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國內軍事雜誌《兵工科技》2019年第24期刊登了一篇名為《蘇-27系列飛機在中國的發展》的文章,首次披露了蘇-27系列飛機在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中的詳細裝備情況,目前裝備數量已超過600架,超越俄羅斯成為裝備該系列飛機最多的國家。

中國裝備的蘇-27系列飛機,包括原裝蘇-27、中國產化的殲-11及改進型殲-11B/BS、蘇-30MKK、蘇-30MK2、殲-15、殲-16,以及最新購買的蘇-35等。

“906”工程——引進蘇-27

經過兩輪艱苦的談判,1990年12月28日中蘇兩國簽訂了政府間協議,確定蘇聯向中國出口24架蘇-27飛機及配套的武器彈藥及相關裝置,並進行必要的人員培訓。

1992年5月30日,中國從蘇霍伊設計局直接引進的2架二手的蘇-27U B飛機率先飛抵蕪湖機場,拉開了蘇-27飛機在中國服役的序幕。1992年8月6日,俄方根據購機合同交付了新生產的第一批12架蘇-27,同年11月25日,剩餘的12架蘇-27飛機交付,至此蘇-27第一團正式成軍。

經過2年多的談判,1995年12月,中俄雙方達成了再次引進22架蘇-27飛機的協議,這批飛機的狀態與第一批基本類似,僅在座艙中加裝了基於格洛納斯系統的A737全球定位裝置。同時,雙方基本達成轉讓蘇-27飛機生產技術的共識。1996年4月和7月,第二批共22架蘇-27SK/UBK飛機抵達中國廣東某基地,正式裝備空2師6團。同年12月,中俄雙方正式簽訂引進蘇-27生產線的協議。根據合同,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屬下的瀋陽飛機制造公司在15年時間內製造200架蘇-27,其中第一批蘇-27的機體全部由阿穆爾河畔共青城飛機生產聯合體提供,以後批次的機體逐步過渡到中國自主製造,但俄羅斯仍然提供全部200架飛機所需的發動機、雷達及電子裝置、機載武器。

中國產化——殲-11的誕生

1998年12月16日和25日,沈飛公司利用俄方提供的高散件組裝的首批2架蘇-27SK飛機先後首飛上天,經過嚴格的飛行測試後入役空2師,進一步加強了“南疆利劍”的實力。經過601所和沈飛公司的共同努力,2001年12月,機體完全由中方自行組裝的中國產化蘇-27飛機通過驗收,標誌著蘇-27飛機正式完成了中國產化任務。至2006年,沈飛公司共分4個批次生產了105架中國產化的殲-11飛機,並交付空軍航空兵部隊使用。這些飛機與原裝蘇-27SK飛機的狀態基本一致,作戰能力上也並無顯著的差異。

在這段時間裡,為了保障蘇-27飛機飛行員的訓練,中國又從俄羅斯進口了28架蘇-27U BK飛機,並將其全部裝備於空33師。

蘇-30的引進與殲-11的改進

進入21世紀以後,島內割據勢力新入列的F-16A/B、Phantom2000-5和IDF飛機陸續形成作戰能力,其中Phantom2000-5和IDF飛機甚至裝備了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在超視距作戰能力和多目標攻擊能力上對我軍形成了壓倒性的優勢。

因此,在蘇-27飛機基礎上引進和發展相應的裝備成了當務之急。為此,90年代末,軍委領導提出從兩個方面入手解決這個難題。一方面,引進蘇霍伊設計局在蘇-27M的基礎上專門為我方研製的蘇-30MKK飛機。蘇-30飛機在蘇-27的基礎上加裝了空中受油裝置,更新了雷達和火控系統,在對空作戰上首次具備了使用R-77主動雷達制導中距空空導彈的能力。在對地作戰方面N001VE雷達首次具備了制導空對地導彈、鐳射制導炸彈、電視制導炸彈等的能力。該機於2000年首次裝備空3師9團,成為了新世紀人民空軍的一把利劍。

蘇-30MKK的批量入役極大地改善了我軍在東南沿海地區的空中作戰態勢,此後海航部隊還專門引進了一批強化了對海作戰能力的蘇-30MK2,並裝備“海空雄鷹團”,使其具備了遠端對空和對海雙重精確打擊能力。

另一方面,601所和沈飛公司緊密合作,在蘇-27飛機中國產化的基礎上加快了改進改型的步伐,開展了殲-11B/BS飛機的研製工作。

2001年專案正式立項,2003年12月6日殲-11B飛機首飛,經過數年的試飛,2006年開始交付部隊。殲-11B最大的特點就是採用中國自行研製的脈衝多普勒雷達和綜合火控系統替代原來蘇-27S K飛機比較簡陋的雷達和火控系統。同時還採用了1平3下的綜合顯控系統。武器方面換裝了中國產PL-12和PL-8B空空導彈,超視距作戰能力有大幅度的提高。

