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看過抗戰電視劇、電影,去過抗戰博物館的同學們,一定對這種長得有點醜的駁殼槍印象深刻。

它曾活躍在幾乎所有中國軍隊的火力輸出點上,是中國軍隊對日作戰的重要火力依靠。

遠看這把槍形似手槍,近看在它長長的槍管下,有一個醜得要命的“槍夾”下巴。

駁殼槍來歷

駁殼槍其實是有2個“雅名”的,分別是毛瑟槍、菲德勒槍,其中“毛瑟”二字是得名於這把槍的生產工廠——毛瑟兵工廠。在駁殼槍的生產專利上,清晰地標準著專利權利方毛瑟兵工廠。

而“菲德勒”這三個字的來歷,就有點曲折,甚至可以說至今是祕密。根據坊間傳言,毛瑟兵工廠雖然生產出了駁殼槍,對外渠道上,它也是首發。

不過槍並不是工廠的老闆毛瑟親自研發,而是廠裡的技術工人菲德勒兄弟,利用空閒時間的額外創作。

但是遺憾的是,“菲德勒兄弟”的故事,在二戰末期被徹底地消滅了。目前為止,沒有任何證據,可以100%有力證明駁殼槍是菲德勒兄弟的成果。

二戰末期,英美代表的盟軍士兵,殺入了德國之時,為了快速消滅德國再次武裝的可能,對德國的軍工設施,進行了逐一地摧毀。其中就包括了毛瑟工廠,而摧毀的物件中,有毛瑟槍的生產資料。

所以自二戰結束,毛瑟槍失去了出生的“家”、“出生證”,成為“無家可歸的孩子”。

駁殼槍的能力

駁殼槍的槍長288毫米,口徑7.63毫米,重1.24千克,20發彈匣供彈,子彈初速每秒425米,射擊方式為單發和連發,射擊速度每分鐘900發,有效射程50-150米。

最大的特色有2個點,首先是駁殼槍的50-150米有效射程,遠遠大於了一般手槍50米左右的有效射程,達到了步槍400米有效射程的近一半。

再而每分鐘900發的射擊速度,更是手槍無法比擬的,足以媲美衝鋒槍高達每分鐘1000發的射速,足夠形成強有力的火力輸出網。

可以說駁殼槍,完美的彌補了衝鋒槍和手槍之間的空隙。同時由於它的造價,要抵於衝鋒槍以及機槍,其成為了很多低軍費國家,組建自身火力網的首選之物。

中國何時開始使用駁殼槍

1912年9月, 陸軍部與德商禮和洋行(Carlowitz & Co.)簽約, 購買: “七密裡六三自來得毛瑟手槍二百杆, 連有木匣手把, 每杆連子彈五百粒, 價計京公砝足銀五十八兩。 共計京公砝足銀一萬一千六百兩。 在天津碼頭交貨。 關稅在外。

這是一份中國北洋政府陸軍部檔案,可見清晰的看到,我們中國早在北洋時期,就大規模的引進駁殼槍。

中國自己的仿製

漢陽兵工廠

德國距離中國有千里之遠,若購買的槍,需要全部從德國運過來,根本無法滿足中國清末之後的軍閥割據。於是中國本土工廠,開始了自己的仿造之旅。

漢陽兵工廠、 鞏縣兵工廠、 大沽造船所、 山西軍人工藝實習廠、 重慶武器修理所、 衡陽軍械局等中國軍工廠,都相繼加入仿造大隊中,尤其是在抗戰爆發後,中國工廠是拼命的造。

爭取一次彌補中國軍隊重火力不足的缺陷。在我們中國不同時期,仿製出了20響的“駁殼槍”、“盒子炮”、自來得手槍。

為什麼會被淘汰

駁殼槍被淘汰的核心原因,總結起來有2個。

第一是它的尺寸,槍長288毫米的它,無法便捷的攜帶,作為防身自衛之物,少了隱蔽性,因而很難被官員或者普通百姓接受,它打擾了大家的愛美之心。

第二則是它的功能,因為他的槍管,較衝鋒槍要短,卻有旗鼓相當的射擊速度,造成的直接結果就是,每一次射擊,很難讓槍口不上跳,致使駁殼槍的準星很差,只能做火力輸出,無法精確打擊。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部隊千里登門送喜報!上虞籍這位“兵哥哥”第三次榮立三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