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艘中國產航空母艦山東艦12月17日下午在海南三亞某軍港交付海軍。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交接入列儀式。
南海之濱的三亞,水天一色,日暖風清。軍港內,山東艦伏波靜臥、滿旗高懸,來自海軍部隊和航母建設單位的代表約5000人在碼頭整齊列隊,氣氛隆重熱烈。
下午4時許,交接入列儀式開始,全場高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儀仗禮兵護衛著八一軍旗、 命名證書,正步行進到主席臺前。習近平將八一軍旗、命名證書分別授予山東艦艦長、政治委員。山東艦艦長、政治委員向習近平敬禮,從習近平手中接過八一軍旗、命名證書。習近平同他們合影留念。交接入列儀式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聲中結束。
隨後,習近平登上山東艦,檢閱儀仗隊。習近平察看有關裝備,了解艦載機飛行員工作生活情況。習近平前往駕駛室,同官兵親切交流,在航泊日誌上鄭重簽名。
習近平在碼頭接見了航母部隊官兵代表和航母建設單位代表。習近平對中國航母建設取得的成績表示肯定,勉勵他們再接再厲,為黨和人民再立新功。
丁薛祥、劉鶴、何立峰,以及李作成出席儀式。張又俠主持儀式,宣佈中國第一艘中國產航母交接入列和艦名、舷號。
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雷凡培、海軍司令員沈金龍在儀式上先後發言。
經中央軍委批准,中國第一艘中國產航母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山東艦”,舷號為“17”。
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軍委機關有關部門、南部戰區、海軍、海南省以及航母建設單位的負責同志參加儀式。
中國產航母,一步步走來
2017年4月26日上午,中國第二艘航空母艦下水儀式在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大連造船廠舉行。第二艘航空母艦由中國自行研製,2013年11月開工,2015年3月開始塢內建造。2018年5月5日,一架直-18改進型直升機降落在其甲板上,隨後起飛離開,這是中國產航母首次起降直升機。2018年5月13日上午7時許,中國第二艘航母從大連造船廠碼頭啟航,赴相關海域執行海上試驗任務,主要檢測驗證動力系統等裝置的可靠性和穩定性。中國第二艘航母首次出海試驗。李剛 攝
2019年11月17日,中國第二艘航母順利通過臺灣海峽,赴南海相關海域開展科研試驗和例行訓練。國防部新聞發言人任國強指出,這次組織中國產航母跨區開展試驗和訓練,是航母建造過程中的正常安排,不針對任何特定目標,與當前的局勢無關。從1987年提出建設航母規劃到自行研製出第一艘中國產航母,中國用了30年的時間。這不僅體現出中國海軍裝備水平的躍升,更彰顯中國國家整體力量的提升。
目前世界各國裝備的航母主要分為大型、中型和輕型三類。大型航母是以美國的“尼米茲”號、“福特”號為代表的10萬噸級的核動力航母。而法國的“戴高樂”號、俄羅斯的“庫茲涅佐夫”號、中國的遼寧號以及新建的中國產航母都屬於4萬到6萬噸級的中型航母。
央視新聞、“軍報記者”曾公開報道稱,首艘中國產航母長約315米、寬約75米,為滑躍起飛式的常規動力航母,外形與遼寧艦基本相似,但比遼寧艦更長、更寬。它有十幾層樓那麼高,站在它下面,感覺是站在巨人的身邊。光是巨大的甲板,就相當於整整3塊標準足球場那麼大。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它的排水量與遼寧艦不相上下,船內的大大小小的艙室數以千計。
航空母艦的建造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據悉,中國首艘中國產航母研製工作涉及532家配套單位。而這532家單位裡,非軍工的社會配套單位達到了412家。這其中包括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科研院所,甚至高等院校,充分體現了全國協同和軍民融合。
專家表示,相比遼寧艦,首艘中國產航母從設計到建造,全部由中國自主完成,並在遼寧艦使用的經驗基礎上進行了多項優化,效能將有全面提升。其研製和建造,標誌著中國已經掌握了建造中型航母,以及後續更大型航母的能力。
更多高清美圖送上:
“風勁帆滿海天闊 俯指波濤更從容。”
山東艦與遼寧艦,兩艘巨龍齊入海。向著星辰大海,奮勇無畏,一路向前!
中國科協各級組織要堅持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的職責定位,推動開放型、樞紐型、平臺型科協組織建設。接長手臂,紮根基層,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進軍科技創新,組織開展創新爭先行動,促進科技繁榮發展,促進科學普及和推廣,真正成為黨領導下團結聯絡廣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團體,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習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