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發布的國外新聞報道,美國導彈防禦局正式了啟動下一代(第四代)地基中段防禦攔截彈研發計劃,來應對多彈頭洲際彈道導彈和高超聲速臨近空間飛行器的現實威脅。為了儘快提高研發速度,五角大樓表示下一代攔截器的競爭將在波音和雷聲公司已遭取消的攔截彈專案的基礎上進行再開發,但重新開始研發的攔截彈其具體細節,包括它何時啟動以及以多快速度部署並未公開。這也是美國中段導彈攔截系統的最新發展動向,有著極強的針對性和目的性。
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反導系統均只能攔截處於彈道末段的導彈,而此時可用於攔截的時間已變得很短。針對這個問題,美國最先提出了“中段攔截”的概念,使用更先進的預警、探測系統及高效能的高空攔截導彈,以攔截處於飛行彈道中間段甚至是發射階段的彈道導彈。在20世紀6、70年代部署美軍研發並短暫裝備的第一代”奈基-宙斯”、第二代“衛兵”等反導導彈系統都屬於中段反導範疇。受技術水平制約,這些反導導彈系統都沒有采用動能攔截方式,而是採用了核爆攔截方式。由於這種攔截方式存在著很大爭議,美國軍方於1976年2月關閉了這些反導導彈系統。
真正意義上的“地基中段防禦系統”(GMD)可追溯到 1983年美國第40任總統里根宣佈啟動星球大戰計劃時期,該計劃中的動能攔截部分逐漸演化為多種型號的動能攔截武器,其中就包括 GMD。2017年底,特朗普政府宣佈在6年內將GMD攔截彈的數量由當時的44枚擴充到64枚,並增建兩個攔截彈發射場。可以說GMD系統在美國本土導彈防禦中處於核心地位,也是世界上唯一公開服役的中段反導系統。
現役的地基攔截彈由三級助推火箭和大氣層外殺傷器( EKV)載荷構成,總長度為16.6米,最大直徑為1.3 米,總品質為約22.5噸,最大射程為5000千米,最大射高為2000千米,能達到的最大速度8.3千米/秒。彈頭搭載的大氣層外殺傷器( EKV)長度為1.4米,直徑0.6米,品質55千克。
2017年5月,美國導彈防禦局(MDA)進行了代號為FTG-15的世界首次洲際導彈實彈攔截試驗,並獲得了成功,但從1999 年迄今的18次攔截飛行試驗中,只成功9次,因此外界對GMD系統的作戰效能表示懷疑。即便如此,美國仍然決定在本土大量興建GMD中段反導系統。2018年1月,波音公司獲得美國導彈防禦局為期6年,總價值達66億美元的合同,其內容包括: 建設帶有20個發射井的第四導彈陣地,在現有導彈場建設額外2個發射井,採購和部署額外20枚地基攔截彈,從而在2023至2024年實現能夠攔截32枚單彈頭洲際彈道導彈,或者攔截7至8枚攜帶6個分導式多彈頭的洲際彈道導彈的能力。
鑑於現役地基攔截彈存在可靠性差、裝備數量少、攔截威力不足等缺陷,美軍又提出了第四代中段防禦攔截彈研發計劃,其重點是多目標殺傷器( MOKV)專案。該專案旨在研製尺寸足夠小、威力足夠攔截單個目標的新型殺傷器。這種殺傷器以多枚並裝的方式裝載在同一枚攔截彈上,用於同時攻擊多個分導式彈頭,並減小地面雷達的目標分辨壓力。每個殺傷器都配有三色紅外導引頭、姿軌控制系統和先進目標識別演算法,是對抗多批次、多彈頭彈道導彈攻擊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根據MOKV 的發展規劃和和研發進度,該攔截器原計劃將在2025至2030年間部署,但對方洲際彈道導彈突防技術的重大進步已使其喪失了裝備意義,已實現了垂直髮射的洲際彈道導彈彈頭在大氣層內以極高超聲速水平起滑飛行和“螺旋式”高超聲速機動飛行。
由於在臨近空間高超聲速飛行,大氣層外殺傷器( EKV) 和多目標殺傷器( MOKV)的外壁溫度可高達2000℃以上,不僅不能進行有效攔截,而且很可能反而會被燒燬。因此重啟的段防禦攔截彈研發計劃很可能保留地基攔截彈的三級助推火箭,而大氣層外殺傷器( EKV)換為一種可摧毀高超聲速助推滑翔器的大氣層內動能攔截器,或者1枚地基攔截彈升空後發射數十到數百枚“智慧卵石”,“智慧卵石”攔截器靠自行引姿控與軌控系統來實現高機動橫向飛行,最終撞擊摧毀目標。該概念還在具體深入之中。
不管怎樣,作為美國本土防禦的利器,地基中段防禦系統”(GMD)仍然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種成功完成洲際導彈攔截試驗的攔截導彈,代表了美國反導武器的最高成就,隨著第四代中段反導系統的逐漸成熟,美國將最終擁有一套具有高作戰能力、高抗飽和攻擊能力和多重攔截能力,並能有效攔截高超聲速臨近空間飛行器的防空/反導攔截系統。
-
1 #
-
2 #
美國是在研發,沒研發出之前現把中國的超音速導彈發射過去,完了就成費品了,當爆竹放了。
-
3 #
不考慮人的因素,矛盾到現也沒分出勝負。
-
4 #
任何攔截手段都是會被淘汰的。所以研製防護盾牌才是最終防護系統。
-
5 #
美國人攔截不住下雨炮彈
-
6 #
只要不是有代差,進攻武器都比防禦武器有優勢
讓東風十七或者二十六搭載兩三個小型化的分彈頭,都設計成打水漂彈道,外殼再用隱身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