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發生在中國周邊的兩場區域性戰爭,極大的刺激中國單兵防空的發展,中國單兵防空導彈種類繁多,更新換代極快。蘇聯和美國在越南及阿富汗戰場互坑對手的行為,大大便宜了一旁安心吃瓜的我們,撿洋落了。蘇聯這導彈挺先進,趕緊仿製,哇!美國這導彈也不錯,加緊測繪。
70年代美軍在越南戰場大量採用低空突防的形式對北越的軍事目標實施打擊,而此時越南倚重的各類薩姆防空導彈對一樹之高突防的戰機恨得牙癢癢,卻一點辦法都沒有。
北越防空導彈部隊此時有100枚防空導彈都沒能擊落一架美軍戰機的記錄(由於美機採用了新戰法和新技術突防)。越南並不能生產大型的薩姆防空導彈,按照一節火車車皮能運3枚的運量計算,一趟運輸防空導彈的專列都不能擊落一架美軍軍機,作為越南軍援大頭的蘇聯坐不住了,得想辦法破局,改變這種不利的防空態勢。
蘇聯新改進的薩姆7導彈祕密運達了越南戰場,在初投入戰場的頭三個月便取得了擊落擊傷美機24架,美直升機27架的輝煌戰果。雖然單發命中率也不高,才33%,但是比起百枚價格高昂的大型防空導彈才能擊落一架美軍機的戰果來說,這買賣太划算了,讓你(美軍機)低飛,揍你丫的。
事後蘇聯人毫不掩飾自己的得意,驕傲的宣稱,在東南亞戰場,我們的薩姆7導彈取得了擊落擊傷205架軍機的戰果(這個戰果是越戰全域性的完全統計)。美空軍對蘇聯在越南部署的薩姆7恨得眼睛都發紅了,我價格昂貴的軍機價值連城的飛行員居然毀在這個不起眼的小傢伙手上,不值呀。
(圖為援越的蘇聯顧問及蘇聯拿到戰場測試效能的薩姆-7單兵防空導彈)
事情到這裡結束了麼?不,好戲才剛剛開始,蘇聯人在70年代用最新改進的單兵防空導彈坑了美國人一把,美國人在80年代就扳回了一局。
80年代蘇聯入侵阿富汗,大量採用了各種低空飛行的直升機執行各類任務,美國人一看,遏制蘇聯的機會來了。
原來早期的紅眼睛單兵防空導彈表現不給力,我們現在有多少最新的毒刺?給阿富汗游擊隊來一批,數量不用太大,包圓我們一年的單兵導彈產能就夠了,關鍵是要足夠先進,運抵速度要快,要不阿富汗的游擊隊快頂不住蘇聯的攻勢了。
於是250具導彈發射器,1000枚毒刺導彈通過巴基斯坦源源不斷的送到了阿富汗反蘇游擊隊手中。
也許由於改進的第二代單兵防空導彈“毒刺”足夠先進,或者是阿富汗起伏多變的地勢更適宜打伏擊,加上美國人的獎勵措施到位。毒刺導彈取得了令人瞠目結舌的戰果,據美方的統計,毒刺導彈一起發射了340枚,卻取得了擊落擊傷269架的戰果,命中率達到了百分之70以上。
赤劍看到這裡不得感慨,美國的人刺激手段真給力,擊落擊傷一架蘇聯直升機美國人獎勵20萬美金加2發毒刺,這簡直是阿富汗人民發家致富的捷徑,難怪阿富汗游擊隊員認真學習如何使用毒刺導彈,也珍惜每一次的射擊機會。
美國人教會了阿富汗人如何更好的使用毒刺導彈,卻在幾十年後搬起了石頭砸到了自己的腳又是另外一段故事了。反蘇戰爭後美國高價回收散落在各地的毒刺導彈,原來3萬美元4萬美元的單兵導彈,通通15萬美金回收,給的還是現金。
可惜最後回收效果還是不理想,1000枚毒刺,使用了300多枚,回收了300多枚還有300多枚下落不明。毒刺導彈美國沒回收多少,卻哄抬了物價,有駐阿富汗的武官曾表示,經常有當地人暗示,“毒刺”要不要?20萬美元一枚?美國人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的做法,看來也孕育出一大批坐地起價的奸商呀。
以上的故事和我們的武器又有什麼關係?關係大著了,越南75年統一後,由於戰爭過後百業待興,無力償還中國的援助,只能把一些繳獲的美式武器及裝備的蘇式武器送到了我們手裡。
當時有美國的M113裝甲車等武器,當然裡面更少不了前文提到的薩姆7單兵導彈,這小傢伙能在越南大出風頭,我們一定要仿製。
於是75年開始,在軍方高層的直接關懷下開始了漫長的中國產化過程。有了這傢伙,我們數量龐大的單兵也能反飛機了,再也不用擔心可能入侵之敵低空突防的各式先進戰機。(有的資料解析中國仿製薩姆-7的紅纓-5導彈是隨著埃及的BMP-1買一贈一引進的,這個說法其實是錯誤的,畢竟中埃的軍事交流是1978年後的事了,而紅纓-5中國75年就決定仿製了)
在解決了諸多技術問題後,中國仿製版的薩姆7導彈紅纓5單兵導彈正式在84年大閱兵露面,並且大量裝備我軍。由於中國產化的薩姆7屬於第一代單兵防空導彈,抗干擾能力偏差,在我們緊盯國外先進單兵導彈的時候,蘇聯入侵阿富汗了......
