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殲14是當初沈飛在競爭國內五代機專案時提出的一項方案,代號為"雪鴞"。和殲20一樣,殲14也採用了鴨翼設計,以此獲得了65度的失速迎角和大升立體效能。如果單純從機動效能來看,殲14的紙面設計指標凌駕於F-22。

不過,如此先進的設計方案卻因為設計思路太過於保守,隱身效能差等諸多因素在競爭中失利,成為了殲20的手下敗將。如果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待殲14方案的話,它的本身效能並不算弱。

以殲16戰機為例,很多人以為該戰機是蘇30MKK的國內仿製版,實際上,它是基於殲11B戰機的基礎,大量運用殲14方案的技術而研發出的新一款多用途戰機。只是由於對殲11B戰機的設計不敢大改動,所以和殲16和殲14在外觀上有著一定的差別。

所以,如果想要了解殲14戰機本身效能的話,殲16才是最佳的參考模板。據悉,殲16在殲11B的基礎上進行了極大程度的細節修改,由於殲14的鴨翼技術並不是沈飛的強項,又不好意思找成飛協助,所以去掉了鴨翼設計。

當然,在航電系統和導彈系統上,殲16還是得到了成飛的幫助,在那個航空業還未整合的時代,成飛掌握的諸多先進技術在國內都是特有的存在。能夠將本身先進的技術共享給沈飛,可見成飛的大度。

現在的殲16,雖然還未使用向量噴管,但是在推力強化版的太行發動機加持下,結合自己的升立體佈局,機動效能已經達到了五代機的水準,甚至可以和F-22戰機不分勝負。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少將談我航母編隊和大型兩棲攻擊艦 我們必須保護南海的真正的航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