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回望百年中國,中國海軍的航母史是一部追夢史,中國人從未放棄對海洋的夢想,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保衛海疆,維護海權,實現海軍的強國夢!

航空母艦發展至今,已成為世界上最龐大、最複雜、威力最強的武器之一,航母技術產生於一戰末期,但卻是在二戰時期發揮了前所未有的發展。1912年,英國人將一艘舊巡洋艦改造成專供水上飛機使用的作戰平臺,成一種簡易航母,這使英國成為一戰中唯一擁有艦載飛機的參戰國。此後,西方列強紛紛加入航母研發競賽。1922年,日本人建成了一艘可供飛機在甲板上起飛和降落的航母,命名“鳳翔”號,這被公認為世界上第一艘現代意義上的航母。也就在20世紀20年代,處於北洋軍閥混戰狀態的中國,一艘被類分為“飛機母艦”的艦艇——“鎮海”號,配置了4.7英寸口徑阿姆斯特朗海軍炮2門、3英寸口徑陸軍炮4門,搭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施來克水上飛機,併為中國海軍培養了大批人才,開創了中國最早的海空實戰的先河,堪稱中國第一艘準“航空母艦”。

小錢辦大事,“鎮海”金剛艱難出世

說起“鎮海”號,還必須從東北海軍講起。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時,張作霖有一次親臨前線,乘坐的裝甲列車在山海關遭到直系軍艦的炮擊,差點丟了小命。被艦炮打疼了的張大帥意識到海軍的價值,於是這一年8月,張作霖開始組建東北的海軍部隊——“東三省保安司令部特設航警處”,張作霖將“吉黑江防艦隊”的海軍人才沈鴻烈挖過來,任命他為航警處少將處長,委託他組建東北海軍部隊。曾留學日本江田島士官學校的沈鴻烈深知實力單薄,根本無法與其他軍閥相抗衡,因此必須建立一支“海防艦隊”。

海軍是個燒錢的玩意,世界上的海上強國無一不是經濟大國,沒一定的財政實力,是養不起海軍的。當時沈鴻烈積極籌備購買軍艦,然而外購軍艦需要大筆款項,這對於地方軍閥而言絕非易事,況且當時正值華盛頓會議以後,各國限制出售軍艦。因此,沈鴻烈提議購買舊的商船,以此改造成軍艦。

1923年7月,沈鴻烈從煙臺政記輪船公司購買了一艘2708噸的由德國海軍運輸船改為商船的“祥利”號,為取悅“鎮威上將軍”張作霖,特意改名為“鎮海”。“鎮海”改裝以後配置了4.7英寸口徑阿姆斯特朗海軍炮2門、3英寸口徑陸軍炮4門,動力為燒煤鍋爐往復蒸汽機,1200匹馬力,航速可達到12節,雖不及正式的軍艦,卻也成了東北海軍發家的基礎。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鎮海”號曾小試鋒芒。當時,吳佩孚的帳下擁有中國最大巡洋艦“海圻”號為主力的渤海艦隊,東北海防艦隊根本無法望其項背。渤海艦隊進逼營口、葫蘆島等奉軍要地,發炮挑釁,而成軍不久的“鎮海”號卻冒險開到秦皇島,打出“還我綏遼”的旗號後安然返航。同時,奉軍以強大的空軍遏制渤海艦隊,又以水雷封鎖津沽海面,並炮擊山海關附近直軍的後路。由於馮玉祥的倒戈,腹背受敵的直系以失敗而告終,沈鴻烈帶領的奉系“海防艦隊”僥倖得勝。

奉軍入關以後,佔據天津接收了大沽造船所,俘獲俄造破冰船一艘,當即被改裝成“定海”軍艦,次年秋天又自日本購買“飛鵬”號魚雷艇一艘,加上原來“鎮海”“威海”,這4艘艦艇構成了東北海軍的海防艦隊,以營口為基地,巡防於東北各海域,此時正式改稱“東北海軍司令部”。

獨步神州,變身“水上飛機航母”

為彌補差距,1924年12月,張作霖下血本向法國訂購了8架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水上飛機——“施來克”FBA-19型水上飛機,其全長12.87米,翼展8.94米,主機300馬力,時速180公里。首批4架加入奉軍以後,在1926年3月,東北海軍水上飛機隊在秦皇島成立,原滇軍唐繼堯麾下的雲南航空處飛機師黃社旺任中校隊長,水上飛機隊最初在葫蘆島設立了陸上場地,並且將“鎮海”艦改為“飛機母艦”。

雖然閩系海軍早在1919年已經開始自制水上飛機,然而起步晚、規模小的東北海軍,卻率先建立了中國最早的海軍航空部隊,而且建制一直保持在其作戰序列之內。“鎮海”艦也成了中國海軍史上第一艘類分為“飛機母艦”的軍艦,艦上搭載一或兩架施來克水上飛機隨行。雖然不是正規航空母艦,更不具備彈射裝置,飛機起飛時都要停下拋錨,用起重機將飛機吊入水面起飛,費時費工,然而,在當時落後的中國海軍艦船中,算是大放異彩的了,堪稱中國第一艘簡易“航空母艦”。

與常規航空母艦不同,“鎮海”艦沒有裝備飛機彈射器,飛機不能直接從艦艇上起飛,整個起飛和降落的過程都只能在水面上進行。在飛機每次起飛前,都需要由艦上裝備的起重機將飛機吊入水中。