阿富汗游擊隊手上的毒刺是經過巴基斯坦轉手的,我們很快得到了拆解版的新型“毒刺”導彈。蘇聯薩姆7我們是整體仿製的,所以我們的紅纓5導彈由外到內和原版都相似,而複製“毒刺”技術的前衛導彈外觀上就和毒刺有了不少的差異。
正由於仿製的原型不同,中國才同時擁有了兩款作戰環境用途相似的單兵防空導彈,前衛和紅纓系列單兵導彈都在後來的各場區域性戰爭中大放異彩,畢竟他們都誕生於80年代後,那時國際軍售環境相對較寬鬆。
早期“前衛-1”導彈與“紅纓-5”導彈的外觀區別在於前段像個小握把一樣的電瓶,“前衛1”(圖上)比“紅纓-5”(圖下)少了個管狀物。
美蘇互坑便宜了一旁吃瓜的我們,一邊狠削對手一邊雁過拔毛的複製新武器,小日子過得美滋滋的。關鍵這兩款技術分別取自美蘇的單兵導彈,我們還大量做為“拳頭產品”出口,並且後續研發出了龐大的導彈譜系,這些導彈在多種實戰場合下,表現不亞於蘇聯的薩姆-7及美國的毒刺導彈。
(我們的近鄰巴基斯坦就同時引進了兩款導彈的生產線並且命名為“安扎1”及“安扎2”導彈,而中國光前衛系列導彈我們就搞出了前衛-2/3/4/11/18/19等諸多後續型號)
當年我們為了能研製成功這兩款戰場效能優異單兵導彈軍工人可是下了死功夫。大到導彈架構、小到一絲一線,我們的軍工人都吃透了生產的各個環節,並且融匯貫通的把自己的理念揉進了設計裡,比如說仿製蘇聯的單兵導彈原型扛干擾能力差,我們生產的型號就採用了先進的抗干擾技術,能有效的對抗多個紅外干擾物。
(要是我們只會仿製不會創新,大戰系列武器乾脆叫仿製系列算了,圖為“毒刺”導彈的導引頭)
某型導彈投產了26年,很多從事該導彈生產的技術骨幹就幹了26年,比如
線包是核心部件導引頭內的關鍵零件,這玩意就需要手工操作。工人們得小心地在拳頭大小的線圈繞制線包,這都要老師傅帶著小徒弟手把手的幹。(機器繞的線圈只能達到最低檢測標準,各項指標都均差於人工操作)
“線圈繞制看起來很簡單,卻要經過同軸度、位置度等各類技術指標的反覆檢測。”為了確保導引頭的效能良好,線圈誤差不能超過一根頭髮絲的直徑大小。
為了讓我們的戰士手上能有抵禦強敵的“神兵利器”,為了我們的民族不再受外敵的侮辱,我們很多軍工人就在遠離喧囂與繁華的大山腳下一干就是一輩子,正是有了無數平凡如沙粒卻毅然用青春,智慧和汗水撐起祖國安寧的中國軍工人,中國軍人,我們才能享受著和平安寧的生活,“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本文完)
PS:附上“紅纓-5”及“前衛-1”行動式防空導彈的效能諸元。
紅纓-5導彈長1.423米,彈徑72毫米,彈重9.8公斤,其中武器系統總長1.508米,整套系統全重15公斤,作戰高度50~2300米,最大斜距4200米,最大飛行速度500米/秒。
前衛-1導彈長1.532米,彈徑71毫米,彈重10公斤,其中武器系統總長1.5米,整套系統全重16.5公斤,作戰高度30~4000米,最大斜距5000米,最大飛行速度600米/秒。
可以看出94年首次曝光的前衛1系列導彈在總長總重增加不多的情況下,在作戰高度,作戰距離,最大速度,抗干擾能力及敵我識別方面比84年首次曝光的“紅纓-5”效能上超出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