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朝鮮戰爭中,後勤補給一直是志願軍的一個大難題,尤其是戰爭初期,志願軍戰士們經常要餓著肚子衝鋒。雖然他們憑藉著勇氣、毅力和犧牲精神,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地獲得了勝利,但不得不承認,缺衣少糧還是極大地影響了志願軍的戰鬥力。

那戰士們缺少食物到了什麼程度了呢?在1950年11月發生的飛虎山阻擊戰中,戰士們要啃著石頭,與裝備精良、數量優勢的敵軍戰鬥。

人要餓到什麼地步才會去啃石頭?要不是王樹增在《朝鮮戰爭》中記錄了這件事,後人恐怕很難相信這是真的。

飛虎山阻擊戰

徒手挖石頭 鮮血淋漓

1950年11月,志願軍發動第二次戰役,打算先誘敵深入,再紮緊口袋,用優勢兵力發起圍殲,爭取大量地消滅聯合國軍。

這時,美軍也在發動所謂的“鉗形攻勢”,東西兩條戰線並進,目標是快速攻擊到鴨綠江邊。其中,在西部戰線上,美軍一部和南朝鮮第七師進軍速度最快,已經威脅到我軍的戰役佈置。

為了不讓敵人北進過快、影響我軍調動,志願軍指揮部決定在一個叫飛虎山的地方打一場阻擊戰,延緩敵人的進軍速度。飛虎山山勢非常險峻,而且控制了山下唯一的交通要道,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

負責阻擊的是彭德懷親自選中的、特別能打硬仗的三十八軍一一二師三三五團。

在團長範天恩的帶領下,三三五團迅速進入指定陣地,在飛虎山上修建防禦工事。

因為三三五團是突然由進攻轉為防守,戰士們在進攻時急於行軍,已經把鐵鍬鐵鎬之類的沉重工具都給扔掉了。現在他們突然轉入了陣地防禦要挖戰壕,這讓戰士們有點猝不及防。手中沒有工具,戰士們只好用刺刀甚至徒手來挖堅硬的石頭。有計程車兵挖得雙手鮮血淋漓,當時天上飄著淅淅瀝瀝的小雨,鮮血混著雨水,在黑色土地上流淌。

終於,後勤人員冒著敵人的炮火把鐵鍬和鐵鎬送到陣地上。有計程車兵見到工具,哭了。

“孤單英雄”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11月4日,戰鬥打響。美軍和南朝鮮軍隊在飛機和大炮的掩護下發動進攻。炮彈把石頭都炸成了粉末,汽油彈把陣地上的樹木燒成焦炭,但志願軍戰士們在裝備、人數都對比懸殊的情況下,頑強地阻擊著敵人。

陣地最前沿的二營五連三排,以傷亡一半的代價,在一天之內打退了敵人的七次進攻。

六連連長和指導員全部負傷被抬下陣地,營教導員親自上陣,湊齊陣地上剩餘的幾個人,搶修工事,阻擊敵人,守住了陣地。

6-7日,敵軍加強了進攻的力度,志願軍沒有任何一種對空防禦武器,敵人飛機低空飛行,對我軍陣地進行瘋狂掃射。

飛虎山阻擊戰

敵我雙方在二營五連的陣地上激烈交戰,數次陷入肉搏狀態,陣地失而復得、得而復失,反覆換手達到了十六次之多。

五連有個士兵叫李興旺,在戰鬥中頭部受傷。他正在包紮時,三個美國兵摸了上來。李興旺從地上跳起來,奪過了一個美國兵的槍,把他踢下懸崖,然後舉槍打死了第二個美國兵,用手榴彈炸傷了第三個美國兵。

在解放戰爭中獲得“孤單英雄”稱號計程車兵李永桂,在陣地上流盡了最後一滴血。當時,整個陣地被敵人的汽油彈點著,地面上的泥土都在燃燒,一片火海。李永桂忍受著高溫,躲在戰壕裡。敵人以為志願軍已經退走,得意洋洋地摸上陣地。李永桂突然跳出戰壕,鑽出火焰,舉槍射擊。敵人沒料到會有人突然從火中鑽出來,嚇得連滾帶爬地退下山去。

敵人退下去後,李永桂發現彈藥用光了,他返回連部去取彈藥。回來路上,李永桂左腿被炸斷。他拖著一條斷腿,把一箱機槍子彈扛到山頭上,在陣地上戰鬥著,一直戰鬥到身上的血流盡。

