全球高階晶片市場幾乎被美、歐等先進企業佔領。但加速研發中國產自主晶片一直是政府、企業、科研院所的重點發展方向。近年來,中國在積體電路領域已取得了長足進步,晶片自給率不斷提升,高階晶片受制於人的局面正在逐步打破。

中國自主研發的北斗導航系統終端晶片,已實現規模化應用。在超級計算機領域,多次排名世界第一的“神威太湖之光”和“天河二號”,全部和部分採用了中國產高效能處理器。中國產手機、藍芽音箱、機頂盒等消費類電子產品,也開始大量使用中國產晶片。

11月9日,“2018中國積體電路產業促進大會”在重慶舉辦,102家企業的154款產品參加本屆優秀“中國芯”評選,“飛騰2000+高效能通用微處理器”等24款產品獲獎,涵蓋從數字交換晶片到模擬射頻電路、人工智慧晶片到指紋識別感測器、工業控制到消費類電子等各個領域。

這一系列進步的背後,是國家高度重視和大力投入。2006年,國務院頒佈《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2014年6月,國務院批准實施《國家積體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都對這一領域發展提出了部署要求。

隨著國家的大力扶持和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中國芯”正逐步縮短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中國創造”終將佔領資訊系統技術制高點,真正把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專家小傳】扈嘯,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副研究員,數字訊號處理設計與應用專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出版編著2部,發表論文30餘篇。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曾經最著名的十款經典袖珍手槍 其中之一為中國產精品名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