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自99年閱兵首次現身,二十年了,中國的空中加油重任依然是轟油6在獨自承擔,先不說它只有中型轟炸機的體量和少得不能再少的載油量,更大的缺點是隻能為殲8和殲10系列這類輕型戰機空中加油,大家通過新聞可以發現,近些年在遠海如釣魚島和南海同美日對峙的都是蘇30和殲11系列,在高強度持續的角逐中,沒有空中加油,壓力可想而知,轟油6充其量只是解決了空中加油的有無問題,它實際上只有象徵意義。

轟油6加油機與殲8D受油機

雖然中國對殲11進行了好幾個型號的不斷升級,但都僅侷限於雷達、航電、導彈等易於實現、見效快的專案上,機械介面方面仍沿用老蘇27的樣式,已經不符合時代要求,畢竟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的設計了。轟油6上的加油吊艙和介面都是中國參考西方實物和標準自行設計的,殲11系列的加油系統是俄國標準,所以二者無法通用。以至於轟油6無法為迄今為止已接近600架的龐大蘇30和殲11系列機群進行空中加油(其實就算能加油和夥伴加油差不了多少),直接使中國的遠端活動半徑減半,儘管已經出現了夥伴加油機,但也僅能應急,作用還是不大。

在俄羅斯不能提供的情況下,為了提高蘇30和殲11的遠端活動能力,不得不滿世界的海淘伊爾78加油機,最終只在烏克蘭淘了三架二手機,一架伊爾-78的載油量足以為8架重型戰機實施空中加油,一次空中加油可以使蘇-30戰鬥機的作戰半徑增大 40%,達2000公里,完全可以完成對東南沿海熱點地區和南海海域的全空域覆蓋,雖然這幾架二手機狀態不比新機,總比沒有強吧。但這顯然只是杯水車薪,象這弄洋落肯定不是辦法。

對中國而言,夥伴加油僅解燃眉之急

伊爾78加油機

好在中國的第一種自研大型軍用運輸機運20於2013年首飛,且已進入小批量試生產階段,運20最大起飛重量220噸,比照俄羅斯的伊爾78,加油半徑1000公里時可提供至少70噸的可輸出燃油,簡直是為中國量身定製的,但依然要面對棘手的介面問題,運油20之所以遲遲不現身,很可能正是在集中力量對這個問題進行攻關。

運20與轟6同框

另一方面,也有可改裝運20的緊俏問題。相對於預警機和大型電子支援飛機,加油機的優先順序較低,也可能面臨分不到可改裝飛機的問題。因運20龐大複雜且精密,幾乎需要全國來配套生產,在未建立穩定可靠的供應商體系之前,它的大批量產問題仍待時日,要解決大規模生產中的品質可靠性問題,不啻於對全國各地的供應商進行一次產業升級,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殲20的硬管加油想象圖

空中加油的精髓反映在遠端奔襲上,而不是油料支援那麼簡單,有了運油20的強大空中加油能力,將充分發揮中國龐大重型戰鬥機群的陸基優勢,打造一支真正的戰略空軍。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從蘇-33入手,淺析俄羅斯艦載戰鬥機的發展困境(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