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前言

進入19世紀以後,隨著火藥技術和機械加工技術的進步,人類在槍械的發展上進入了一個快車道。在19世紀中後半葉,歐美列強均淘汰了服役長達數個世紀之久,發射圓形鉛丸的滑膛槍,取而代之的是帶膛線的後裝填式步槍。這段時期子彈的進步也是突飛猛進的,出現了紙殼定裝彈和金屬定裝彈技術,以及可以增加氣密性的米涅彈。為了進一步減小風阻並增加飛行穩定性,這個時代的子彈頭形狀開始從圓球形向紡錘體或圓柱+圓形鈍頭的複合形狀過渡。

但這個時候的大體上還是用的一體成型的鉛丸,所以很快一個問題就暴露了出來,那就是由於線膛槍有膛線刻槽,鉛彈的質地過軟,很容易在摩擦過程中掛到膛線中,久而久之甚至會把膛線刻槽填滿,會造成精度下降。這個問題在1882年被一個瑞士上校愛德華·羅賓發明的“全金屬被甲子彈”(Full Metal Jacket,簡稱FMJ)解決,這種子彈是在鉛芯外包裹了一層銅。銅本身擁有很好的延展性,但又不像鉛那麼軟,於是即解決了掛鉛問題,又沒有犧牲掉氣密性。

一種白銅被甲的FMJ彈

達姆彈的產生

雖然FMJ彈丸很好地解決了掛鉛問題,但是緊接著士兵在戰場上發現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這種FMJ子彈的殺傷力似乎不如原先的裸鉛彈頭。前面說過,鉛是一種質軟的金屬。打中人體後,在高速衝擊下很容易發生變形,異形的彈丸穿透力變差,將更多動能留在人體內,反而可以帶來更大的殺傷。而FMJ子彈的一個問題就是,在擊中人體後,由於有銅被甲,子彈的變形較差,很多時候是直接穿透人體一槍倆眼,但是對人的殺傷程度反而不如鉛彈。這也是為什麼一直到義和團抵抗八國聯軍的時候,仍有人相信抬槍比洋槍威力更大,因為抬槍使用的就是圓形鉛丸。

既然FMJ彈丸威力不佳,那有沒有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案,既不帶來掛鉛的問題,又能保證殺傷力呢?其實是有的,那就是子彈與槍管內壁摩擦的那一部分被銅,子彈頭部分仍然用裸鉛,稱為Soft Point Jacket,即軟頭被甲彈。為了進一步增加SPJ的威力,甚至還有士兵會在子彈頭部的裸鉛用刀刻出一個十字槽,幫助鉛頭在人體內擴張。

SPJ彈

英國人於1870年代發明的一種用於狩獵的子彈提供了另一種思路。這種子彈是將鉛彈的用鑽頭鑽成中空形狀,即空尖彈(Hollow Point Bullet)。這種子彈的穿透性非常差,但威力卻非常可觀。因為在鑽入物體後,在相互作用力下,中空的鉛皮會像向四周擴張,如同花瓣綻開的過程。這種子彈的特點就是穿透力非常低,但橫向擴張能力強可以成嚴重殺傷。

SPJ和空尖彈被統稱為擴張型子彈(Expanding Bullets),後來英國軍械委員會在印度加爾各答附近一個兵工廠生產的達姆彈( dumdum bullets),成為了擴張型子彈的代名詞。需要注意的是達姆彈是包含了所有擴張型子彈的概念,SPJ和空尖彈都包含在內。在1897-1898鎮壓印度和蘇丹的起義中,為了報復起義士兵對英軍俘虜施行肢解的殘酷刑罰,英軍士兵報復性地採用了這種子彈。

1899年海牙公約禁用達姆彈

擴張型子彈可以最大限度將動能留在人的體內,子彈的擴張也會造成更大的組織撕裂和出血,最要命的是這玩意還很難通過手術取出。因此傷者往往會經歷極大的痛苦後死去。

興許是意識到這種子彈過於不人道,列強在1899年的第一次海牙和平會議上,簽署了一個集體宣言,即《禁止使用在人體內易於膨脹或變形的投射物,如外殼堅硬而未全部包住彈心或外殼上刻有裂紋的子彈的宣言》。這個宣言中規定,禁止使用一切,免得以後雙方兵戎相見時士兵受苦。

在蘇丹鎮壓馬赫迪起義的英軍

列強的仁慈?還是另有算盤?

