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只要機槍在響,一切目標都能夠達到!”——這是德國士兵在二戰中的名言。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德軍在戰爭中的一切戰術都是圍繞其機槍組所展開的。也反映出其單兵武器對二戰德軍的戰術起了巨大的影響。

為了配合德軍的“閃電戰”術和戰爭的要求,德國開始研發了如MP38/40衝鋒槍、Stg44突擊步槍、而MG34/40和反坦克武器“鐵拳”、“坦克殺手”更是超過了盟國的最高水平,給其帶來了強烈的震撼。 機槍是德軍步兵和裝甲擲彈兵部隊戰術的中心。所有步槍兵都要圍繞著機槍進行佈置,只要機槍還在響,任何戰術目的都有可能完成。

魯格手槍

魯格P08是一戰,二戰最具有代表性的手槍,它作為德國軍人的一種榮耀,影響著那一個特殊的年代。魯格P08是喬治。魯格在1900年研製的博爾夏特手槍的改進型。實驗品於1899年研製成功。1900年開始 投入改良品的生產。其後,有不斷進行改革。1908年被選為德軍的制式手槍。最初由DWM一家公司生產,從1911年開始德國的兵工廠也開始生產。一戰後的一段時期內。德國禁止生產魯格P08,但後來為了出口,DWM公司重新生產,1933年大部分生產轉到毛瑟公司直到1945年。

這種槍有很多種的變形槍,按口徑分有7。65mm和9mm兩種。

按槍管長度分有標準型102mm,海軍型152mm,炮兵型203mm,卡賓型298mm

還有商用型89mm,120mm,191mm,254mm和610mm五種,請注意是槍管長度!!!今天介紹的是標準型,下面是它的主要技術諸元

使用槍彈 9x19mm手槍彈

自動方式 槍管短後坐

閉鎖方式 肘節式

全槍長 220mm

全槍品質(空彈匣) 890g

槍管長102mm

供彈具 彈匣8發。彈鼓32發

瞄準基線長 196mm

毛瑟98K步槍

工作方式:非自動 口徑:7.92mm 彈夾:5 發

毛瑟1898式步槍是二十世紀初大多數步槍的原型,包括美國的SPRINGFIELD1903式步槍。它使用的7.92mm毛瑟彈從1888年開始生產一直到今天仍在使用。該槍效能優越、工作非常可靠,它和它的變形槍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被德軍廣泛用。KARABINER98 型卡賓槍比標準的98式短6英寸,在二戰中,裝備了大多數德軍部隊。步槍手,一個基數,60發,每5發一組用金屬卡條連在一起,毛瑟98k一次正好5發一次壓進彈倉。另外在揹包裡還有30-60發散裝的,用油紙包好的,是為隊伍中的機槍手背的,戰鬥間隙可以給機槍手補充彈藥。

毛瑟式槍機是一種簡單而又堅固的整體式槍機,可以說是一種天才的設計。槍機有兩個閉鎖齒,都位於槍機頂部。據毛瑟聲稱,這種系統有助於使步槍獲得更好的精確度。人們往往將位於槍機後部的一個凸筍誤認為是第三個閉鎖裝置,但實際上它是一個保險凸筍,卻並不接觸機匣上的閉鎖臺肩。槍機拉柄與槍機本身連線,在早期型號的98式步槍上,它是直的,在槍機合上時與地面保持平行。 在98k卡賓槍上這個拉柄被改成了彎曲形。 這種設計使槍機的動作更舒適,更方便。例如在安裝了槍瞄鏡的98式步槍上,如果採用直形拉柄會觸及槍瞄鏡架,而彎曲拉柄則不會。但英國《輕武器教材》(1909)則認為,水平拉機柄在瞄準時易於用手操作,有利於命中目標,且便於從底部拋殼。在槍機上設計有一個排氣孔,用來排去熾熱的火藥氣體以防止傷及射手的面部。

