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說起蘇-33,就繞不過F/A-18戰鬥機。F/A-18是美國海軍現役“尼米茲”級航母的主力艦載戰鬥機,它和蘇-33一樣,搭載2臺發動機。F/A-18的研製和服役時間均要早於蘇-33,但是其效能卻很先進,特別是在數次升級之後,最新的F/A-18E/F型戰鬥機在F-14戰鬥機退役之後,幾乎是目前全球非隱形艦載機中最先進的艦載戰鬥機。那麼,蘇-33和F/A-18有哪些區別呢?它們各自有哪些長處和缺點呢?

F/A-18從航母上起飛

首先從外觀上來看,蘇-33比F/A-18更大。蘇-33的機長超過21米,而F/A-18只有17米,F/A-18E也僅有18.31米。蘇-33的重量也更大,空重18.4噸,最大起飛重量33噸,而F/A-18E的空重只有13.9噸,最大起飛重量不到30噸。在機身結構和氣動佈局方面,蘇-33和F/A-18均採用了邊條翼設計, F/A-18的邊條翼面積更大,蘇-33的翼身融合體結構也很優秀,總體設計可以說是各有特色。不過F/A-18E採用了隱身設計,機身塗有吸波材料,雷達反射截面積(RCS)只有1.1平方米。而蘇-33幾乎沒有考慮任何隱身設計,因此在隱形方面處於劣勢。

F/A-18的發動機配備了全許可權數字控制系統

其次從動力系統來看,蘇-33的發動機推力更大,但是控制系統有些落後。蘇-33搭載的AL-31F3發動機的最大推力為12503千克,而F/A-18E換裝的F414-GE-400發動機的加力推力只有9986千克,不過該發動機配備了全許可權數位電子控制系統。得益於大推力發動機,蘇-33的最大平飛速度、實用升限和海平面最大爬升率等方面要領先於F/A-18。不過在航程和作戰半徑方面,蘇-33雖然擁有更大的載油量,但是滑躍起飛方式限制了它的效能的發揮,導致蘇-33的作戰半徑不如使用彈射起飛的F/A-18。蘇-33的體型和起飛重量都比較大,這對它的機動性產生了一定影響,但是蘇-33繼承了蘇-27的靈活性,再加上數字式飛控系統的使用,使蘇-33的總體機動效能稍占上風。

F/A-18E的載彈量和掛載能力更強一些

第三從武器配置方面來比較的話,蘇-33應該在F/A-18之下。受起飛方式的影響,蘇-33戰鬥機的載彈量只有6.5噸,而F/A-18E的最大外掛負荷超過8噸。雖然蘇-33的外掛點比F/A-18多一個,但F/A-18的翼下可使用複合掛架,極限情況下可搭載14枚AIM-120空空導彈。另外,F/A-18可攜帶的武器種類和效能也要更先進一些。除了AIM-9X等空空導彈外,F/A-18還可攜帶JSOW聯合防區外空地導彈、AGM-84“魚叉”反艦導彈、AGM-88反輻射導彈和GBU系列鐳射制導炸彈等。而蘇-33雖然也可以掛載多種武器,但是受火控系統等影響,導致其武器效能大打折扣。

F/A-18的座艙非常的現代化

最後在航電方面,蘇-33也不如F/A-18。蘇-33搭載的仍是單脈衝多普勒雷達,而F/A-18E安裝的是改進型AN/APG-73雷達,目前已換裝更先進的AN/APG-79有源相控陣雷達。該雷達借鑑了F-22戰鬥機的雷達技術,可同時跟蹤20個目標並攻擊其中的8個。AN/APG-79雷達具有合成孔徑測繪模式,具有遠端對地/對海探測跟蹤和抗干擾能力。F/A-18還可攜帶第三代ATFLIR前視紅外吊艙,對空中目標的最大探測距離超過100千米,對地面/海面目標的探測距離可達40千米。

蘇-33的滑躍起飛方式限制了它的效能

通過以上對比可以看出,蘇-33和F/A-18各有自己的特色和亮點。單從戰鬥機的角度進行比較的話,兩種戰機並不存在特別大的差距。若將它們作為艦載機進行比較的話,蘇-33的綜合性能確實不如F/A-18。最主要的原因是,兩款戰鬥機的搭載平臺存在明顯代差,“庫茲涅佐夫”號航母遠遠不如“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先進。“尼米茲”級航母的蒸汽彈射系統和E-2預警機,極大的提升了F/A-18的戰力,而“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的滑躍式甲板和固定翼預警機的缺失,則極大的制約了蘇-33的戰鬥力。

由於蘇-33本身存在較多的缺點,因此在1990年代俄羅斯對蘇-33進行了改進,推出了蘇-33UB艦載戰鬥教練機。蘇-33UB的設計借鑑了蘇-34的一些特點,採用了並列雙座佈局。從外觀上看,蘇-33UB仍採用三翼面結構,但是加大了翼根前緣的邊條面積,改進了翼根與機身連線處的整流罩,小鴨翼和大邊條翼有助於提高操縱穩定性。蘇-33UB的機頭變大,機身變寬,翼展加大,平尾和前翼均有不同程度增大,所以採用了雙段摺疊方式,減少了橫向尺寸。蘇-33UB使用了更先進的複合材料,垂尾改用炭纖維,重要結構部位採用了鋁鋰合金等新材料。

蘇-33UB換裝了新雷達

蘇-33UB大幅改進了火控系統,包括新型相控陣雷達,最大搜索距離增加到180千米,下視距離140千米,尾追搜尋距離也增加到60~80千米。新雷達具有空中監視和海面監視兩種模式,對100噸左右的小型艦艇的作用距離為40千米,對3000噸級戰艦的探測距離為300千米。在空戰模式下,蘇-33UB的雷達可同時跟蹤15個目標並攻擊其中的4~6個目標。蘇-33的改進型還升級了座艙顯示系統,安裝了多個液晶顯示屏,可顯示導航、系統資訊、作戰模式和飛行情況等。

在武器系統方面,蘇-33UB也進行了升級。蘇-33UB的載彈量從6.5噸增加到7噸,除了原有的空空導彈外,還可以掛載新型的R-73M格鬥空空導彈、R-77中距空空導彈等。R-77空空導彈具備發射後不管能力,採用9B-1103M-200引導頭,對RCS為5平方米的目標的探測距離為25千米。蘇-33UB還計劃換裝具有向量推力功能的改進型發動機,最大推力預計增加至13300千克。

蘇-33UB原型機在航母上進行測試

蘇-33UB的第一架原型機於1999年4月29日進行了首飛,之後還陸續完成了在航母上的起飛和降落測試。蘇-33UB的第二架原型機搭載了具有向量噴口的大推力發動機,於2006年試飛。不過這款艦載機僅生產了2架原型機,並沒有投入量產。

在蘇-33UB的研發工作中斷之後,俄羅斯海軍除了繼續升級蘇-33之外,還對米格-29K艦載機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進,但是並沒有研製全新型號的艦載戰鬥機。而美國在F/A-18之後,又推出了F-35C隱形艦載機,一躍成為全世界最先進的艦載戰鬥機。所以在航母艦載機方面,俄羅斯海軍和美國海軍的差距越來越大。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不僅是個代號!東風17常規導彈公開亮相,重要細節向對手發出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