殲-11BS則是在殲-11B的基礎上,吸收了蘇-27UBK飛機特點研製的雙座戰鬥/教練機,而且換裝了中國產數字式電傳系統,明顯提升了飛機的控制能力。殲-11B/BS(01批殲-11B除外)飛機還換裝了中國產太行發動機,提升了飛機的自主保障能力。此後,經過幾年的調整和系統成熟,克服了發動機系統故障、電傳系統故障等大大小小的問題後,殲-11B/BS飛機終於成為了海空軍航空兵部隊的主力機種,與對岸空中力量的抗衡能力大幅增強,臺海上空制空權的天平開始向著我方傾斜。

多用途的殲-16

2008年殲-16飛機正式立項,2011年10月17日首飛,2014年開始小批量生產並交付部隊試用。目前,殲-16飛機已經大批量投產並裝備海空軍航空兵部隊,成為向攻防兼備型空中力量轉型的明顯標誌,也為在可能發生的維護祖國統一的鬥爭中發揮拳頭作用奠定了物質基礎。

中國首款艦載機殲-15

21世紀初,通過民間公司的運作,中國成功地從烏克蘭引進了1143.6型航空母艦。作為航母配套工程,艦載機專案正式啟動。601所在從烏克蘭引進的T-10K原型機基礎上提出了類蘇-33的方案,而611所則在殲-10飛機的基礎上提出了殲-10海改的方案。

經過方案對比競爭,2007年611所的方案中標。經過2年的研製,2009年8月31日,殲-15陸上首飛成功。2012年9月23日,殲-15在遼寧艦航母上順利完成阻攔著艦和滑躍起飛。與蘇-27SK相比,殲-15飛機參照蘇-33的設計採用了三翼面佈局,大幅度提高了低空低速狀態下飛機的升力係數,為上艦創造了條件。同時,殲-15飛機還充分利用了殲-11B/BS飛機的研製成果,雷達、火控和飛控系統的水平基本與之相當。具備了較強的對空、對海遠端精確打擊能力,使得遼寧艦航母的綜合作戰能力比其姐妹艦——俄羅斯海軍的庫茲涅佐夫號有了明顯的提升。

四代半的蘇-35

2018年2月7日,中國空軍網曾釋出訊息,空軍蘇-35戰機近日飛赴南海蔘加聯合戰鬥巡航任務。3月25日,中國空軍新聞發言人申進科大校釋出訊息,中國空軍近日組織轟-6K、蘇-35等多型多架戰機飛赴南海,實施聯合戰鬥巡航。時隔一個多月,蘇-35再赴南海,參加聯合戰鬥巡航任務,這足以證明蘇-35在中國空軍中的地位。

這是因為蘇-35擁有兩大法寶:一是具備制空作戰和對地、海面目標精確打擊能力,即多用途作戰能力;二是遠端遠海作戰能力,即作戰半徑大。

最新評論
  • 1 #

    蘇27被以色列打的吃土

  • 2 #

    蘇27家族和al31.奠定了中國空軍現代化基礎。從此,中國空軍進入三代機時代

  • 3 #

    蘇27吹過了,歷史上有過實戰成功例子嗎?好像沒有。巴倫支手術刀不算,那不是設計功能

  • 4 #

    中國空軍,從無到有,從國外購買到仿製到自主研發,現在的空軍實力僅次於美國俄羅斯,中國人真的了不起的

  • 5 #

    不可否認,俄羅斯蘇式戰機的引進為中國空軍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 6 #

    外形氣動佈局裝置冗餘度蘇27當之無愧當時最優秀的戰機!

  • 7 #

    殲16要多造一些!這飛機太好了!殲31也要開足馬力製造!雖然航程比f35略短!但速度更快一點,有的一拼,我們是防禦性航母!無所謂

  • 8 #

    啥時候能搞到美製戰機,取長補短

  • 9 #

    中俄友誼,源源流長。

  • 10 #

    如果俄羅斯下一代出不來。蘇27系列要飛到2050。

  • 11 #

    中國工業還是落後、為什麼?

  • 12 #

    希望以後是殲20滿天飛,千萬別再引進蘇57了!

  • 13 #

    終於承認殲11不是自主研製的

  • 14 #

    不容易 這幾十年的差距想追上真的不容易 希望從殲20開始能勉強同步吧

  • 15 #

    蘇聯以前的飛機都比較好~

  • 16 #

    再好的戰鬥機沒有綜合系統也不行,比如說預警機,衛星等。美國俄羅斯的飛機單打獨鬥俄羅斯完勝。

  • 17 #

    要趕緊升級殲11早期生產型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航母蒸汽彈射有多難?兩條氣缸難倒全世界,特種鋼沒幾個國家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