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航空史上,1935年是值得紀念的一年。3種劃時代的飛機先後問世:波音B-17“空中堡壘”轟炸機、道格拉斯 DC-3 / C-47“達科他”運輸機和聯合飛機公司的PBY“卡特琳娜”水上飛機。這些優秀飛機在二戰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幫助同盟國戰勝法西斯。
相比B-17、C-47的聲名顯赫,PBY顯得樸實無華。它沒有“空中堡壘”的強悍,也沒有“達科他”的堅固,但絲毫不影響它在二戰史上的重要地位。像所有偉大工業產品一樣,PBY散發出迷人光輝,讓人心神盪漾。
B-17“空中堡壘”
她有很多綽號:在仰慕者眼裡是可愛的“小豬船”;在盟軍士兵眼裡是任勞任怨的海軍“軍馬”,是救人於危難的“小飛象”;在太平洋戰場,是讓日軍驚恐的“黑貓”……
還有“坎索”(加拿大)、遊牧民(海軍飛機制造廠版本)、OA-10(美國陸航/空軍)等諸多名字。當然,其官方綽號是“卡特琳娜”,一個英國人命名後來被美國海軍採納的名字,意指加州沿岸的旅遊勝地卡特琳娜島。
一、經典誕生。“卡特琳娜”的締造者艾薩克·拉頓是一名經驗豐富的工程師,還參與了B-24、B-36轟炸機以及戰後康維爾240、340、440雙引擎客機的研發。
當它還在圖紙上時,拉頓就為其注入強大基因:一個線條勻稱、流暢的船形機身,一個有利於水面轉向的魚尾垂直鰭片,兩個緊靠中軸線帶整流罩的發動機,和一對惹眼的傘式半懸臂機翼。
它全長19.47米、翼展 31.7米、高6.5米,最大起飛重量 16.1噸,最大飛行速度 288千米/小時,最大航程4096千米。裝備3挺7.62毫米機槍,或1挺7.62毫米、2挺12.7毫米機槍,還能攜帶炸彈、水雷、魚雷等武器。
它的外形很奇特,一個粗大的中央支柱撐起機翼,還有兩對附加支柱提高強度。發動機高高的蹲在上面遠離水面,以免飛濺的水滴打壞高速旋轉的螺旋槳葉。
機械師的艙室在支柱內部,就像掛在機翼上。這裡離油箱最近,從兩邊窗戶能一目了然的觀察漏油情況。
它使用了很多創新技術,其中一個是整體油箱機翼。這意味著機翼本身就是油箱,不用在滿是肋板和橫樑的狹窄機翼內部單獨佈置油箱。這讓飛機減重875磅,省下的重量換成更多燃油,於是航程和續航時間遠超其他對手。當然,前提是保證每個接縫和鉚釘嚴格密封,需要精良的工業製造水平。
它曾創造連續飛行32小時不落地的世界紀錄。開闢了從珀斯到卡科倫坡的“雙日出航班”——全長6652公里,飛行28-32小時,乘客在一次旅程中可以欣賞到2次日出的絕美景色。
可收縮浮筒放下狀態
另一項創新是能上下襬動的可收縮浮筒,降落時放下來增加浮力,輔助平衡,飛行時抬起變成翼尖,減小阻力。這種設計很巧妙,看起來也炫酷,就是使用時有點問題。左右浮筒常常不對稱,飛行員要握緊操縱桿,時刻抵消不對稱帶來的大幅偏航。
新手覺得“卡特琳娜”不太好控制,飛過雙翼機的老手則認為它靈敏乖巧,關鍵是如何在接觸水面時保持平衡。
降落時受海浪拍擊,有時機身鉚釘會斷裂,機體也出現裂縫。機組成員們學會了用鉛筆堵塞釘孔,飛行員也學會在大浪時用一觸即走或立即擱淺的方式減小損傷。
可收縮浮筒收起
