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戰爭中,潛艇兵可能是最神祕、最艱苦也最高危的兵種,長達數十天的深海潛航,無時不刻在挑戰著人類對封閉空間的原始恐懼,還要面臨被巨大鐵棺裹挾沉沒至幽深海底的風險。
深水炸彈、魚雷、反應堆洩露、失火都有可能葬送一船官兵的生命。
然而,設計潛艇的工程師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歷史上最倒黴的潛艇並不是被擊沉的,而是因為一泡shit。
關於這艘青shi留名的潛艇,要從70多年前的戰爭歲月說起。
那是1945年4月6日,一艘弦號為U-1206的嶄新VII C型潛艇,從挪威克里斯蒂安桑市起航執行任務。
▲U-1206號起航前的照片
VII C型潛艇在戰爭中服役了568艘,是佔到德國潛艇總數一半的主力型號,也是少數裝有新型壓力馬桶的型號之一。
▲ U-VII C型潛艇的數字模型
你可能會奇怪,為什麼胖兵沒有介紹這型潛艇的效能,而是拿馬桶說事呢?
大家可能有所不知,當時的潛艇製造技術不比今天,一個小小的馬桶,都能稱之為凝結工程學結晶的高階成果。
▲ 二戰時期,德國U型潛艇上的廁所
我們知道,當潛艇下潛入水後,艙室內外會因為海水壓力,而形成很大的壓力差。
當時絕大多數潛艇,在這種狀態下是沒有辦法使用洗手間的,排洩物只能“暫存”在廢物槽中,待下次上浮再清理到艇外。
▲ 在如此狹小的空間內安裝下水系統也是個麻煩事
然而對於U-1206這樣的VII C型潛艇來說,這並不是什麼難題。
VII C型安裝了當時最為先進的壓力馬桶,可以通過一系列閥門調節氣壓,以抵消“發射”時的壓力差。
讓潛艇在水下也可以使用洗手間,畢竟改善官兵的勤務條件,就等於提高戰鬥力嘛,這個設計在當時還是很超前的。
▲ VII C型潛艇與特有的壓力馬桶
然而,要在已經十分擁擠狹小的空間內,安裝壓力馬桶也不容易,它的結構本身也很複雜,必須嚴格按照操作步驟使用。
否則不僅無法將廢物排出艇外,還可能會造成堵塞甚至海水倒灌。
為此,德國海軍對船上的機械師進行了專門培訓,使他們熟悉這種馬桶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官兵們在使用這種馬桶時,就可以請機械師幫自己沖廁所了
▲ 安裝壓力馬桶的洗手間,操作較為複雜
而這個U-1206,於出港後的第8天(4月14日),航行至距離蘇格蘭阿伯丁郡的彼得黑德15公里的水域,並在水下61米的深度靜謐潛航,尋找戰機。
此時,年僅27歲的艇長卡爾·阿道夫·施利特少校(Karl Adolf Schlitt)頓感三急,於是,他豪邁的前往衛生間方便——有新式馬桶就是可以為所欲為!
▲ U-1206的艇長卡爾·施利特 然而,施利特被這套複雜的抽水系統給搞懵了,這時他本應找熟悉操作方法的機械師,幫他沖廁所。 但不知道是自信過頭(看!我會衝馬桶
)還是單純手滑,擰錯了閥門,導致排汙口在管道壓力過低的情況下開啟,海水一下子灌入潛艇各個艙室。
其中還混雜著艇長送給全體官兵的“小禮物”。
如果只是單純的倒灌還不要緊,只要閥門還可以關閉就不致命。 可不湊巧的是,衛生間下面就是電池艙,蓄電池被滲入的海水澆了個正著。
海水與鉛酸蓄電池中的硫酸溶液混合後發生化學反應,產生了大量可使人窒息的刺激性氯氣。
生死關頭,施利特只能下令潛艇立刻上浮,待浮出水面後用通風系統將有毒氣體吹出艇外。
▲ 浮上水面的U-1206潛艇
事情發展到這裡,U-1206的處境其實已經很危險。
因為它距離英國本土只有15公里,很快就會被巡邏的船隻和飛機發現,再加上突發的事故,就算解決了廁所漏水的問題,也得保持在海面上行駛(敲黑板),一旦遇險又無法隱藏自己。
但接二連三的壞運氣還沒完,他們上浮後沒多久,果然就被英國空軍發現,並遭到了空襲。
▲ 英國人發現了U-1206,並展開攻擊
施利特眼看自救無望,只好銷燬機密檔案並下令全體棄船。
在整個事故中,全艇50名官兵中有46人幸運獲(被)救(俘),1人死於空襲,另有3人在棄船後溺亡,此後U-1206號的殘骸長眠海底,數十年裡未曾有人發現。
▲ U-1206號船員合影,最前方的軍官正是艇長施利特
直到70年代,人們才在鋪設石油管道的勘察工作時,無意發現了U-1206的殘骸。
它就沉沒在阿伯丁郡的克魯登灣(Cruden Bay),東北方向19.3公里處的水下。
▲ U-1206號艇的殘骸
U-1206號“榮幸”成為了歷史上唯一一艘,因為上廁所而沉沒的潛艇,在歷史上畫下了帶著味道的一筆。
故事雖然講完了,但大家是不是有個疑問?
