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戰場上最早出現的“休伊”直升機,是1962 年4 月隨著第57 醫療分遣隊一起派遣到越南的5 架救護型HU-1A。稍後又有一批15 架隸屬通用戰術運輸直升機連的武裝型UH-1A在1962 年9 月抵達越南。
“休伊”原本是作為救護用途而設計,機艙容量有限,在越南一開始是扮演武裝護航與醫療後送角色,主要的運輸任務仍由CH-21 承擔。但CH-21 實戰中暴露了許多缺陷,除了動力不足的老問題外,其原為單純的人員運輸任務,只在機身兩側各開1 個小艙門的設計,需在降落區內花費更多的時間投放與裝載士兵,大幅增加了整個機隊暴露在敵火下的危險,對需在敵火下執行作業的突擊運輸任務來說並不合適。
因此美軍自1963 年2 月起以UH-1B 逐步替代駐越的CH-21B/C,到1964 年底在越南的CH-21 完全被UH-1B 取代,1969 年後CH-21 便完全退出現役。UH-1B 是“休伊”家族第一種真正的大量生產型,產量達到1014 架(早先的UH-1A 只建造182 架)。
UH-1B 擁有功率較UH-1A 提高24.6% ~ 42.8% 的新發動機,主旋翼桅(轉軸)也提高13 英寸,藉此可增加重心的臨界範圍,允許貨艙負載提高50%,此外還將旋翼葉片弦長從14英寸增加到21 英寸,翼樑則改用鋁質蜂巢結構。藉由這些改進,UH-1B 最大起飛重量增加了18% 之多,貝爾自1961 年3 月開始交付UH-1B 量產機,1962 年底便完全替換UH-1A。
引進UH-1B 的同時, 美國陸軍也把原先配備CH-21 的空中運輸連,改編為1 種專為越南戰場設計的空中機動輕航空連,每個連包括1 個配有武裝型UH-1B 的武裝直升機排,以及2 個不帶武裝的UH-1B 運輸直升機排,每個排均配有8 架直升機,加上直署連部的1 架預備機,全連共編有25 架UH-1B。
美國陸軍稱這些由運輸直升機加裝武器而成的武裝直升機為“炮艇”,除為運輸直升機提供掩護外,也能為地面部隊提供火力支援。而沒有外載武裝的運輸直升機則被暱稱為“Slick”(“滑皮”),但在左右艙門也各安裝有1 挺機槍提供基本壓制火力。
渦軸動力的UH-1B 除了動力更為充足,機身兩側也都開有大型的滑動艙門(原是為了便於擔架進出而設計),可允許人員、貨物快速進出,裝卸作業效率較CH-21 大幅提升,有助於減少機隊暴露在降落區的時間。
接下來隨著越南戰事的升級,美國陸軍派遣到越南的直升機數量也日漸增加。在海空軍於1965 年3 月2 日展開代號為“滾雷作戰”的持續性轟炸行動後,陸軍地面部隊也開始直接介入作戰。駐越的173 空降旅在1965 年6-7月間實施了兩次直升機突擊作戰,在此之前美軍都只提供直升機作為載具,機上搭載的都是南越部隊,而此後不論是直升機或是搭載部隊都改以美軍為主。接下來擁有435 架直升機編制的第1 騎兵師(空中機動),也在同年9 月部署到越南。
▲ 越戰印象——Sunny、“休伊”與美國大兵。“休伊”直升機在越南的活躍,使其成為越戰的代表性印象之一。
第1 騎兵師(空中機動)的到來,除了大幅提高駐越美軍的空中突擊能力,也使美國陸軍部署在越南的直升機數量急遽增加了3 倍。在1964 年9 月時,美國陸軍僅在越南部署了259 架直升機(250 架UH-1 與9 架CH-37),1 年後就增加到近800 架。除了直升機部署數量不斷增加,新型號的“休伊”也陸續投入戰場。
