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12月2日,國內首款全玻璃纖維複合材料輕型飛機CG231順利通過全機靜力試驗。該試驗是型號研製的標誌性關鍵試驗,是保證首飛的重要前提。此次通過測試的CG231有望在年底前實現首飛。

CG231/NH40是重慶通航集團與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聯合開發的一款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CCAR23部4座固定翼飛機,同時也是國內首款全玻璃纖維複合材料4座固定翼飛機。全復材飛機首次使用中國產複合材料(中航復材),其創新性得到了重慶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援,目前已進入中國民航局型號合格證(TC)審查程式。

據悉,該機型採用上單翼佈局,大陸CD-155/萊康明IO-360發動機,整合式綜合顯示系統,使用和維修都十分方便。根據初級駕駛培訓和私人交通工具的需求所設計,飛機翼展11.18米,起飛重量達1184公斤,美觀與舒適性兼具。

全機靜力試驗是通過約束裝置和載荷載入系統,模擬飛機執行中受到的空氣動力、發動機推力、地面起落架反作用力等一系列複雜的載荷和其他環境條件,將載荷真實地施加在飛機上,以測得真實的飛機結構在整個飛行過程中是否滿足強度要求,是極具挑戰的綜合性檢驗。參加本次試驗的飛機是CG231型號的首架機,是產品從圖紙到實物的首次實踐,它的成功為後續CG231的首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讓重慶通航集團在整機研製的道路上邁上新臺階。

成績的背後得益於一支專業的研發團隊。重慶通航集團研究院整機研發團隊幾乎全是80後、90後。為了學習先進技術,團隊赴美國Enstrom直升機公司參與TH-180直升機聯合開發,以及國內1噸級CG111直升機開發,積累了近9年的飛機研發經驗,填補了重慶市通航整機研發平臺的空白。2016年回國後,研發團隊更是夜以繼日地推進CG231的型號研製工作。

1、重慶航空航天產業強勢崛起

國內首款全玻纖輕型飛機CG231順利通過全機靜力試驗,只是近年來重慶大力發展航空航天產業的縮影。

2010年11月14日,國務院、中央軍委頒佈《關於深化中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見》,決定逐步放開對1000米以下空域的管制,允許輕型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等小型飛機飛行,通用航空產業發展大幕徐徐拉開。也就在這一年,著眼於未來重慶將通用航空產業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發展。2012年,重慶組建了兩江航投集團、規劃了兩江航空航天產業園,以發展通用航空為突破,統籌通用航空與運輸航空“兩翼”發展。

近幾年,重慶市還先後出臺《關於發展通用航空產業的意見》、《重慶市高階交通裝備產業叢集發展規劃(2015—2020年)》等多個檔案推進通航產業發展。根據規劃到2020年,重慶通用航空器將達到50架以上,年飛行量2萬小時以上,培育3—5傢俱有市場競爭力、規模化的通用航空企業。通用航空器研發製造水平國內領先,通用航空產業發展成為百億級產業叢集,建成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範區。

2017年12月22日,重慶通航集團拿到中國首個恩斯特龍直升機生產許可證。這是中美雙邊《適航實施程式》簽署後,中國民用航空局在國內頒發的首張直升機生產許可證,標誌著重慶生產的直升機正式進入量產時代,並可進行國際銷售。

重慶在通用航空穩步發展的同時,還將目光轉向更為廣闊的運輸航空產業,併成功引進了航空關重件、航空鈦合金、零壹空間商業火箭、發動機葉片、航空內飾等一批航空航天先進製造業專案,初步搭建了通航產業“製造+運營+服務”、運輸航空業動力“整機+零部件”、新型複合金屬材料“研發+製造+供應鏈”的全產業鏈發展格局,截至去年年底社會投資總額超過500億元。

其中,由重慶金世利鈦業有限公司投資24億元打造的航空鈦合金研發製造基地,達產後產值約30億元,主要研製和生產航空及燃氣輪機用鈦合金材料、鍛件、其他金屬材料,保障中國高階航空航天和燃氣輪機用鈦合金的供應,力爭在航空發動機、飛機結構和承力結構材料、航天用高溫和低溫鈦合金、燃氣輪機用鈦合金領域達到世界水平。