為什麼小兵兵說,就算U-1206解決了廁所漏水的問題,也得保持在海面上行駛?
小兵兵在這裡埋了一個伏筆。
我們都知道,航母可以分為常規動力與核動力,潛艇也是如此。
實際上,直到今天,仍然有許多潛艇採用常規動力,全世界只有美國的潛艇部隊為全核動力。
▲ 美國最新銳的弗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
不過,對於潛艇來說,常規動力這個詞的出現概率並不高,我們經常能夠聽到的是這個詞:柴電動力。
顧名思義,柴電動力就是以柴油機組合電動引擎作為動力源,這種技術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就已經出現,也是第一種普遍適用於各型潛艇的成熟動力方案。
▲ 英國虎貓級柴電潛艇的輪機艙
柴電動力的特徵十分明顯,由於柴油機工作時需要氧氣和排出廢氣,因此潛艇在水面航行時使用柴油機作為動力,而柴油機做功也能給蓄電池充電。
但是在下潛後,潛艇完全氣密,無法從外界獲得氧氣,全艦的動力和用電就要靠蓄電池來維持。
由於下水航行特別耗電,因此潛艇會以非常慢的速度行駛,以此降低電力消耗的速度和噪音。
▲ 即使是核動力潛艇,也需要蓄電池作為全艦用電的能源媒介。圖為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潛艇美國“鸚鵡螺”號的電池倉
看到這,你就能明白,為何U-1206上浮至水面後,就算能夠解決氯氣和機械故障的問題,蓄電池被海水浸泡後已經無法使用,這就是為什麼他們只能在水面上航行的緣故(前提是仍然保有柴油動力)。
那個時代的蓄電池電容有限,潛艇航行不了多久就必須上浮充電,因此你會發現有些二戰時期的潛艇,會在甲板上佈置艦炮和防空炮,以應對必須上浮時遭遇敵情。
▲ 安裝有艦炮的U型潛艇
事實證明這些武裝十分有效,在德國擊沉的3500餘艘盟軍艦船中,有不少是被艦炮轟掉的(這也是一種戰術)。
當然,工程師們並沒有放棄解決柴電動力的先天性缺陷。
二戰爆發前,荷蘭人發明了“呼吸管”,可以讓潛艇不用完全浮出水面也能進行空氣交換,從而給電池充電,但還是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動力的迴圈問題。
▲ 使用呼吸管需要潛艇上浮至潛望深度,還是非常容易被發現
時至今日,常規動力潛艇已經廣泛使用不依賴空氣推進系統,也就是人們常說的AIP(Air-Independent Propulsion)動力,翻譯這個詞的正是局座召忠。
AIP系統旨在不需要與外界進行空氣交換,也能獲取柴油機執行所需的氧氣。
這種技術的概念可以追溯至1930年,德國工程師赫爾穆特·沃爾特(Hellmuth Walter)博士,提出了以過氧化氫代替空氣作為氧化劑的動力系統,並於二戰末期,發明了“沃爾特式動力機”。
▲ 沃爾特博士與他發明的“沃爾特式動力機”
不過,這種系統在早期存在可靠性不足、機械能轉化率低等問題,並沒進入實用化。但是,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現代AIP系統已經較為成熟,並發展出包括閉式迴圈柴油機(CCD-AIP)、斯特林發動機(SE-AIP)以及燃料電池(FC-AIP)這三種動力技術。
目前,使用斯特林發動機的日本蒼龍級潛艇、使用燃料電池的德國212型潛艇都是AIP動力的典型代表,此技術也是常規動力發展的主流趨勢。
▲ 日本蒼龍級潛艇是目前最為先進的非核動力攻擊型潛艇
當然,隨著動力技術一起進步的還有下水技術,潛艇兵再也不必擔心因為上廁所而把潛艇搞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