為改善UH-1B 擔任炮艇角色時面臨的航速與航程不足問題,貝爾公司在1963 年底推出採用540 型蹺蹺板式旋翼的UH-1C 炮艇專用機,動力系統雖與後期型UH-1B 相同,但藉由新旋翼可有更好的航速與機動性,燃油攜行量亦大幅提高(標準狀態燃油攜載量增加46.5%,超載狀態增加79.2%),還安裝了飛行員裝甲座椅,自1965 年9 月開始交付使用。
▲ “休伊”家族在越南扮演了多種角色,照片為機頭安裝 M5 40 毫米榴彈炮塔,兩側安裝 M3武器 × 系統(24 管 2.75 英寸火箭發射器)的UH-1C 炮艇直升機。不過“休伊”只在 1965—1967 年年底前承擔炮艇機任務,此後逐漸被機動性與生存性更好的AH-1G“眼鏡蛇”取代。
而為擴充套件“休伊”直升機的運用彈性,美國陸軍在1960 年與貝爾簽訂發展機身加長型的合約,編號UH-1D,貝爾內部稱為205 型。UH-1D 動力系統與UH-1B/C 相同,但拉長的乘員艙增加了57.3% 可用容積,運載能力提高到12 名士兵或6 副擔架(外觀識別點為貝爾205 系列的側機門有兩個窗戶,早期的貝爾204 側機門則只有一個窗戶)。
▲ 貝爾公司位於德州沃斯堡的 Hurst 工廠生產線在1967 年的高峰時期每月可生產 160 架 UH-1,由此可看出美國陸軍對這款直升機的需求程度。
美國陸軍從1963 年8 月開始接收UH-1D,先以此換裝本土早先使用CH-34 的單位,稍後駐越南單位也陸續換裝。接下來從1967 年9 月又開始接收UH-1D 的動力強化改良型——改用1400 軸馬力T53-L-13 發動機的UH-1H,後來也有不少UH-1D 升級到UH-1H 標準。
UH-1D/H 放大的機艙帶來了更大的操作彈性,很快就成為越南戰場上的運輸主力,佔駐越UH-1 系列總數的75% 以上,機身較小的UH-1B 則逐漸退居二線,至於UH-1B/C 炮艇機的角色,則從1967 年底起陸續被機動性與生存性更好的專業攻擊直升機AH-1G替代。
▲ 貝爾 205 系列的 UH-1D/H 擁有拉長的乘員艙,也帶來更大的運用彈性,逐漸替代早期的 UH-1B 成為越南戰場的空中機動骨幹。照片為正降落在著陸區準備收容步兵的 UH-1D 機隊。
“休伊”直升機在越南的活躍程度,從貝爾公司“休伊”生產線的產量變化就可看出端倪,貝爾在1963 年平均每月交付20 架“休伊”,短短4 年後的1967 年,便達到月產160 架的驚人數字。總計貝爾公司1957—1975 年共建造了10 005 架“休伊”,美國陸軍訂單便佔了9216 架,其中近7000 架在1962—1975 年間先後被部署到越南,佔同時期所有在越南服役的美軍直升機總數59.3%,使用數量之大與運用範圍之廣,充分說明了“通用”直升機這個詞的涵義。
(全文改編、摘錄自《“黑鷹”全能直升機的特性、裝備和發展史》一書)
▼ 推薦閱讀
《“黑鷹”全能直升機的特性、裝備和發展史》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本書生動講述了“黑鷹”直升機的特性、裝備和發展史。“黑鷹”直升機由美國西科斯基飛行器公司研發生產,其採用了四旋翼、雙發動機的機構,並由於其優秀的表現衍生了多個版本,總共生產了4500多架,是世界上生產數量最多的直升機。
本書除了介紹“黑鷹”直升機的研發歷史、特性特點、服役歷史之外,還對其衍生版本進行了詳細描述。例如為美國陸軍特製的“黑鷹”特戰型直升機、美國空軍“鋪路鷹”特戰直升機、為空軍研製的“海鷹”與“大洋鷹”反潛直升機。豐富的家族成員延續了“黑鷹”直升機在海陸空不同協同下的作戰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