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十一當天,大批裝備首次登場,其中之一就是陸航方隊中的直-20戰術通用直升機;這款10噸級通用直升機外形確實酷似中國引進的美製“黑鷹”直升機。

雖然是比黑鷹問世晚了將近40年的後輩,但是直-20可謂是青出於藍勝於藍:直-20和黑鷹最明顯的區別是直-20使用的是五葉螺旋槳而不是黑鷹的四葉,五葉螺旋槳的使用大幅提升了直-20的飛行效能以及旋翼部分的升力。

雖然直-20研發過程長問世晚,但中國的科研工作者們也抓住機會將新時代的新技術整合進藍圖。新型複合材料的使用大幅減輕了直-20 的自重,更新型的航電系統減輕了直-20飛行員的工作強度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飛行的安全性。除作為黑鷹直升機和米-171直升機在高原地帶的替補外,直-20在其他地方也有著極為廣泛的應用前景。

在直-20等新銳直升機列裝之前,我軍主要裝備的直升機為進口自蘇俄的米-8系列(含米-17和米-171)、進口自法國的超黃蜂系列(後來在這個基礎上發展出來了直-8和直-18)和同樣進口自法國的海豚系列(後來以此為基礎發展出了直-9和武直-9)。來自美國的黑鷹雖然效能出眾但是論數量只能算少數派,大部分被用在了“刀刃”上。

中國陸軍的黑鷹機群

對於中國這樣的國家來說,“核心技術受制於人”這點是不能忍的;積極尋找黑鷹的替代產品成為唯一的選項——不但要解決眼前的問題,還要能應對未來可能的挑戰。

海豚系列為輕型直升機,在不斷的改進中堅持了這麼多年;最後還想方設法的挖掘潛力給改成了武裝直升機,也確實沒有更大的改進空間來應對未來戰場的挑戰了。米-8系列特別是米-171確實繼承了毛熊產品結實耐用的優點,但是其飛行效能只能說一般般;當年引進這款直升機的目的也只是用來填補中國產直升機到來前的空窗期。

米-171直升機

其實,引進於上世紀70年代的超黃蜂就本身效能而言在當時還是挺不錯的,就是地位有些尷尬:當年中國海軍水面艦艇有直升機甲板的都不多,能起飛這樣的“大塊頭”的更是屈指可數,引進的艦載直升機最後大部分時間只能在機場上起降。

另外由於中國工業底子薄弱未能儘快吃透其生產技術,等到中國真正能夠大批量生產時已經是21世紀;和後輩直升機比起來直-8的效能已經不佔優勢,大部分用於搜救和運輸。

最後就飛行效能和通用性而言,黑鷹直升機比前面提到的那幾款直升機都靠譜;兩岸三地,裝備過的都說好。

中國陸軍航空兵的“白鷹”

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飛行隊的

黑鷹直升機

主要用於搜救,已退役

中國臺灣“內政部”的黑鷹直升機

雖然中國的黑鷹和直-20目前主要是在陸軍中服役,但是急需先進中國產直升機的海軍顯然也注意到了這款優秀的產品;前段時間就傳出了直-20上艦測試的新聞,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反潛型直-20將接過久經考驗的直-9和直-8反潛直升機的重任為艦隊反潛提供更為有力的保障。配屬給075型兩棲攻擊艦的直-20除了擔負物資運輸和兵力投送外,也能承擔一定的火力支援任務,為陸戰隊的兩棲作戰行動提供更強的支援。

近年來中國海軍年年下餃子“補差”成績顯著:船塢登陸艦大批列裝,075一號艦也在十一前下水。然而這些艦艇正在鬧“機荒”:除了通用直升機的數量和品質問題外,另一大短板就是沒有合適的武裝直升機。

讓陸航的直升機在海軍的登陸艦上演練提高聯合作戰能力,然後以此為基礎發展一款艦載的武直-10不失為解決此問題的一個選項。

陸航直升機上艦這個事情美國人很早就搞過,美國海軍陸戰隊的AH-1直升機論出身其實還是從美國陸軍“轉行”的。到了上世紀80年代美國陸軍都不用這款直升機了,美國海軍陸戰隊依然在用而且一直用到現在(改進型AH-1)。

其實吧,美國海軍也知道陸軍搞了新玩具,還想方設法搞過來一架樣品機進行測試;美國海軍和陸戰隊的測試結論很一致:這阿帕奇——真香,但是就這麼直接上艦那是不行的。

由於本身是陸航直升機的底子,阿帕奇的輪距未必適合部分海軍艦艇的作業條件;輪距過小,在海況不理想的時候,可能一不小心就把直升機給開翻了。

另外不管是在甲板上待命還是進機庫保養維護,繫留裝置必不可少,而這個是絕大部分陸航直升機所沒有的。最後,艦載直升機旋翼需要摺疊起來以節省機庫儲存空間,而陸航的直升機旋翼大部分不具備摺疊能力,強行上艦必然擠佔過多的機庫儲存空間影響艦艇艦載直升機攜帶數量。

美國海軍和陸戰隊有心想改出一款艦載型阿帕奇,方案也提了不少;但是這阿帕奇價格實在太貴,把第一個吃螃蟹的美國陸軍整得頻頻哭窮,哪裡還有餘錢搞艦載型號?阿帕奇的艦載方案們最後都因囊中羞澀被國會給斃了,美國陸戰隊只能拿一筆安慰金翻新改進手裡的AH-1湊合用。

同樣的事情英國人也做過,只不過他們是拿陸航的阿帕奇去填伊麗莎白女王號航空母艦的機庫……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美軍“中國湖”榴彈發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