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儘管新中國成立時國內工業一片狼藉,但是依靠著蘇方提供的援助,以及國人積極的建設熱情,中國在部分領域很快取得一定的基礎,其中坦克工業尤其突出,先後引進了T34系列和IS重型坦克,不僅如此,蘇方還提供了最新式的T-54中型坦克。有了一定的坦克使用經驗之後,新中國萌生了自主設計坦克的想法。

1958年,中國一方面決定仿製T-54坦克,也就是後來的59式,另一方面也決定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自行設計一款坦克,因為基礎並不強,所以將這款自主坦克定位為輕型坦克,不僅技術門檻更低,而且也能為以後積累一些設計經驗。

僅從外形上看,62式就受到蘇式坦克的影響不少,簡直就像是一款縮小版的59式,動力上採用一臺430馬力的12150L-3水冷發動機,發動機後置,主動輪在後,懸掛系統也和59式很相似,坦克最大行駛速度60千米每小時,最大行程達450千米。火力上半圓形的主炮塔內安裝一門85毫米火炮,和59式一樣,火炮的俯仰角度小,只有-5°~+20°,火炮的右側有一挺7.62毫米並列機槍,炮塔頂部則安裝了一挺中國產54式12.7毫米重機槍。

為了降低車重,62式的防護裝甲較薄,車體正面為30°斜角的35毫米鋼裝甲,炮塔正面為45毫米,側方和後方裝甲則更薄,坦克僅能防禦輕武器和炮彈破片的傷害,這也為後來的實戰埋下了隱患。

在坦克的軟配置上,62式在當時還算不錯,炮塔採用電動控制,必要時也能手動;車內配備一臺A-220A型電臺,和一套A-2201A式車內通話系統,另外還有半自動滅火器,抽菸機等等,可以說62式除了防護能力稍顯不足之外,其他各方面在當時都跟上了時代(那時候三防裝置還是個新鮮玩意兒,62式沒有配備)。

62式輕型坦克

作為新中國自主設計的第一代坦克,62式顯然是很成功的,完成後即大量服役,部隊對這種坦克有著很高的評價,認為它十分符合解放軍的實際需要,是裝甲力量的重要補充。70年代末,南疆地區爆發衝突,隨後著名的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針對戰區的地理環境,我軍決定以62式輕型坦克為主,配合少量的59式坦克進行裝甲作戰,但是實戰中62式卻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62式輕型坦克

造成損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就是62式本身的裝甲防護力不足,連14.5毫米大口徑機槍都能打穿,而越軍裝備了數量眾多的越戰遺留M79榴彈發射器,這種武器在發射破甲彈時能有效的擊穿62式坦克。另一個原因是我軍缺乏裝甲戰經驗,也缺乏裝甲運兵車,在坦克快速推進的時候,步兵為了跟上坦克作戰,採取了二戰時期蘇軍那種搭坦克便車的方式,更有一些士兵為了避免摔落,用繩索、皮帶等將自己固定在炮塔的扶手上,結果步兵往往在越軍第一波火力輸出時就遭受重創,無法有效的進行反步兵作戰。

發起衝鋒的62式

不過初期的失利不代表62式就差勁,它以21噸的體格表現出很高的戰場適應性,而更重的59式雖然防護力更強,但是機動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後期我軍調整了戰法,戰損得到有效控制。

有了實戰的經驗教訓,後來62式得到升級,尤其是2000年時,62式用上了新的焊接炮塔,火炮升級為更具威力的105毫米線膛炮,火控系統也得到改善,新增夜視裝置,煙霧彈發射器和爆炸反應裝甲。儘管已經服役多年,經過升級後的62式依然被我軍喜愛,幾年前中國軍工就曾曝光了新一代輕型坦克,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取代62式。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此人是中國“兵王”, 退役後又被調回, 師長碰見他都要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