98式槍機的另一個著名特點是它的退殼裝置。當子彈離開彈倉後,長而不旋轉的抽殼鉤能夠立即抓住彈殼底緣,牢牢控制住槍彈,直到彈殼丟擲為止。 這在安全性上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毛瑟系列步槍的軍旅生涯要從1898年德軍採用其為陸軍的制式裝備開始算起。這以後,7.9mm的毛瑟步槍裝備了德軍達半個世紀之久。1914年一戰爆發,毛瑟98式步槍成為德軍的標準裝備,在這期間裝備的毛瑟槍有很大數量是98a型。戰後,儘管國防軍想要一種更為短小輕便的步槍,新型的98b卡賓槍(雖然卡賓的意思是短)的長度與98式一樣,並且只進行了一些細小的改動。到德軍入侵波蘭時,98B的長度終於有了一點縮減。這種縮短了140毫米,並且在其他方面進行了一些改進的步槍是基於一種名為“標準機型”的毛瑟商業設計,被軍隊採用後以毛瑟98k卡賓槍命名之。儘管它已經縮短了,但是其長度對於卡賓槍來說還是過長了。98k於1935年正式投產,並且作為德國軍隊的標準裝備在整個二戰期間服役。在戰爭中,工廠製造出了極為大量的98k步槍,據統計一共有一千四百萬支之多。它們以實際效果證明,98k絕對是一種可靠而精準的武器。

每一個在二戰中為第三帝國效命的德軍士兵都被訓練使用這種步槍。事實上,對許多人來說,這是他們在整個戰爭中使用過的唯一一種武器。 隨著戰爭的進行,毛瑟步槍被賦予更廣泛的用途。例如當加裝ZF41或ZF42瞄準鏡之後,K98k步槍就可以作為狙擊步槍使用。對有經驗的狙擊手來說,使用配有4倍瞄準鏡的毛瑟Kar 98K狙擊槍可射殺400處的目標,若選擇6倍瞄準鏡則可射殺1000米處的目標。戰爭期間,共有129468只毛瑟K98k狙擊槍裝備部隊。活躍在前線的德軍狙擊手給盟軍造成了重大的損失。 同時,在槍口加裝榴彈發射裝置後98K步槍還可以發射高爆榴彈與穿甲榴彈。這一工作由步槍班中受過專門訓練的士兵完成。

德軍士兵經常稱讚他們的98k步槍十分精確。整個98式步槍系列都靠一種簡單的運作來保證其精確性,儘管以犧牲射擊速度為代價。98k的V型照門能夠瞄準100至2000米的範圍。

二戰開始時,參戰的德國國防軍就已經使用了二百七十六萬九千五百三十三支98k步槍。此後直到戰爭結束,又有七百五十四萬零五十八支交付軍隊(包括了十二萬支狙擊型)。空軍獲得了九十二萬五千九百八十四支而海軍則用去十九萬一千二百五十支。臭名昭著的黨衛軍也使用了六萬二千六百支(他們自己也制.造了二十三萬五千支毛瑟型步槍)。 平均每支步槍需要70德國馬克。而平均一分鐘就有十五次射擊。在為德國國防軍效力的日子中,98k的表現十分之好。

毛瑟98K衍生品 98K狙擊槍

Kar 98K全稱為Karabiner 98 Kurz:德軍狙擊手專用槍,配備光學瞄準鏡7.92毫米口徑,有效射程1500米,5發/梭。淨重5千克,配備的是6倍的蔡斯瞄準鏡,非常適合1000距離的狙殺。用它狙擊時,聲音很清脆,槍威力大基本上一槍斃命且在遠距離上的精度很高。戰爭期間,共有129468只毛瑟Kar 98K狙擊槍裝備部隊。該槍因射程遠,精度高而頗受德軍狙擊手歡迎。不過,毛瑟Kar 98K也有個大缺點,那就是必須在開火後拉動槍機完成拋殼,上膛動作。而在四周一片寂靜的時候,拉槍機時的“喀啦”聲經常使德軍狙擊手暴露目標,成為敵方的靶子。

MP40衝鋒槍

工作方式:全自動<BR> 口徑:9mm<BR> 彈夾:32 發<BR> 射速:500 發/分

MP40是MP38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經改進後它更利於批量生產,戰爭期間產量超過了一百萬支。可摺疊的金屬槍托使其更緊湊、更便於攜帶。它有令人吃驚的持續開火能力。該槍也得到了盟軍士兵的賞識,把它稱作“SCHMEISSER”,而SCHMEISSER是1918年BERGMANN MP18重機槍的設計者,他根本就沒有參加過MP38或MP40的設計

衝鋒槍手,揹包中3個彈夾,槍上有一個,共4個,120發

在短促而激烈的波蘭戰役中,面對波蘭士兵的頑強抵抗,MP38成功的保護了防禦能力很脆弱的1型,2型,3型坦克和德式裝甲車,MP38猛烈火力使得手持集束手榴彈和燃燒瓶的波蘭反坦克士兵無所適從。MP38的火力和戰鬥中可靠性深受各方的讚賞。不過其保險裝置的不穩定等問題也受到了批評。由於MP38的簡易保險不可靠,當槍機在後方待擊位置時,拉機柄掛在機匣拉機柄槽後端的保險缺口內,使之不能偶發,受到較大的震動時容易走火,針對保險機構進行改進,命名為MP38/40。可將拉機柄推入機匣機柄槽前端增設的保險缺口,使槍機不能拉動,增強了保險作用。