這個出身貧苦家庭的戰士,犧牲前反覆唸叨著一句話:“我們是志願到朝鮮打鬼子的……”

啃石頭的vs吃牛肉的

在飛虎山阻擊戰的艱難日子裡,最困難的還是吃飯問題。

朝鮮戰爭爆發後,志願軍在後勤供應上還不能適應現代化戰爭的需要。在本國作戰時,我軍有個法寶叫“就地籌糧”,因為有人民群眾的支援,走到哪裡都是大後方。可到了朝鮮戰場,在異國他鄉作戰,這個法寶不靈了。

中國軍隊只能依靠各自獨立的、運輸工具貧乏的後勤勤務分隊進行補給。

當時朝鮮的交通條件非常惡劣,朝鮮北部的公路都在沿海,中部腹地只有幾條日本人留下的公路。而且,這些公路都是單線,蜿蜒在崇山峻嶺中,沒有備用的路線,一點被炸燬,就會全線癱瘓。

當時我們缺乏防空力量,美國空軍可以對志願軍的補給線肆無忌憚地攻擊。白天低空俯衝轟炸,晚上又用照明彈把公路照得雪亮。中國運送補給的卡車司機們,只有利用照明彈熄滅的短暫空隙前進。在陌生而險峻的公路上,這樣開車非常危險。朝鮮戰爭剛開始不久,志願軍擁有的一千輛汽車就損失了六百輛,急得彭老總親自給中央發電報要車。

在補給線不通暢的條件下,志願軍幾乎動員所有非戰鬥人員參加物資的運輸,軍一級機關人員,勤務人員甚至文工團的演員,都要和民工一起,用肩背手推的方式供應前線部隊所需,到達前線的每一顆糧食、每一粒子彈,都是用汗水甚至鮮血換來的。

飛虎山阻擊戰

但朝鮮戰線如此漫長,這種方式能供應的補給無異於杯水車薪。前方的官兵依舊處於極度飢餓的狀態。

而同時期的美國軍隊,補給比我們好上不知道多少倍。他們士兵平時吃牛肉罐頭,喝滾燙咖啡,過聖誕節還能吃到火雞,晚上睡覺還有鴨絨睡袋。

在飛虎上阻擊戰時,戰士們就在餓著肚子打仗。

當時,五連機槍手梁仁江餓急眼了,拿起一塊石頭塞進嘴裡啃。

戰友們驚訝地看著他,說:“如果石頭能當飯吃,那還種地幹什麼?”

梁仁江說:“不信你們試試,口水一多,餓得就差了點勁。”

戰友們試了一下,別說,好像還真管點事兒。於是,戰壕裡響起了一片啃石頭的聲音。

戰士們在啃石頭的同時,三三五團一個叫馮孝先的幹部奉命到附近籌集糧食。他在山裡轉悠了好久,終於找到了因為不瞭解中國軍隊而藏起來的朝鮮農民。

馮孝先告訴他們,志願軍是為了幫助朝鮮人打敗美國人才來到這的。總之講了好多道理,終於獲得了這些朝鮮農民的同情。

朝鮮農民殺了一頭耕牛,煮了六大鍋牛肉湯,還湊了點大米,煮了一些米飯,然後送到陣地上。

於是一個感人的情景出現了:在通往三三五團陣地的山路上,頭頂瓦罐的送糧隊伍在美軍飛機的掃射下,頑強地前進著。

其中有一名婦女叫樸孝男,頂著一個裝米飯的木盆。她在前進時被彈片擊中倒地,最後拖著木盆爬到了陣地上。中國士兵捧著她送的飯,一邊吃一邊流淚。這時,敵人又開始進攻了。士兵們把米飯放下:“老子不吃了,打他個狗日的。”

如今,朝鮮婦女樸孝男送米飯的那隻木盆,正儲存在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中。

最終,飛虎山阻擊戰持續了整整五天。十一月八日晚,在上級的命令下,完成阻擊任務的三三五團主動脫離敵人,後撤三十公里。

他們用一個團的兵力,頂著數百門大炮和數百架飛機的轟炸,抗擊南朝鮮軍一個師和美軍一部的攻擊。

戰士們啃著石頭作戰,最後戰果是斃傷俘敵一千八百人。

飛虎山下,敵人始終未能前進一步。

17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代筆兩年寫家書,漸漸把一個姑娘的情感寫進了軍營。作者:曹金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