在一次原型機迫降試驗中,飛機在1.5米高海浪中著陸。巨大的衝擊力震碎了擋風玻璃、投彈手窗戶和前艙門,震壞了機體、螺旋槳。人們意識到強度不夠,又在機身上增加了很多加強筋和三角板。
總之,“卡特琳娜”雖然顏值不高,但交出了一份優異答卷。原型機比海軍要求的重量輕了600多磅,最大時速高了12英里/小時,最小時速低了10英里/小時,起飛距離也縮短很多。
再加上極具競爭力的9萬美元報價(道格拉斯XP3D-1報價11萬美元),所以海軍很滿意,立即簽訂了60 架生產合同,編號:PBY-1。P是巡邏,B是轟炸,Y是美國聯合飛機公司,合起來就是:美國聯合飛機公司生產的第1型巡邏轟炸機。
從此“卡特琳娜”翱翔在各大洋天空,從PBY-1一直升級到PBY-6,累計生產了4000多架,成為美國曆史上產量最大、用途最廣的水上飛機。
氣泡形機槍塔
到PBY-4型最後4架時,人們在機身腰部增加了氣泡形機槍塔,裝備2挺 7.62 毫米機槍。看上去有點古怪,但卻是非常有效的射擊和觀察視窗——關鍵的“阿庫坦零式飛機”就是從這裡發現的。
大戰伊始,日本零式戰機所向披靡。美軍一籌莫展,心急火燎的想弄到一架完整零式,以尋求克敵辦法。1942年7月,一架零式迫降在荒涼的阿庫坦島上,飛行員死亡。一個多月後一架“卡特琳娜”前往荷蘭港,途中偏航從島上飛過。
恰好一名乘客暈機,艱難的趴在氣泡裡嘔吐。正吐得天旋地轉時,突然發現島上有東西閃閃發光,他仔細一看是一架日本飛機……幾個星期後美軍將飛機帶走,零式戰機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
PBY-5和PBY-5A是系列中最重要,也是產量最大的型號。特別是PBY-5A增加了可收放式前三點起落架,可以從簡易跑道起降,從單純的水上飛機變成了水陸兩棲飛機。在此之前只能從斜坡下水,再由工作人員拖到合適的位置起飛。
拉頓的本意是簡單有效,不設伸縮起落架,減輕重量。但公司老闆魯本·弗利特覺得飛機去哪裡都要有自己的起降裝備,以減少對外部人員的依賴。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增加伸縮起落架需要大幅增強機身強度,改變區域性結構,並在14噸機體和高重心之間尋找平衡。因此PBY-5A一般被認為是最終改型,後來的PBY-6A 是PBN-1型號的延伸改良。
可收放式前三點起落架
戰爭後期時,費城海軍飛機廠生產了一種PBN-1“遊牧民”改進型號。機頭更長、尾翼加大,航程增加50%,起飛重量也增加了2000磅(約908公斤)。還增加輔助動力,改進電氣系統,武器系統也進一步升級,更加強悍。
PBN-1生產了156架,138架援助到蘇聯,其餘18架作訓練使用。PBN-1的經驗後來用到PBY-6A改進中。
二、輝煌戰史。納粹鐵蹄肆虐,“卡特琳娜”成了國際軍機市場上的寵兒。英國雖有豐富的水上飛機制造經驗,但仍然採購了700多架。它與更大型的“桑德蘭”水上飛機一起,承擔起英國沿海和遠東地區的巡邏轟炸重任。
“卡特琳娜”也在加拿大軍中大量服役,使用另一個名字“坎索”——加拿大新斯科舍半島一條河流的名字。
“桑德蘭”水上飛機
加拿大飛行員第一次見到它時曾擔心道:這玩意兒能飛?工程師回答:絕對可以!沒多久他們就喜歡上它,再也不這樣問了。
