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日軍的擲彈筒,想必大家都不會太陌生,其乃是二戰日軍的標誌性裝備之一,與九二式,歪把子,並稱日本三大殺器。
擲彈筒又叫超輕型迫擊炮,西方將這款武器稱之為“膝蓋迫擊炮”。其在戰鬥中作為一個火力延伸還是非常出色的。可以打到迫擊炮的死角,可以高於手榴彈的射程,是迫擊炮和手榴彈中間火力空白區域的一個補充。從它的名字我們就能夠看出來,這種武器裝備非常便於攜帶。
最著名的89式擲彈筒,全重只有不到3公斤,居然比一把步槍的重量還要輕,非常適合單兵攜帶;彈頭重0.8公斤,有效射程500米,射速30發/分,殺傷半徑約為5-10米。一般的老兵操作這款89式擲彈筒基本上是一打一個準,我方陣地的機槍聲一響,日軍的炮彈就噼裡啪啦的往機槍陣地上砸,分分鐘報銷一個暴露的機槍陣地。
一個熟練的老兵一分鐘可以發射二十發左右的炮彈,為日軍提供了強大的火力支援,因此,這個擲彈筒又被稱之為機槍殺手。
除了便於攜帶之外,擲彈筒還有發射時間短、殺傷力效果大等優點。它也有缺點,就是射程短。更為重要的是,擲彈筒結構簡單、製造成本低廉,非常適合大規模、快速裝備。日本是個小國,資源匱乏,軍工能力相對較弱,擲彈筒這種生產成本低、生產速度快的行動式武器自然受到了日本人的青睞。
當年,擲彈筒作為日軍制式武器,在抗日戰爭中被廣泛的使用,當時的擲彈筒可以說是在中國的土地上殘害了無數中國人。
在中國戰場上,這種武器顯得非常無敵,給咱們的軍隊造成了巨大的威脅和殺傷,咱們吃盡了日軍擲彈筒的虧。沒辦法,當時的中國沒有什麼很像樣的武器裝備,所以擲彈筒就能壓制得住我方。日軍甚至還把生化武器和榴彈放在擲彈筒裡一起發射,造成了無數國人死傷。
據估算,中國戰場30%的死亡就是擲彈筒造成的。淞滬會戰中,我軍80萬對陣日軍30萬,最終,以我軍失敗而告結束;此役,我軍死傷30萬人,日軍死傷4萬餘人,失敗的原因除了戰術組織等原因以外,最關鍵的還是器不如人,武器裝備遠遜於日軍,特別是缺乏空軍戰機和重型火炮的支援,而日軍不僅有戰機和坦克,還得到了停在江面上大口徑艦炮遠端火力的有力援助。
其中印象最為深刻的便是咱們一個德械師,52挺重機槍被對方炸掉了42挺,那個時候日軍是老兵打的非常準。我軍的機槍陣地可能就發射了100發子彈。對方一炮就給砸掉。後來咱們都仿製了不少擲彈筒,非常管用,一直用到了北韓戰場上。他唯一的缺點是需要老兵,需要熟練的操作技能。
但是後來在太平洋戰場上,面對裝備更加優良的美軍的時候,擲彈筒可就沒那麼風光了。
相對於美軍,當時的日軍普遍缺乏重武器,美軍則一個排一臺M2式60mm迫擊炮和M1917機槍。拋開美國飛機、大炮、海軍炮不說,就拿同類的曲線火力來講。美軍的M2型迫擊炮射程最大1800千米,有效射程也在700米以上。
遠超日軍的擲彈筒,對戰時日軍夠不著美軍。事實上,這種已經傲視全球的火力配置,美軍都嫌威力不夠,日軍的擲彈筒美國人根本看不上,美軍的炮兵規模是日軍的4倍以上,火炮效能更是碾壓日本炮,105榴彈炮都配屬到營一級單位。發現日軍使用擲彈筒各種迫擊炮裡面覆蓋日軍,條件許可就105榴彈炮招呼。
這些“豪華”的重武器對日軍進行了強勢的火力壓制。擲彈筒再遠,也只不過能扔個幾百米。而M2式迫擊炮射程可以達到一千多米,遠遠大於擲彈筒的射程。即使日軍的擲彈筒投手再優秀,美軍的機槍手強有力的火力壓制,誰敢出來扔個擲彈筒?剛探個頭怕是不會被美軍打成篩子。
美國當時還使用了一種叫做火焰噴射器的武器。在島嶼上作戰時,火焰噴射器能夠對日軍修築的防禦工事完成威脅。這種武器被命名為M2-2型火焰噴射器。噴火器的射程很遠,可以達到45米。士兵們可以在安全範圍內使用它而不會收到日軍的射擊。日軍對這種武器可以說是“聞風喪膽”,因為噴火器的火柱能夠沿著日軍修建的坑道飛濺,並且很難滅火。
所以日軍一旦身上被濺了火柱就只能等著活活被烤死。在這種武器創造出來以後,原本易守難攻的小島被美軍逐一突破。並且美國有強大的國力作為保障,戰備物資非常充分,可以源源不斷的運過來。
當然了,其實在太平洋戰爭中初期,日軍步兵分隊的輕機槍和擲彈筒等,同樣給美軍帶來了巨大的麻煩,有許多美軍前沿部署的輕重機槍,也是被89式擲彈筒50毫米高爆彈給炸燬的,成了美軍機槍火力的噩夢,美軍確實也受到過其困擾,並給予了89式擲彈筒很高的評價。
只不過這些困擾在美軍強大的裝備支援下被克服掉了,其便是利用更加強大的火力對其進行壓制。咱們沒辦法,沒那條件,只能是用命去扛。而且前面講過,擲彈筒射擊精度主要靠訓練和經驗,太平洋戰爭中後期日軍精銳損失殆盡,缺乏射擊準確的擲彈兵,擲彈筒射程在輕武器射程之內,如果首兩發不中就成了目標,惡性迴圈,估計到後期剩不下幾個擲彈筒老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