手持MP40的士兵,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德國軍人的象徵。實際上,最早的MP38/MP40衝鋒槍只是由裝甲兵和空降部隊使用,隨著生產量的加大,MP40已經普遍裝備基層部隊,成為受到作戰部隊歡迎的自動武器,不但裝備了裝甲部隊和傘兵部隊,在步兵單位的裝備比例也不斷增加,總是優先配發給一線作戰部隊。但是事實上並不象人們印象中那樣 。

1943式半自動步槍

工作方式:半自動 <BR> 口徑:7.92mm <BR> 彈夾:兩個5發彈倉 <BR><BR>

幾乎每一種武器德國都生產出了世界一流的產品,但在半自動步槍上他們始終不如美國的M1型步槍。該槍在效能上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可靠性也不太好,所以始終沒能取代毛瑟1898式步槍。

口徑:7.92毫米 G43半自動步槍

槍長:1117毫米

槍重:4.7公斤(備彈全重)

彈匣容量: 10發

射速:40~60發/分

有效射程:800米

初速:745米/秒

運作方式:導氣式槍機後坐

裝備時間:1943~1945 (德)

這是一把在火線裝備的半自動步槍。其前身是沃爾特公司與1941年定型的G41型半自動步槍。東線戰場,Kar98k不但遇上了莫辛納甘,還遇上了火力猛烈的託卡列夫SVT-40半自動。要說和莫辛納幹那還是半斤對八兩,誰好誰壞還要爭個面紅耳赤的話,遇上了不再需要手動供彈的半自動,單是射速就可以把毛瑟壓在戰壕裡G41就這樣被匆忙推上了火線。G41很多設計還是比較粗糙,例如頂部裝彈,槍身笨重等等。沃爾特公司也算積極進取,1943年Gewehr 43(也就是G43啦)就隆重推出了。這是一把可靠性和精確性都很好的好槍,應該說有了這個,就不應該再怕什麼M1加蘭德,SVT-40那啥啥的了。G43的產量也一直不高,最終只有40萬支。

FG1942式 自動步槍

工作方式:半/全 自動,氣動 <BR> 口徑:7.92mm <BR> 彈夾:20發彈鼓 <BR> 射速:750 發/分

1941年生產,FG1942式最初是專為傘兵部隊設計的,是一種優秀的全自動步槍,不過,對地面部隊來說完全可以把它當作輕機槍使用。在配上了刺刀和可摺疊的雙腳支架後,使它的應用更靈活。和美軍中相應的勃朗寧自動步槍(BAR)一樣,它可以在半自動和全自動方式中進行選擇,但它的重量卻僅有前者的一半。

1944年,德軍編制中步兵班出現了八人步兵突擊班,清一色裝備STG44突擊步槍

MP44突擊步槍

工作方式:全/半 自動<BR> 口徑:7.92mm <BR> 彈夾:30 發<BR> 射速:600 發/分

本世紀三十年代後期,德國陸軍設計師LOUIS SCHMEISSER開始研究利用短藥筒的全自動步槍。實驗證明普通的步槍彈藥對自動步槍來說威力過大,使其在連發射擊時難以控制。此後,自動步槍一直使用短藥筒彈藥,並且開始取代普通步槍、輕機槍。SCHMEISSER設計的原型槍MP43非常成功。1944年,該槍定名為MP44型,一年後改稱突擊步槍。該槍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蘇聯很快就生產出了他們自己的MP44——聞名世界的AK47突擊步槍。

早期,軍方的有識之士自然比元首更了解STG44的實際意義,也不可能放棄苦心研究近十年的成果,他們仍然把STG44大量生產並且投入實戰。

出於不違背元首命令的考慮,他們狡猾的以MP43(衝鋒槍的編號)的名稱,通過了元首的批准。

果然MP43在庫爾斯克戰役中表現突出,不但輕鬆壓制了蘇軍的波波沙和莫新納甘,連蘇聯的轉盤輕機槍也不是它的對手。士兵軍官都對其讚不絕口,一致要求加大MP43的裝備數量。

這些報告送到XTL的手中,元首發怒了,德軍中居然敢有人愚弄他。

在一番雷霆般的暴怒後,平靜下來的元首還是認識到了該武器的優越性。

加上他已經知道MP43所用的子彈仍然式7.92毫米口徑,只是彈藥長度縮短三分之一,這樣一來子彈生產線就無需作較大的改動,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原先的彈藥問題。

元首轉怒為喜,在下令加大STG44的生產比率的基礎上,親自將其命名為Sturmgewehr 44 突擊步槍.