不久,沈鴻烈將江防、海防、渤海三艦隊正式合併為東北聯合艦隊,實力獨步神州。奉軍在艦艇力量增強的同時,水上飛機隊也取得了相應發展。到了1927年,渤海艦隊的駐地被收歸東北海軍,水上飛機隊就直屬於東北海軍司令部管理,在青島等地又增設了兩個陸上場地。水上飛機最終擁有了8架法國制的水上飛機,人數有所增加,後改改為“海軍航空隊”。

為提高航空隊飛行員的專業技能,還聘請俄籍空軍軍官,仿照俄、英等國的做法,對飛行員進行細緻而嚴格的海面飛行訓練和投彈練習,提高了飛行員的素質技能。

俘獲軍艦,“殺手鐗”重創閩系海軍

1926年7月到1927年3月,北伐軍消滅了直系軍隊的主力,形成北伐軍與奉系軍南北對峙的局面。沈鴻烈為了彰顯力量,遂命令艦隊南下偷襲效忠北伐軍,“海圻”冒充義大利巡洋艦,“鎮海”則偽裝成商船。27 日拂曉,趁著濃霧,兩艦進入長江,到達吳淞口,悄悄駛到距離閩系“海籌”艦側方約800米處,驟然集中火力猛轟。“海籌”艦猝不及防,損傷頗重,只得匆匆斬斷錨鏈逃走。次日凌晨,“鎮海”和“海圻”返航時,還俘虜了由瀝港來滬的閩系海軍“江利”號炮艦。

從1927年3月27日東北海軍偷襲得手以後,沈鴻烈不斷地派遣艦艇南下騷擾。而且東北海軍既然有了“鎮海”號這艘“航空母艦”,那麼沈鴻烈開始嘗試動用創立不久的新兵種——海軍陸戰隊了,其中“鎮海”號艦載飛機就成為殺手鐗。

在1927年3月至1928年的5月,東北海軍屢次派軍艦南下,襲擾蘇、浙、閩三省口岸,攻擊已歸附國民革命軍的閩系海軍,“鎮海”艦參與了全部的攻擊行動,對閩系海軍造成了相當大的壓力,只得龜縮於長江之內,制海權盡為東北海軍掌握,國民革命軍的海上交通線完全被阻止。

接著,沈鴻烈又開始籌劃南下襲擾作戰了。鑑於上一次海軍航空兵作戰取得的好成績,9月3日,“鎮海”號又一次出現在長江入海口附近。其中,“鎮海”號吊入水中的飛機在晨霧瀰漫的江面上騰空而起,轟炸上海江南造船廠。這個位於黃浦江邊的大目標很快便映入了飛行員的視野。由於機上沒有瞄準裝置,飛行員缺乏高超的轟擊技術,再加上有些薄霧,所以戰果甚微。但這還是上海第一次遭受空襲,這個遠東第一大都市受到極大的震撼,輿論一時譁然。

“鎮海”雖沉,艦魂猶在

1928年6月4日,皇姑屯爆死一代梟雄張作霖,6個月後,張學良通電全國改旗易幟,南京國民政府任命張學良為東北邊防司令長官,奉系海軍成為南京國民政府海軍的一部分了,自此“鎮海”號退出火線,成了葫蘆島航警學校學員們的練習艦和實習艦,為中國海軍培養了大批人才——許多中國海軍官兵都是從"鎮海"號開始他們的海軍生涯的!

1930年4月18日,中英兩簽署《交收威海衛專約及協定》,威海衛又回到了祖國的懷抱。為了接收這塊失地,外交次長王家楨等率領原東北海軍陸戰隊一個大隊,乘坐“海圻”、“鎮海”艦在10月1日收回了這塊迴歸的國土,“鎮海”號成了這個重要歷史時刻的見證者。

然而,“九一八”事變後,東北三省淪陷在日寇的鐵蹄之下,江防艦隊落入敵手,葫蘆島海軍學校也被追遷到了青島。“盧溝橋事變”後,日軍對青島虎視眈眈,此時,沈鴻烈任青島海陸軍總指揮,東北海軍擔任了山東、河北沿海的防務。沈鴻烈除了下令在青島附近海面上佈置了魚雷網和水雷網,阻止敵人登陸;加固青島的市區海防線以及添設海岸炮臺之外,還指令將所有東北艦隊所屬“鎮海”等艦自行沉沒、堵塞港口,限制日軍利用該航道。就這樣,“鎮海”號拼著老朽之軀,以一種近乎悲壯的方式,為中國抗戰奉獻了最後一絲餘熱。

雖然“鎮海”等艦被迫自沉,但是從艦上卸下的火炮、重機槍由精選的各艦優秀水兵所裝備組成的艦炮總隊10月19日從青島出發,投入了抗日戰爭第一線,血灑海疆。21日,炮隊擊毀了日軍企圖突破禹城徒駭河鐵橋的鐵甲列車兩列,使敵軍不敢再次正面攻擊。以後,這些東北海軍的精銳又轉戰馬當、田家鎮要塞,為抗戰衛國建立了戰功。當時由於中國軍隊裝備薄弱,這些拆卸下的艦炮竟然成為威力最大的裝備之一,可謂是“鎮海”雖沉,艦魂猶在。

縱觀“鎮海”艦的一生,它雖然是一艘由運輸貨船改造而成的炮艦,並不屬於真正意義上的軍艦,但這艘歸類為中國“飛機母艦”的最早艦艇,以早期型別的艦載飛機,搭載了中國最早的海軍航空隊,開創了中國最早的海空實戰的先河,堪稱中國第一艘準“航母”,它無可爭辯地在中國海軍史中佔據著獨特的地位,是中國海軍百年航母夢的源頭!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大炮兵主義”的代表!曾擔任軍中主力,還在發揮餘熱的“老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