值得一提的還有,去年5月17日,重慶零壹空間航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製的,中國首枚民營自研商用亞軌道火箭“重慶兩江之星”首飛成功。伴隨著此次發射成功,零壹空間在兩江新區佈局的火箭基地專案,也正式動工開建。今年6月,位於龍興工業園區的零壹空間火箭智慧總裝製造基地一期建設完畢,將形成年產30發運載火箭總裝測試及試驗能力。

據悉,該基地的一期主要定位是智慧製造總裝中心,而投資2.5億元的整個工程建成後,將涵蓋研發中心、測試中心、飛行器控制與模擬中心和專用實驗室等多個領域,成為國內首個民營商業火箭智慧總裝製造基地。

此外,去年11月30日,全球低軌衛星行動通訊與空間網際網路專案啟動大會暨東方紅衛星行動通訊有限公司揭牌儀式在重慶舉行,也備受外界關注。該專案首期投資200億元,將在兩江新區建設專案全球總部,以及運營中心、人才培養基地、配套產業園等,將按照市場化、專業化、產業化和國際化的原則,建設中國首個獨立自主的全球低軌衛星行動通訊與空間網際網路系統。

重慶兩江航投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兩江新區航空航天產業將聯通上下游產業,向衛星、通訊等領域拓展。此外,兩江新區還將加強科研合作,吸引中科院金屬材料所、西北工業大學等科研院所資源向重慶集聚,推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技術創新。

在中科院院士李應紅看來,重慶發展航空航天產業,走的是從無到有的路,這猶如創業早期的企業,缺乏資源,面臨著目標、市場、風險等種種不確定情況。於是在產業佈局上,重慶聰明地選擇了“效果邏輯”(Effectuation)的方式,即基於一系列既定的手段和資源,關注這些手段和資源的整合可以帶來的各種可能結果和效果,從中選擇滿意的結果。

2、航空航天人才培養體系加速構建

今年1月5日,李應紅還被重慶交通大學正式聘為該校重慶航空學院名譽院長。李應紅表示,之所以接受邀請,一是因為他是重慶人,對家鄉懷有感情;二是對重慶以“效果邏輯”發展航空航天產業非常認同,稱這是“找對了路”。

李應紅說:“航空航天產業是科技含量極高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必須聚焦人才培養。”重慶交通大學航空學院院長張銘也認為,重慶航空產業發展迅猛,前景光明,航空技術人才的需求將與日俱增。

為此,2018年3月正式掛牌的重慶交通大學航空學院,積極與美國安柏瑞德航空航天大學、美國伊利伊諾大學、英國斯旺西大學等國外高校建立國際性的合作,實現國際化人才培養目標和模式創新,建設國際化的人才培養體系。2018年9月,該學院開設“飛行器製造工程”和“飛行器動力工程”兩個核心專業,招收132名大學生。張銘表示,今後,該學院還將陸續論證開設產業急需的“無人機應用技術”“飛行器控制與資訊工程”“通用航空機場工程”等專業。今年11月,重慶交通大學綠色航空技術研究院簽約落戶兩江新區。

除了重慶交通大學航空學院外,去年7月7日兩江新區還與西北工業大學簽約合作共建科創中心。該中心將在航空發動機、高階材料、無人機服務、通用航空、智慧製造、大資料、微小衛星等方面共建國家/省級科技及工程開發實驗平臺,開展科技研究、成果轉化和產業專案孵化等,並按地方產業需求開展繼續教育、研究生培養和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建立博士後流動站和院士工作站。

屆時,科創中心將以西北工業大學航空、航天、航海、材料、機電、大資料等優勢學科為支撐,結合重慶產業需求,為汽車、航空航天、高階材料等一系列高階裝備產業提供產學研結合機會,加強本地高階研發能力,促進重慶產業提檔升級。

還有上文提到的零壹空間也正與重點高校協作建立定向研究生培訓、校企人才培訓示範基地。據悉,該基地採用“理論教育+現實產業+親身實踐”的創新教學模式,為重慶培育一批高階航天人才,助力重慶航空航天產業飛速發展。

免責宣告:圖文資訊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平臺釋出只限於服務飛行愛好者,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qinghangwang)

(旋翼機、固定翼、直升機相關圖紙、資料)

文章源 | 網路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世界上擁有航母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