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當地時間12月17日,美國空軍太平洋-印度地區司令查爾斯·布朗上將就美軍近期熱點問題回答記者提問,而前段時間一度熱鬧非常的在亞太部署中短程導彈的問題再次被記者提及,查爾斯·布朗上將對此表態,部署這些導彈將增強美國的國家安全,並“促使對手認真思考”。

查爾斯·布朗上將

長期以來,拜科技和國力的雙重優勢所賜,美國在干涉全球地緣事務時往往更依賴海軍以航母為中心的機動打擊力量和空軍以戰略轟炸機為中心的全球快反突擊力量,相對而言機動能力差、火力持續能力差、自衛能力差的陸基導彈——無論是彈道式還是巡航式——在美軍眼裡顯然就過於“低階”,更像是一種傳統大陸國家的“防禦”武器,並不符合講究全球存在的美軍的戰術需求。

尤其在亞太地區,長期以來,美軍的航母和戰略轟炸機基本不用考慮自衛的問題。但隨著近年來中方在反艦彈道等尖端武器上的進步,美軍發現自己的航母和戰略轟炸機要想靠近中方已經變得越來越困難,對於執意要與中方進行對抗的美國而言,這意味著美軍也必須開始發展陸基中導武器並進行抵近部署,通過中導武器的突然性突破中方這套防禦體系。

中國反艦彈道導彈

另一方面,相比航母和戰略轟炸機,陸基中導在成本上也具備明顯優勢,對於受到反恐戰爭和2008金融危機拖累而預算大減的美軍而言,要和中方這個經濟水平一點不差的大國玩長期抗衡,也必須選擇更便宜的陸基中導勤儉持家。

所以說白了,對於美軍這種講究“全球存在、全球反應”的軍隊而言,固定在亞太地區部署陸基中導其實是一種示弱表現,因為這表明美軍相對該地區的特定對手已經失去了絕對優勢,被迫與對手進行一個位面的對抗。

當然美軍再怎麼說也是要面子的,直接對媒體說“我們就是要和中方對著幹,但現在口袋沒錢,航母和B-21又不管用,所以只能選擇陸基中導”實在是太丟人,於是給部署中導找個好聽的理由就成為美軍高官們必須做好的一項功課。

而在這次訪問中,負責玩這些大玩具的太平洋-印度地區司令查爾斯·布朗上將是這麼解釋的:“(在亞太部署中導)當然是有好處的。這樣做可以改變對該地區正在發生的事情的分析,讓我們的對手認真思考。不論我們是為(部署)僅僅幾枚還是很多(這類導彈)提供資金。”

布朗上將的官腔翻譯成人話就是:“我們部署這些中導武器那是因為我們比對手更牛,只要我們一做出動作,哪怕僅僅只是開始給這些研發專案打錢,對手就會嚇得重新思考自己的地緣戰略,這樣我堂堂亞美利堅就可以輕鬆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對整個亞太也有好處。”

我們只能說,如果這些美軍高官腦子裡是真那麼想的,那麼這堂堂美利堅才是真的沒救了。

而更尷尬的是,即使將理由說的如此富麗堂皇,但就連美國在亞太的那幾個盟友都沒有要給美軍面子的意思。防長埃斯珀8月3日在澳洲喊出要在“幾個月內”在亞太部署陸基中導後,澳洲總理莫里森5日就表示絕不會讓美國的陸基中導進入澳洲,而南韓、菲律賓等幾個盟友也表達了同樣的意思,唯一一個對此感興趣的日本也只敢用“美日同盟的軍事威懾力將得到增強”這種超級曖昧的話語來表達支援。

盟友之所以拒絕接受美軍的陸基中導,是因為這種武器帶來的“好處”顯然只是對美國自己而言,而接受了就意味著這些國家在對外宣佈自己願意參與到美國與中方的武裝對抗中去,對於還要和中方做生意的各國而言,腦子進水了才會這麼幹。最後到12月4日,美國國防部負責政治事務的副部長約翰·魯德已經被迫改口,稱美國尚未就陸基中短程導彈的生產和部署做出任何決定,特別是在美國領土以外部署導彈。

這時候查爾斯·布朗上將再說什麼“對亞太地區有好處”“能促進對手認真思考”之類的話,除了在亞太地區引發一陣鬨堂大笑,也就再也沒有其它意義了。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遼寧艦和055大驅,誰的威懾力更強大?航母編隊地位暴露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