那麼這真的是歐美列強的仁慈嗎?表面上看,這的確是一次人道主義的進步,但實際上,列強這麼痛快地簽了這項協議,是另有原因的。

其實後世不止一次地模仿海牙公約來禁止一些武器的使用,但是後來的一些擁有話語權的軍事強國往往選擇不籤。比如《國際禁止集束炸彈公約》,107個國家簽署,中美俄卻全部沒簽;《關於殺傷性地雷的使用、儲存、生產和轉讓的禁止及銷燬公約》,40多個國家簽署,中美俄印沒簽。所以當時列強那麼痛快地全部簽署,確實有些反常。

真正的原因還在於所有的易擴張型彈頭根本不適合做成軍用子彈。比如裸鉛彈頭,在槍機的迴圈過程,尤其是自動武器的迴圈過程中,由於鉛頭軟質,很容易發生變形;而空尖彈,則因為鉛芯挖空了一大塊導致子彈重量不足,加之這種“U”型會使風阻變大,產生紊流,遠距離精確射擊效能和穿透力都是沒法看的;而軍用子彈不僅要求可以在400米以內精準射擊,而且還要具備一定穿透力,可以對付躲在土木砂石組成的遮蔽物後的目標。所以綜合下來,易擴張子彈並不受軍方的青睞。所以基本上這次海牙公約只是列強做的一個順水人情,表現一下自己“文明”的姿態。

19世紀末,槍械專家發現了尖頭子彈的在減少阻力方面的優越性。這是因為子彈在超音速飛行會在彈頭前方形成斜激波,經過激波的空氣會被減速壓縮。所以形狀越尖的形狀越利於減阻,遠距離的速度損失小。尖頭彈的出現,輕易將子彈初速帶入到了700m/s以上的水平,於是進入到20世紀,列強開始轉向研製和裝備尖頭子彈。同時,馬克沁機槍的出現,使得可以武器可以完成自動迴圈,但復進過程中會產生較大的衝擊,裸鉛彈頭是沒有辦法承受的。所以綜合下來,FMJ就成了尖頭彈的唯一方案。

美國的M1903彈藥和M1906系列彈藥,進入20世紀後尖頭子彈開始成為主流

諷刺的是,FMJ子彈,穿透力和可靠性方面甩開易擴張子彈的同時,殺傷力隨著研究的深入在日後也變得越來越大。其實子彈的殺傷力主要體現在造成人體的永久空腔有多大。子彈在射入人體後,由於複雜的擠壓作用,會使子彈失穩,嚴重的甚至發生翻滾,而失穩和翻滾會造成永久空腔變大。所以FMJ子彈雖然不易變形,但也不簡單的一槍倆眼,至少是進口小,出口大。當然由於早期的FMJ子彈設計不夠成熟,也容易出現彈道穩定性特別好,導致穿透力過剩,殺傷力不足的情況,比如日本使用的三八式步槍,在使用6.5mm 明治三十年式圓頭子彈時就容易出現這種情況,但換成7.7mm尖頭彈後就不存在情況了。對FMJ彈威力的挖掘,恰恰就是簽了海牙公約的國家,都非常熱衷研究的。

隨著FMJ彈研究的深入,子彈的失穩和翻滾特性被很好的挖掘出來。二戰後研發的步機槍彈造成的永久空腔顯著好於二戰前研發的步機槍彈。戰後美蘇還搞出了小口徑的中間威力槍彈,利用小口徑子彈易側翻的原理,最大限度實現了FMJ的殺傷力。

易擴張子彈從未遠離

儘管早100多年前,軍隊就把易擴張子彈淘汰了,但是易擴張子彈從未遠離。海牙公約中的規定,是要求國家交戰時不得使用,但沒有禁止民用和警用。實際上,裸鉛頭子彈和FMJ的空尖子彈(簡稱JHP)一直活躍在民用市場。由於手槍的初速不高,速度損失小,子彈沒有必要做成尖頭,易擴張子彈這就可以派上用場了。平民可以使用這種子彈可以用來狩獵和自衛,警察也可以用這種子彈對付歹徒,低穿透力的JHP也會最大限度地減少對附近平民的誤傷。

裸鉛頭的馬格努姆手槍子彈

時至今日,市面上的易擴張子彈以JHP彈為主。JHP又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全銅彈體,完全不含鉛芯;另一種則仍然包含了鉛芯。美國包括警察在內的執法部門十分推崇JHP彈,FBI和DHS購買了數億發這樣的彈藥,理由是這種子彈穿透力非常低,同時對歹徒靜止作用極強。

JHP彈從射擊後炸開的內部可以判斷出是否包含了鉛芯

近些年JHP彈的明星就是下面這個,G2 Research研製的R.I.P .45 ACP彈。R.I.P是基督徒墓碑上常用的銘刻,意為息止安所,所以意思就是中一發必死。這種JHP彈在子彈設定了8個預置破片,底部有一個鈍頭的銅芯,全彈無鉛,不光穿透力低,而且十分環保。只是被這種槍打上一發的人,會特別的慘。

被這種R.I.P 彈射中的凝膠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傳奇炮臺的一生,抵抗德軍250天,最終被610毫米炮彈擊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