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際彈道導彈(InterContinental Ballistic Missile,縮寫ICBM)是一種長程彈道導彈,射程在5500公里以上,設計用途為投遞一枚或多枚的核彈頭。該種導彈的威力強大,常被設想成導致世界末日的核戰爭中使用的武器。
洲際導彈是戰略核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核三位一體中兩極的重要條件。主要用於攻擊敵國領土上的重要軍事、政治和經濟目標。洲際彈道導彈具有比中程彈道導彈、短程彈道導彈和新命名的戰區彈道導彈更長的射程和更快的速度。目前主要擁有國為:美國、俄羅斯、中國、英國、法國。
UGM-133A彈道導彈,美國海軍的第三代潛地彈道導彈,基於第一代三叉戟UGM-96A彈道導彈進行升級,從1990年開始服役,射程為11300公里,打擊偏差在91-122米之間,理論上能攜帶14枚核彈頭,打擊能力居世界之最。
綽號“撒旦”的R-36M彈道導彈,北約代號“SS-18”,是前蘇聯研製的多彈頭洲際導彈,體積最大的現役導彈,能攜帶10枚分彈頭和40多枚假彈頭,打擊精準度在220米左右,其威力能直接消滅美國的三個州,2019世界洲際導彈排名第二位。
RS-24彈道導彈,北約代號“SS-29”,是基於“白楊-M”研製的升級版多彈頭洲際導彈,從2009年開始服役,設計之初就是的威力取代俄羅斯的SS-18(撒旦),成為新一代殺手鐗。
東風41導彈世界排名第四,是國內研發的第四代戰略導彈,國之利器,東風快遞,使命必達,也是在2019年國慶閱兵上最後一個地面閱兵方隊,導彈射程能覆蓋地球的每一個角落,據稱若配用多彈頭分導重返大氣層方式進行攻擊,西方國家將無法進行攔截。
射程:11547公里。RSM-54(北約代號:SS-N-23)是俄羅斯第三代潛射洲際彈道導彈。該導彈裝備於俄羅斯海軍的“德爾塔IV”級潛艇。在試射過程中,其最大射程為11547公里。RSM-54一般可以攜帶4至10枚分導式核彈頭,每枚彈頭當量約10萬噸。它裝有慣性陀螺平臺、天文瞄準具和GLONASS衛星導航系統,以提高打擊目標的精確度。
RT-2PM2彈道導彈,北約代號“SS-27”,俄羅斯基於前蘇聯技術研製的新一代洲際導彈,射程在1萬1千公里,能攜帶4-6枚分導式核彈頭,能採用車載機動發射和固定發射井發射。
LGM-30G,美國固體洲際彈道,雖然已經停止生產,但其仍是美國部署服役最多的洲際導彈,射程能達到13000公里,精準度在120-150米之間,但其固定為發射井發射。
射程為9000公里的法國潛射洲際彈道導彈,能攜帶6-10枚可獨立定位的彈頭,從2010年首次部署,目前法國在研製新一代的M51導彈來替換現役的M51。
RSM-56彈道導彈,北約代號“SS-NX-30/SS-N-32”,被稱為是“白楊-M”的潛射版,在俄式955型戰略核潛艇服役,射程在9500公里,能攜帶6枚分導式彈頭,而且打擊精度在300米左右。
東風-31甲改是東風-31A洲際導彈的升級版,射程能到達11200公里,打擊誤差在150米以內,並且能攜帶多枚分彈頭和誘餌彈感染敵方防空系統,也被稱為低配版的東風41。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