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相比於海軍的下餃子,空軍的彎道超車,國內陸戰裝備顯得比較低調,但是從某重大活動還是可以看出,陸軍裝備的研發是穩步有序,以非常科學經濟的形式進行換代的。當大家看到單兵星空迷彩,和全新的單兵數字化裝備就會明白,這次的數字化合成旅搞的還是有聲有色的,不僅集中於大型、重型裝備,也深入單兵一線配置,具有很強的實用色彩。

而裝甲車輛是現代陸戰的主要裝備,這一部分我們可以看到國內採用的是履帶式和輪式交替升級的方式,既有新型的輪式155mm車載榴彈炮,新型輪式步兵戰車,也不缺乏15式輕型坦克和05A兩棲突擊戰車這樣的履帶式裝備。那麼這又是履帶,又是大八輪的,這兩者之間到底各有什麼特點?又是否有必要分門別類的裝備呢?

其實裝甲載具選用輪式或履帶式還是很有講究的,輪式的優點在於設計簡單,維護方便,使用成本低,而且在狀況較好的道路上通過效率要高於履帶式設計;而履帶式設計的好處則是壓強比較大,在複雜地形和淤泥道路上通過率更好,不會像輪式一樣陷入各種泥濘地形中,比如俄羅斯融雪後的泥巴地,九頭牛都拉不出來,所以履帶式更適合野戰使用,可以出現在任何戰場中。但是履帶在一般道路上的行駛效率太低,所以常見的坦克都需要由火車和或者平板車運送到戰區開始部署,自行部署能力不如輪式車輛靈活,而且維修難度和自持性也更差。

看完這些相信大家已經明白,輪式和履帶式是更有優缺點的,暫時還沒有一種方式可以解決這種分歧,其實這個問題早在二戰時期就困擾各國軍工人員,所以當時出現了一批半履帶式的裝甲車輛,例如德國經典的半履帶人員運送車,又或者是美國的M3半履帶裝甲車。這種車輛就是想綜合輪式的道路通過效能,和履帶的野戰效能,當然也想在維護和成本之間找到平衡。

但是很大多數想兩頭討好的設計一樣,二戰過後這種半履帶設計基本就淘汰了,裝甲車輛按照履帶和輪式兩開花,各自都活的很精彩。而根據國內的情況來看,履帶和輪式車輛各自都是有一定需求的,所以還不能偏廢,必須都要發展起來,才能應對未來複雜的戰爭情況。這主要是因為國內的地形複雜,各個地區區別較大,而且道路建設情況不同,戰場無法預設,只能多方面發展。

例如在中部和沿海道路建設發達的地區,輪式裝甲車就具有快速部署的能力,可以作為快速反應部隊或者是輕型合成旅的主要裝備。但是江南部分地區又是水網地形,輪式陷進去毫無辦法,這時候就必須使用一部分履帶式車輛,例如15式輕型坦克就是專門為此而設計的,配合輪式戰車使用效果更佳。

在例如南方少量的雨林地區也是比較適合輕型坦克部署的,甚至有人表示15式就是為西南方向的一窮二白的國家準備的,當然了大家當個笑談看就好了。除此之外,咱們還有一個比較特殊的地形,世界上不少國家是沒有的,那就是高原山地地形,因為這個地方含氧量低,不管是飛機坦克對發動機的要求都高,所以這個地形也要輪式和履帶混合著用才能達到最好的機動效果,單純的履帶和輪式都不足以勝任這種複雜的地形。

這可能就是大國的煩惱,不可能一種裝備就解決了,必須多樣化發展,而像美國的斯特瑞克旅這樣純輪式多用途裝甲部隊,國內暫時不會搞。因為這種輪式車輛的載荷能力和裝甲水平還是太低,美國是有史無前例的制空優勢才敢讓裝甲部隊輕裝,強調機動能力,我們暫時不敢打這個包票,裝甲部隊的基本防護能力還是要有的。而且事實上就算是斯特瑞克旅到了沼澤泥濘地區一樣陷進去沒商量,其實也就適合一年四季擁有硬質地面的地區,這點並不符合我們國內的實際情況,應用區域太狹窄了,全域性性調動性不好。

最後還是要來吹一下中國產15式外貿銷量是真的好,貌似這種輕型坦克思路非常對某些小夥伴的胃口,基本上叢林多的國家都很稀罕啊,這也算是誤打誤撞打通了另一條科技樹了。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新兵下連前,就要對這三件事有清醒的認知,且越早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