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12月16日稱,《開放天空條約》由於美國方面頻繁撕毀條約近乎上癮的態度,幾乎肯定無法再延續下去。這些軍事條約的重要承諾是提高透明度和互信,但近年來美國正在採取越來越多的防禦性態度或排斥態度,《開放天空條約》也不例外。
《開放天空條約》於1992年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簽署,2002年生效。條約規定,簽約國之間可以對對方領土進行非武裝的空中偵察,以檢查其執行國際軍控條約的情況,增強軍事透明度。與《中導條約》、《戰略武器控制協議》等旨在減少現有庫存或限制國家軍事能力的條約不同,《開放天空條約》旨在通過有助於建立軍事信任的措施,使軍事活動具有更大開放性和透明度,從而加強互信和安全。為了推廣這些原則,該條約授權使用配備有影象記錄裝置和感測器的非武裝飛機進行偵察飛行。
今年10月,美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民主黨人恩格爾致信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奧布賴恩,表達了對白宮或將決定退出《開放天空條約》的深切關注。美政府迅速作出反應,否認當前退出這一協議的意圖。儘管如此,這場風波仍引發了分析人士和決策者對相關合作現狀的反思和回顧。而僅僅是在今年,五角大樓就進行了多次相當神祕的武器試驗,這些武器名稱模糊、效能引數一概不透露,使得美國成為世界上軍事透明度最低的國家之一,倒是有助於外界理解為何白宮意圖廢除《開放天空條約》,禁止他國飛行器前來進行開放性偵察。
舉例來說,12月12日美軍從位於加州的范登堡空軍基地試射了一枚新型中程彈道導彈,其射程超過500公里,曾被《中導條約》所禁止。這是美國於今年8月單方面退出美俄《中導條約》後進行的第2次"違約"導彈試射。五角大樓發言人透露的資訊僅有:"這是一枚新型彈道導彈,導彈並未攜帶核彈頭。導彈在飛行500多公里後,落入公海水域。這次測試中所收集的資料,將用於未來美軍研發新型中程導彈。"對於外界的其他疑問,包括俄羅斯三番五次指摘的美國到底是在廢除《中導條約》多長時間以前就開始研發這種導彈,五角大樓一概裝聾作啞,不予答覆。
美國反倒是對現有的軍事條約大聲鼓譟,雞蛋裡挑骨頭。對於《開放天空條約》,美國首先多次猜忌存在對機上裝置可靠性,稱條約確定了所需裝置的型別,但並不要求各國報告可以改進此類裝置的新的內部元件。這種"我簽了條約後只有我自己遵守別人都會違約"的蠻橫態度,自然是霸權主義帝國的典型表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