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7日,山東艦在海南三亞交付給中國人民海軍,作為一艘中國自主建造研發而成的中國產航空母艦,這標誌著中國海軍事業走向了一個新的篇章,極大地振奮了全體中國人民,中國也成為了繼美英蘇(俄)法日之後,有能力製造帶彈射器重型航母的國家。
相信大家可能也會感覺到,二戰的時候,包括太平洋戰爭在內的大規模海戰,都是以航母作為單位,但是現在除了美國總耀武揚威般的拖拉著自己的航母編隊到處跑,其他的國家似乎鮮有發展航母的新聞。我們可以先來看下二戰時期的航母數量,在美國參加二戰的4年時間裡面,建造了117艘航母,其中包括了埃塞克斯級艦隊航母22艘、中途島級艦隊航母2艘,英國包括重型航母和輕型航母共計96艘,而主要的侵略國家日本,戰爭期間擁有了25艘航母,全球加起來有238艘航母。
不過這個數量在二戰過後得到了大幅的減少,現在美軍現役航母為12艘,英國削弱到了3艘,日本則因為戰後條約的約束,不允許再打造航母,不過他們依然陽奉陰違的打造了5艘“直升機驅逐艦”,吃水量在1.95萬噸,和輕型航母持平,戰時是能夠隨時改造成正規的航母提供戰鬥機起飛的。加上印度、中國,全世界目前現役航母數量為21艘,這個數字比起過去差的似乎有些遠。為什麼現在造航母就這麼難呢?
大家率先想到的就是科技問題,隨著科技進步,航母的艦載機也慢慢升級,從二戰時期的螺旋槳,再到現在的超音速噴氣戰鬥機以及能夠垂直降落的殲擊強擊機出現,這對於航母本身的結構裝置和所需要的技術來說,也是非常大考驗的。但是原因遠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
二戰期間之所以有那麼多航母,很多都是國家開始趕造的,就拿美國來說,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二戰開始,美國只有約克城級大型航母大黃蜂號、護航航母長灘級兩艘、桑加蒙號護航航母四艘大型艦艇。而在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這個數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很多民用的遊輪和商船都被改造成為了戰時的航母,不過這種航母防護力特別差,往往一顆魚雷就能對其造成大量的破壞。主要用來給商船護航或者是用艦載機進行偵查反潛等任務,還承擔運輸船的角色,在二戰後這些艦船要麼被改回了原來貨船,要麼就直接退役了。
而第二個原因就是航母的消耗,航母需要大量的資源傾注,它是一個“油老虎”,需要配備專門的補給艦,同時還要組織一支龐大的艦隊進行保護,這樣一來費用是非常昂貴的,技術要求也很高,很多想要航母的小國家也望而卻步了。
第三個原因就是航母的實用性,在二戰前,擁有航母最多的國家並非美國,而是英國,這是因為英國在全球都有著廣泛的殖民地,航母艦隊能在世界各地得到補給,現在英國喪失了大部分殖民地,因此航母數量也自然所限制,反倒是美國在全球依然有著大量的港口方便他停靠艦隊,依然能夠維持一定數量的航母規模,二戰的日本也是一個道理,擁有漫長的海岸線,或者是有大量可供補給的港口。
而這兩點納粹德國並不具備,因此即便它有發展航母的科技和能力,海軍主帥鄧尼茨依然採取了更加經濟化的潛艇狼群戰術來配合德國傾注大量資源的陸軍進攻,從戰術決策的觀點考慮,德國人的這點實際上是非常合理的。
此外,二戰後還有了導彈的發明,能夠執行長遠距離目標的攻擊,而且花費更加的小,不少國家也將軍事主要重心放在了這個上面。這也就是現在航母這麼少的原因了,不過航母還是一件非常有威脅的神兵。因為其有導彈不具備的更多功能,包括偵察、反潛、大規模空對地打擊等等,在將來的戰爭體系來說,依然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中國發展航母,也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