在實戰中,MKb42(H)(STG44原型)步槍發揮了非常不錯的戰鬥作用,深受“維京”師裡面身經百戰的老兵的讚賞,不過戰鬥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這些通通都報告到黑內爾公司。

黑內爾公司根據這些報告,對MKb42(H)式步槍進行了改進,並且命名為MP43式。隨即開始裝備部隊,其在之後的庫爾斯克會戰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深受各級軍官士兵的讚賞。

在會戰以後,MP43的出色效能終於被元首XTL的所認可,他甚至興致勃勃的親自將其改名為"突擊步槍"STG44(XTL是一個自認為有歐洲傳統騎士思想的人,他個人對勇敢,衝鋒和突擊這類的詞語非常有好感)。

既然元首都認可,STG44隨即大量生產。

德國軍方曾計劃1944年開始用該槍取代步兵班的步槍、衝鋒槍和輕機槍,但終究因為德軍軍事上的截截敗退和最終的投降而中止。

從1943年到1945年德國戰敗,在德國飽受轟炸和原料缺乏的情況下,一共生產了40多萬支,數量也是相當驚人的。

該槍主要裝備東線和西線的德軍精銳步兵,比如死守卡昂的XTL青年師就大量裝備該武器,在卡昂的血戰中重創了進攻的英國人和加拿大人。

在柏林戰役,死守國會大廈的精銳黨衛軍士兵也是裝備清一色的STG44。整個柏林戰役中,大部分黨衛軍都裝備了這款武器,他們誓死抵抗蘇軍的進攻,造成了蘇軍30萬左右的巨大傷亡。

MG34機槍

口徑----7.92mm

初速----762m/s

有效射程---- MG34機槍的前身-MG30配兩腳架----800m

配三腳架----1800m

理論射速----800~900發/min

戰鬥射速----100~120發/min

自動方式----槍管短後坐式

閉鎖方式----機頭回轉式

發射方式----單發、連發

供彈方式----彈鏈或彈鼓

彈鏈----250發彈鏈

彈鼓----75發

全槍長----1219mm

槍管長----627mm

全槍品質(不含兩腳架,彈鼓)----12.1kg

75發實彈彈鼓品質----4.2kg

瞄準裝置----

準星----片狀

照門----U形缺口

配用彈種----毛瑟98式7.92×57,mm槍彈

全彈品質----21.11g

彈頭品質----12.67g

MG34是1930年代德軍步兵的主要機槍,亦是其坦克及車輛等的主要防空武器。

MG34可用彈鏈直接供彈,亦可用50發彈鏈裝入的單室彈鼓或75發非彈鏈的雙室彈鼓掛於機匣左面作供彈,但改裝成75發雙室彈鼓後無法直接改回彈鏈供彈。MG34的槍管可以快速更換,只須將機匣與槍管套間的固定鎖開啟,再將整個機匣旋轉即可取出槍管套內的槍管。MG34的扳機設計獨特,扳機護環內有一個雙半圓型扳機,上半圓型為半自動模式(印有“E”字),而下半圓型設有按壓式保險的扳機則為全自動模式(印有“D”字)。

輕機槍模式時的MG34連兩腳架重12.1公斤,而中型及重機槍模式時可選重6.75公斤的三腳架或較大型、重23.6公斤名為MG34 Laffette的三腳架,除了一個可調式照門外,機匣左面有另一個翻開式的長程照門,亦可加望遠式瞄準鏡作長程射擊用途,甚至加裝潛望鏡以令射手保持在戰壕中射擊而無須暴露在火線範圍內。

輕機槍手,4個彈夾,80發,另有散裝的60發,還可以得到一個班的士兵提供散裝的300-600發的支援

MG42輕機槍

工作方式:全自動,風冷 <BR> 口徑:9mm <BR> 彈夾:20 發 <BR> 射速:750 發/分

MG42是世界上最好的輕機槍之一,它的變形槍至今仍在廣泛使用。射速高使它成為很具威脅的武器;那些面對過它冰雹般打來的子彈的人,都會對那“撕裂油布”一樣的聲音留下深刻的印象。它的槍管可快速更換;槍身使用衝壓鑄件,利於批量生產。該槍非常可靠,而且使用廣泛,可以配備兩腳支架、三腳支架等,並大量取代應用廣泛的MG34輕機槍。但由於它的方形槍管,使它不適於作為坦克的輔助武器。該槍的突擊型配有75發的圓形彈鼓。由於原型槍的設計非常成功,所以直到50年代才出現它的改進型。