忠實使用者還有澳洲,“卡特琳娜”對其重要性不亞於“噴火”戰鬥機對英國的重要性。
在太平洋戰場上,夜間行動的“卡特琳娜” 通體塗成黑色,借夜色掩護到日軍港口布設水雷、封鎖航道,讓日軍驚恐憤怒。執行任務的飛機和飛行員,被人們稱作“黑貓”。
為阻止日軍,“黑貓”在索羅門群島的巡邏襲擾至關重要。機組投完炸彈後,還會扔下一些裝著金屬塊和剃鬚刀片的空酒瓶。瓶子落下時發出尖銳嘯叫,日軍以為炸彈來了,嚇得在黑夜中四處躲藏,不能休息。
珍珠港事件中,81架“卡特琳娜”只有4架倖存,其中1架攻擊了一艘日本微型潛艇,成為太平洋戰場上首架與日軍開戰的美國飛機。整個二戰中美軍擊沉60多艘軸心國潛艇,有25艘是“卡特琳娜”炸沉的。
在大西洋戰場上,“卡特琳娜”最輝煌的行動是發現德國“俾斯麥”號戰列艦。那時它正在濃霧中潛逃,一架巡邏的“卡特琳娜”率先發現並迅速上報。另一架古董“劍魚”魚雷轟炸機飛過來炸壞方向舵,“俾斯麥”號在圍毆中絕望自沉。
在太平洋戰場上,“卡特琳娜”高光依舊。1942年6月中途島海戰,日軍航母編隊悄悄逼近。第44巡邏中隊的一架PBY-5A從雲層散開的短暫空隙中抓住日軍,隨後美軍航空兵將日本4艘精銳航母送入海底,成為太平洋戰爭的轉折。
發現日本航母
此外,在杜立特爾空襲前4個月,6架PBY-4就已經從印尼安汶島起飛,轟炸了菲律賓西南部的日軍基地。飛行員在報告中寫道:PBY-4比日軍戰鬥機慢很多,任何情況下都要回避,除非有戰鬥機護航。最有效的躲避方式是飛入雲層,澳軍PBY曾鑽入火山灰中擺脫零式追擊。
隨著戰爭發展,人們也考慮加快PBY繼任者——雙引擎P4Y“科雷吉多斯”飛機研發。它借鑑B-24轟炸機上大獲成功的高展弦比、高升力、低阻力層流機翼,但配套的萊特R-3350發動機卻要優先供應B-29轟炸機。所以只製造一架原型機合同就中止了,為它建造的工廠最終又生產了更多的“卡特琳娜”。
盟軍士兵對它感情深厚,因為它另一重身份是救援飛機,拯救了數千名遇險飛行員和船員生命。
當他們在海上無依無靠、彈盡糧絕、奄奄一息時,看到“卡特琳娜”的身影激動心情可想而知。一名獲救士兵說:每當我看到“卡特琳娜”,總會情不自禁的向它敬禮。
一架PBY降落了3次,只為帶25名轟炸機機組人員回家;另一架PBY載著63人,在海上滑行了3英里才飛起來。澳軍一架PBY從荷蘭貨船上救起87名水手!飛機上人擠人,連站的地方都沒了。不算燃料和機組人員,光這87名乘客就大大超過額定載重。好在PBY設計冗餘大,只要飛機不沉,就一定能以某種方式起飛。
救火隊長
二戰後,它繼續在民用市場發光,商業生涯持續了40多年。許多國家用它森林滅火、地質勘探,也有人將它改造成豪華專機。它就像一架直升機,可以帶你去任何其他飛機去了不的地方。
令人印象深刻的“蘭德塞爾”改型只賣26.5萬美元,相當於一架小型“塞斯納”飛機的價格,卻有大型飛機的享受,以至於埃及國王法魯克也忍不住買了一架。
這架誕生於80多年前的老飛機歷久彌新,從水陸自由起降,帶著任何裝進去的東西起飛,然後持久續航。它歷經戰爭考驗,不斷奮勇前行,終於成為世界航空史上的經典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