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最快樂?
高爾基說:“在自然剝奪了人類用四肢走路的本領時,它就給予他一根柺杖,那就是理想。”而盧仁峰用他一生的坎坷經歷,為這句話作了完美的註解。
採訪中問到盧仁峰,什麼時候最快樂?這個常年與鋼鐵打交道的漢子,臉上露出靦腆的笑容:“看到親手焊接的坦克和輪式裝甲車駛過天安門的時候,我流淚了。我知道,那是喜悅的淚水。”對他來說,用最高的標準焊接出最堅固的坦克和裝甲車,讓官兵駕駛著它們馳騁疆場,是他的驕傲。
內蒙古第一機械集團承擔著中國坦克的生產任務。作為廠裡技術最好的焊接工人,盧仁峰專門負責焊接駕駛艙,這是坦克上最關鍵也是最複雜的部位。
某型主戰坦克使用堅硬的特種鋼材,焊接難度極高。盧仁峰的工友們回憶,有近半年時間,他連吃飯都在琢磨怎麼焊出符合要求的產品。
愛人董煥先陪伴左右
盧仁峰的妻子董煥先也是一名焊接工人。看著丈夫長年累月堅守一線,她理解老盧的那種倔強:“為了讓工友們吃得好一點,他把家裡的爐具和柴米油鹽都搬到了車間休息室,他就是這麼個不管多難都要把事情做成的人,我有時會給他們做做飯,讓他們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辦法總比困難多。”這是盧仁峰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沒有合適的工具,他帶領團隊成員製造工具;為了找準合適的焊接角度,他鑽到車下進行焊接,落下的火花燙得他滿身傷疤。“光是料就用了1000多塊,試驗一次不行再換另一種方法,試驗了300多種方法,用了整整5年時間終於攻克了這個難題。”盧仁峰說。
某型輪式車輛所用的裝甲材料碳當量高、可焊性差,嚴重影響到裝備的品質和進度。在狹小的空間裡,盧仁峰和工友們反覆推敲、試驗,最後總結出一種新的焊接方法,有效提升了裝備的品質和焊接效率。
工友們常說,盧仁峰之所以被稱為焊接“大師”,是因為有一手絕活——一動焊槍,他就知道鋼材的可焊性如何,僅憑一塊鋼板掉在地上的聲音,就能辨別出碳含量有多少,應採用怎樣的工藝。在穿甲彈衝擊和車體涉水等試驗過程中,他焊接的坦克車體堅如磐石、密不透水。
“困難並不可怕,只要堅持、努力去做,就沒有幹不成的活。” 盧仁峰的執著,像一根焊條把他和這份事業牢牢地“焊”到一起。
盧仁峰愛看書,工作室的書桌、臥室床頭都有專業書籍,其中《金屬學》《焊接工藝》等常用的工具書已經翻得起了毛邊,裡邊各種顏色的筆塗得密密麻麻。
在他的刻苦鑽研下,越來越多的實踐成果得到理論固化,並逐步推廣應用。“金屬材料與焊接材料的選用匹配法”“特種車輛焊接變形控制”等多項成果榮獲國家專利,熔化極氬弧焊接技術甚至被應用到神舟七號上。
“全國十大最美職工”“中華技能大獎”“國家級技能大師”……面對一項項榮譽,盧仁峰表現淡然。相比這些榮譽,盧仁峰更在乎的是他的“工作室”,他希望有生之年把自己的絕活毫無保留地傳承下去。
盧仁峰所帶的科研攻關班,被一機集團命名為“盧仁峰班組”。在他的帶領下,班組成員個個都是焊接能手,並擔負起多個重點專案的攻關任務。
傳承——讓精湛的焊接技術延續
多年來,盧仁峰帶出的百餘名工匠,迅速成長為企業的技師、高階技師和技術能手,有的還獲得“全國勞動模範”“五一勞動獎章”和“全國技術能手”等殊榮。
在徒弟們眼裡,生活中的盧仁峰是一位和藹可親的老大哥,工作中的他卻是一位極為嚴苛的老師。盧仁峰說:“嚴師出高徒,我對他們嚴一些就是希望他們早日成才。”
一天5塊鋼板、30根焊條的“定位點焊”,是盧仁峰對徒弟們的硬要求。徒弟們焊接完鋼板,盧仁峰會逐個檢查點焊效果,誤差超標就要重來。他常常對徒弟們說:“把軍品做成精品,是每一名軍工人的職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