反坦克槍

德軍主要使用兩種本國生產的7.92mm反坦克槍,38型反坦克槍由(Rheinmetall-Borsig)萊茵金屬公司制.造(7.92mm Panzerbüchse PzB)和39型反坦克槍由(Gustloff Werke)古斯特羅夫制.造.在1939-1940年僅有1600支PzB 39反坦克槍被制.造出來(二戰步兵武器為1408支-譯註),這種武器複雜、昂貴而且射擊時噪音非常的大。輕型的PzB 39被大量制.造(大約制.造了39232支),在前線也被非常普遍的使用。這兩種武器使用專用的鋼心彈頭子彈,從1940年開始鎢心彈頭子彈。

計劃是每個步兵師裝備81支反坦克槍,但實際上每一個單位都不相同。PzB 38型反坦克槍主要應用於戰爭早期,PzB 39型反坦克槍則一直使用到43、44年。

多數的PzB 39 反坦克槍被改造用於做為榴彈發射器,稱為(Granatbüchse Model 39 )GrB 39榴彈發射器 ,GrB 39 榴彈發射器就是用標準的槍口附加榴彈發射器(Schiessbecher) 改造而成,發射反坦克或人員殺傷榴彈。

鐵拳(反坦克榴彈發射器)

工作方式:一次性使用,衝擊點火 <BR> 口徑:44mm <BR> 穿透力:240mm

同美國的反坦克火箭一樣,德軍的“鐵拳”反坦克發射器是一種簡單、有效的一次性使用的武器。在戰爭期間,生產了一系列的型號,從PANAERFAUST1到PANZERFAUST 100。所有的型號都由一個裝有發射藥的鐵筒組成。與美軍反坦克火箭等不同,發射藥靠衝擊點火,從筒內點燃44mm的反坦克手榴彈。手榴彈離開發射筒後,鋼製的彈簧尾翼展開,穩定其飛行。早期的型號需要較靠近坦克——大約30米左右,以後逐漸提高到80米,最後到了150米。盟軍的坦克手常常到到他們的坦克被擊中時才知道“鐵拳”戰鬥小組的存在。

鐵拳30型 射程30m, 破甲深度140mm

鐵拳60型 射程60m, 破甲深度200mm

鐵拳100型 射程100m, 破甲深度220mm

鐵拳150型 射程150m, 未完成

鐵拳250型 射程250m, 未完成

坦克殺手(反坦克發射器)

工作方式:電子點火 <BR> 口徑:88mm <BR> 穿透力:230mm

該發射器被稱為“坦克殺手”,它發射比“鐵拳”更大、更具威力的反坦克手榴彈。同美國的火箭發射器一樣,它利用電子點火發射帶火箭推進的手榴彈。該發射器有一個鐵筒和一套乾電池供電的電子點火裝置組成。88mm帶火箭推進的手榴彈由尾部裝入,可發射3.2公里。

Panzerschreck(德語,意為坦克殺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NC德國的Raketenpanzerbüchse (’反坦克火箭發射器’, 縮寫為RPzB)的暱稱,它是一種口徑為88毫米,可重複使用的反坦克火箭發射器。另一種流行的暱稱是"Ofenrohr",意為"煙囪"。

肩射反坦克火箭發射器是二戰中德國廣泛使用的兩種反坦克武器之一。它作為德國步兵組的中遠端反坦克武器,和中近程的“鐵拳”配合使用,使盟軍裝甲部隊吃足了苦頭。“坦克殺手”實際上是由一個長150釐米、重量約為20磅(9千克)的兩端開口鋼製發射管以及安裝在發射管上的握把、觸發裝置以及瞄準器(後期型有防煙盾)組成。彈藥為重7.25磅、直徑3.5英寸(88毫米)的反坦克火箭。<BR>由於火箭發射初速很低、尾焰又大,射手不得不將一半的發射管置於肩後。後期型還加裝了防煙盾。“坦克殺手”的有效殺傷距離為500英尺(150米)。火箭頭部為強力的高爆戰鬥部,能貫穿8.25英寸的裝甲(超過當時盟軍多數的坦克正面裝甲以及所有坦克的側面及後部裝甲厚度)。“坦克殺手”在1943年被德軍首次使用。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重大喜訊!發放退役軍人雙擁卡,速來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