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10A2 203毫米自行榴彈炮
從武器的分類來說,槍與炮之間的分界線是20毫米口徑,在其之下的為槍,在之上的則為炮。而對於炮來說口徑範圍大的驚人,小到20毫米級機關炮,大到406毫米的戰列艦主炮,甚至還有口徑高達914毫米的“小戴維”巨型迫擊炮。不過考慮到生產、使用等各種因素,過大口徑的火炮註定不會大規模生產裝備,對於陸軍來說最常見的還是155毫米及以下的各類火炮。對於155毫米的“常見標準”,203毫米的火炮已經算是超常規的大口徑火炮了,而相比於其他口徑更大的火炮來說,203毫米又可以稱得上是多見。
B-4:令人畏懼的斯大林之錘B-4是蘇聯於1931年列裝的一款203毫米榴彈炮,相比於傳統的牽引式火炮,B-4的外形很有特點。B-4採用了履帶式的炮架,這個炮架直接改裝自履帶式拖拉機的底盤,它可以為B-4提供有限的機動能力,幫助B-4的炮兵完成進出陣地、調整方位等操作。然而B-4並不是一款自行火炮,安裝履帶式底盤主要是為了提高其地形通過能力,畢竟B-4的全重達到了15.8噸,相當於一輛輕型坦克,履帶的裝備使其能夠通過比較泥濘的地形。 即便如此,B-4在正常情況下的牽引速度也只有約15千米/小時。
在B-4進入紅軍服役的頭幾年,它並沒有什麼亮眼的建樹,但是由於斯大林本人對大口徑火炮的偏愛以及B-4本身威猛的外形,使得其在每年的閱兵式上都充當紅軍力量的象徵。B-4首次投入實戰是在1939年的蘇芬戰爭中,攻擊芬蘭曼納海姆防線的戰鬥中,當時蘇聯紅軍炮兵裝備的火炮難以對芬蘭的工事造成有效的傷害,因此鐵木辛哥元帥向斯大林申請呼叫B-4榴彈炮,期望大口徑的B-4能夠撬開芬蘭工事堅固的外殼。B-4也確實沒有令人失望,其巨大的威力蕩平了一個又一個的芬軍火力點。在這之後,B-4更加頻繁地投入戰鬥,在火力壓制的位置上發揮自己的作用。
不過到了衛國戰爭,B-4就不是那麼一帆風順了,這種大口徑的火炮屬於典型的進攻武器,在蘇聯疲於防禦的戰爭初期,B-4往往發揮不了什麼作用,再加上機動性的不足,一旦前線被突破,B-4就只有被摧毀或是俘獲的命運。不少德軍繳獲的B-4還被投入到打擊紅軍的作戰中,一些倒黴的紅軍自己也嚐到了B-4的威力。直到衛國戰爭後期,紅軍轉入反攻之後,B-4才終於迎來了一雪前恥的機會,在紅軍的反攻中遭遇的大規模攻堅戰中,基本都有B-4的身影,雖然B-4有著17.5千米的最大射程,但蘇聯炮兵們也很喜歡直接將B-4推到目標面前直接進行直瞄射擊,其發射的炮彈可以貫穿4米厚的鋼筋混凝土,是名副其實的工事殺手,“斯大林之錘”的外號也是在這個時期獲得的。
M1:或許是B-4遠親B-4的研製歷史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沙皇俄國是英國的盟友,所以得到了不少的英制裝備,其中就有維克斯公司設計的203毫米攻城榴彈炮。沙皇俄國不僅得到了成品炮,還在英國的支援和授權下在建立了該炮的生產線,而B-4的研製生產實際上也是依託了這條生產線。再說回英國的維克斯攻城炮,這款火炮不僅裝備了沙皇俄國,其在一戰時期的主要生產公司除了4家英國公司之外,還有美國的米德維爾鋼鐵軍火公司。當美國決定派軍參戰時,這款火炮立刻就獲得了美軍的訂單,美國遠征軍出征時就已經裝備了95門維克斯攻城炮。
M1型榴彈炮開火瞬間
