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寫了一篇主流戰略轟炸機對比,對於美俄兩家所擁有的“戰略空軍三劍客”,以及處於第一梯隊的定位大家沒有太多疑問。但是對於最新的轟-6N定位在準戰略轟炸機還是有點異議,當然這畢竟是一款源於上世紀50年代技術產品,雖然改進了很多個版本但萬變不離其宗有爭議是很正常的。
對於這樣的差距中國軍工比誰都急,因此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已經開始了下代遠端轟炸機的研製,其產生的成果就是轟-6I、轟-8(4發/8發兩個版本)。在正式列舉之前還是先來一組世界主流戰略轟炸機對比圖,高矮胖瘦一目了然同樣也很直觀判效能差距。
綜合性能最強大的美國B-2個頭最小,但這畢竟是跨代產品屬於隱形轟炸機,最吸引眼球的反而是俄羅斯圖-160“槍騎兵”,俄方暱稱白天鵝。
對比圖
除了橫向尺寸對比外再來一張俯視對比圖,這個比例並一定準確但基本反映出各型飛機的大小特徵,可能是這麼多飛機集中在一張圖片上的原因看起來有點纖細。和上圖相比下圖中間的轟-6顯的特別小,看起來比B-2更瘦弱,其實這就是兩者長寬比不同產生的視覺差,不過不要緊下面給點基本效能介紹供大家參考。
俯檢視
美國戰略空軍三劍客:
B-52“同溫層堡壘”戰略轟炸機,1955年服役,機長48.5米、翼展56.4米、機高12.4米、最大起飛重量220噸、最大航程16232千米、作戰半徑7210千米。由於美國目前對外軍事行動能全面掌握制空權,再加上修修改改B-52也有很多版本可以實現防區外打擊,沒什麼對手就乾脆準備再服役到2025(或者更久)。
B-52“同溫層堡壘”戰略轟炸機
B-1B“槍騎兵”戰略轟炸機,1986年服役採用可變後掠翼佈局,是目前美國空軍的主力戰略威懾力量。機長44.5米、翼展41.8米(全展開)/24.0米(全後掠)、機高10.4米、最大起飛重量216噸、最大航程12000千米、作戰半徑5500千米。
B-1B“槍騎兵”戰略轟炸機
B-2“幽靈”隱形戰略轟炸機,1997年服役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型隱身戰略轟炸機,航程高達1.2萬千米經過空中加油完全可以實現全球到達、全球摧毀能力。什麼都好就是價格太高,以美國這麼財大氣粗也只不過生產了21架(單價成本24億美元)。機長21.0米、翼展52.4米、機高5.18米、最大起飛重量170噸、最大航程12000千米、作戰半徑5000千米以上,不高但胖所以載重量並不低。
B-2“幽靈”隱形戰略轟炸機
隨後就是俄羅斯版戰略空軍三劍客。
圖-95“熊”式戰略轟炸機,1956年服役對標美國B-52轟炸機,也是飛行速度最快的螺旋槳飛機。熊雖然比較老了,但目前還是俄羅斯戰略打擊力量的主力之一,畢竟這種裝備不嫌多。機長49米、翼展(全展開)50米、高度12.12米、最大起飛重量188噸、最大航程約15000千米、作戰半徑6400千米。
圖-95“熊”式戰略轟炸機
圖-22M“逆火”戰略轟炸機,1976年服役採用可變後掠翼設計,當年可是架在各國腦袋上的核利劍。特別對於美軍的航空編隊,可以掛載大威力反艦導彈實施飽和攻擊不怕才怪。機長42.46米、翼展34.28米(全展開)/23.30米(全後掠)、高度約11米、最大起飛重量126噸、航程約7000千米、作戰半徑2400千米以上。
圖-22M“逆火”戰略轟炸機
圖-160“海盜旗”戰略轟炸機,俄羅斯暱稱“白天鵝”1987年服役,對標美國B-1B同樣採用可變後掠翼設計。可以在防區外發射遠端巡航導彈進行各種攻擊,是俄羅斯最先進的戰略轟炸機也是大家印象最深刻最想擁有的機型。機長54.095米、翼展(全展開)55.70米/(全後掠)35.60米、高度13.2米、最大起飛重量275噸、最大航程16000千米、作戰半徑7300千米以上。
圖-160“海盜旗”戰略轟炸機
講完美俄各自三劍客外還得回到我們的轟-6轟炸機,原型是仿自蘇聯50年代技術的圖-16中程轟炸機,從1969年服役起算也有半個世紀。由於原始設計上的制約雖然經過多次改進,以最新的轟-6N為例也只能勉強達到準戰略轟炸機的標準,載彈量約10噸、航程接近1萬公里(亞音速)。
轟-6N轟炸機
原來困擾轟-6航程不足、載重不夠的問題其實早就已經發現,上世紀70年代也已經進行了換髮(斯貝發動機),擴大機體加裝發動機的方式進行升級。研製確認了三個版本:轟-6I、轟-8四發版、轟-8六發版,不過除了轟-6I外其他兩款未能走下圖紙。
轟-6升級改型
1978年1月轟-6I實現首飛,在機翼根部及左右機翼中段各加掛一臺“斯貝”渦扇發動機。換髮後的轟-6I航程從5000多公里直接達到8000公里,載彈量從3噸變成6噸,總油耗增大但發動機壽命從800小時直線提升到6000小時。四發當然比兩髮油耗大同樣也帶來效能上的巨大提升,不過由於空軍認為油耗及維護使用成本增大不划算雖然就沒戲了。
轟-6I至少從資料上看已經達到幾十年後轟-6K“戰神”的水平,就是可惜了。
轟-6I轟炸機
隨後還有一款大改的轟-8遠端戰略轟炸機方案,完全就是轟-6放大版和殲-8的設計異曲同工,這也是當時軍工能想到最穩妥的升級方式,細分為四發主方案以及六發備選方案。四發主方案採用910甲渦扇發動機,六發備選方案採用美國JT-3D渦扇發動機(波音707客機發動機)。
轟-8遠端戰略轟炸機4發方案
轟-8遠端戰略轟炸機6發方案
轟-8原計劃於1979年投入量產,不過剛好碰到另一個運十項止正在進行中,然後各種資源就都優先進行保障。同時由於預算不足而且斯貝發動機的中國產化一直未能完成,種種原因最後導致轟-8專案難以落 地,也讓中國遠端戰略轟炸機落後數十年。不過軍工一直在趕超相信不久就有新產品問世,在上面對比圖中能找到一個真正屬於我們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