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1957年5月,青海金銀灘的上空飛過一架飛機,草原上的牧羊女,聽著高空傳來的轟鳴聲,好奇地看向高空,她不知道的是,這架飛機的到來,將徹底改變這邊草原的命運。飛機上乘坐的是李覺、吳際霖、郭英會等多位二機部九局的領導和專家。他們正在為國家選擇第一個核基地研製基地。李覺透過舷窗,注視著金銀灘這片神奇的土地,臉上露出了微笑。

我們都知道,核武器的研製是危險係數很高的一項工作,同時要求極高的保密性,通常都會在很偏僻的地方進行,因此中央決定在大西北地區,建立一個核武器研製基地。因此,李覺帶著其他專家,先後考察了四川甘肅等地的高山叢林,最後認定金銀灘是最合適的地方。而之所以將首個核基地建造在這片草原上,主要有三大原因。首先,青海的地理位置很適合,對於很多內地人來說,這裡就像邊疆,遙遠又陌生,它遠離任何中外邊界,對於邊疆地區的人來說,它又像內地一樣親切。同時對於鄰國而言,它也是遙遠且陌生的。其次,這裡很符合核武器研製基地選址原則:外人很難進入,內部通訊自由,可以控制,謹防洩露。不需要太大的設施,確保隔絕。而且這裡四面都是山,中間很平坦,非常適合建廠,因為很寬闊,疏散也很方便。

李覺回到北京後,迅速將這裡的情況向中央彙報,1958年5月31日,籌建報告得到批准,確定核武器研製基地為02工程,代號為XXZ或221廠,對外稱青海礦區。就這樣,金銀灘從中國地圖上神祕消失。而世代都生活在這片草原上的1700多戶牧民,全部都遷到了外地。1959年4月,一萬多人來到這裡,開始搶建221基地。這裡海拔3100米。氧氣很稀薄,開水只能燒到80多度,飯只能半熟。年平均溫度都不會超過0攝氏度,一年之中,有八九個月的時間都要穿棉衣,面對這些困難,建設者們都成功克服了。經歷了六十年代初的自然災害,佔地面積570公里,投資3個億的221工廠,終於在1964年6月投入使用。

整個基地大致分為兩個區域,甲區是科研,生產以及文化中心區域,乙區是生活區。在基地周圍,還有7個分廠,負責供電供熱以及無線電控制等不同工作。與此同時在北京,鄧稼先帶著十幾位剛畢業的大學生,正在緊張地做著原子彈總體力學的計算,每天的工作時間超過十多個小時。一年時間裡,總共對全過程做了9次計算,1963年3月,他們提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理論設計方案,正式開啟核武器的研發之路。

與此同時,在王淦昌、陳能寬等科學家的領導下,爆轟物理試驗研究,也在加緊進行。試驗結果證實,點火裝置能夠在開始時給裂變材料注入足夠多的中子,這樣隨後產生的中子數足以把鈾235重核分裂成兩個適當量的中等品質碎片並釋放出大量能量,同時產生"快"中子引發持續裂變。

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正在醞釀中,青海金銀灘草原由此譜寫出了它最絢麗的華彩樂章。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如果一枚東風41導彈,從中國飛到紐約要多久,這速度誰能反應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