維克斯攻城炮算是在美國播下了203毫米火炮的種子,一戰結束後美國就開始尋求研發新的203毫米榴彈炮,這些嘗試大多都基於對維克斯攻城炮的改進。不過美國自己的203毫米炮的發展並不順利,M1920專案就由於經費緊張的原因而中斷,之後203毫米火炮專案的接力棒就交到了T3型榴彈炮上,這個專案一直要到1940年才完成標準化和量產工作的準備,正式量產則要到1942年才開始。T3型榴彈炮的正式名稱為M1型203毫米榴彈炮,到二戰結束時美軍共裝備1006門,戰後繼續服役並被更名為M115型榴彈炮。
M110:203毫米火炮的餘暉在M1型203毫米榴彈炮之後,美國對203毫米榴彈炮的發展並未止步,為了克服其動性不足的缺點,203毫米炮也開始走上了自行化的發展道路。美國先後研發了搭載203毫米火炮的M43和M55型自行榴彈炮,但這兩者的服役時間都不長,真正發展成熟的203毫米自行火炮是1962年開始生產,1963年開始裝備美軍的M110型自行榴彈炮。M110型榴彈炮在設計時就強調了空中運輸能力,所以對戰鬥全重有比較嚴格的限制,為了降低重量,M110沒有炮塔設計,火炮就直接架設底盤上。得益於這樣的設計,M110的戰鬥全重僅有26.5噸,最大行駛速度可達56千米/小時,可以由大型的戰略運輸機實現空運,而相應的犧牲就是M110幾乎不具備對乘員的防護能力。
早期的M110型自行榴彈炮,其炮管較短且沒有炮口制退器
對於當時的美軍來說,M110不僅是大口徑的火力壓制武器,同時還肩負著美國戰術核武器的重擔。冷戰時期,美蘇兩個超級大國都很重視核力量的建設,不僅要有戰略使用的核導彈,還要有戰術使用的核炮彈,W33就是用於203毫米榴彈炮發射的核炮彈,其爆炸當量至少為4萬噸。M110型榴彈炮的改進型號包括M110A1和M110A2,前者於1977年開始裝備美軍,主要改進為採用了更長的新型炮管以提高射程,並且改進了底盤效能。不過M110A1只能算是過渡型號,1978年M110A2就完成了定型設計,1980年M110A2就開始裝備美軍,其最大的外觀特徵是加裝了雙氣室的炮口制退器。更長的炮管以及新型彈藥的使用使M110A2的射程從M110的17千米提高至21.3千米,美軍同時期裝備的155毫米M109A2自行榴彈炮射程為18.1千米,如果採用火箭增程彈M110A2的射程可以進一步提高至29.1千米。
M110A2型自行榴彈炮,特點為炮管更長,且裝有雙氣室的炮口制退器
結語從維克斯攻城炮開始到M110為止,203毫米火炮的發展跨越了近一個世紀,在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兩次世界大戰中,都展現其作為大口徑火炮的威力。直至今日,M110系列自行榴彈炮還裝備於日本、巴基斯坦、約旦等國家的軍隊中,其中主要是M110A2型號,只不過由於缺乏後繼型號,所以其在軍隊中消失只是時間問題。20世紀80年代中國也曾研製過FTG-203牽引式203毫米榴彈炮以及W90式203毫米自行榴彈炮,不過最終都沒有列裝部隊。近日俄羅斯又將2S7“牡丹”203毫米自行火炮“復活”,但一舉措的對提升俄軍的打擊能力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幫助,畢竟也是上個世紀70年代的產物,從效能上來說現在最先進的155毫米榴彈炮以及各種口徑的火箭炮完全可以替代203毫米炮的作用,這也正是203毫米炮發展沒落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