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人類發明了火炮,在戰場上就少不了它的身影。在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兩次世界大戰中,火炮更是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火炮也因其重要的戰場作用而被譽為“戰爭之神”。對於部隊來說,炮火支援當然是多多益善,一般來講炮兵都會部署在戰線後方,前線部隊根據需要來呼叫炮火打擊。這個模式本身沒什麼問題,不過當前線部隊需要快速而直接的支援,或是通訊不暢時,前線部隊就只能依靠自己手中的火力。為了加強前線部隊的火力,相對輕便適合伴隨步兵部隊作戰的步兵炮就應運而生。
德國Ie.IG18步兵炮
德國的Ie.IG18步兵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Ie.IG18就是德國國防軍的標準步兵炮,Ie.IG18步兵炮口徑為75毫米,其作為步兵炮有非常明顯的外觀特徵,那就是炮管很短。對於配屬前線步兵用於直接火力支援的步兵炮來說,射程並不是特別重要的指標,能夠有足夠的威力就行了。同時,採用更短的炮管有利於降低步兵炮的重量,Ie.IG18的戰鬥全重約為400千克,只需要騾馬就可以進行牽引,必要時也可由人力進行短距離的運輸。
沒有加裝炮盾的Ie.IG18步兵炮
說起來Ie.IG18和中國軍隊還有著一些緣分,1930年代中德合作時期,中國軍隊按照德國的訓練標準改變組建了一部分德械師,這些部隊自然也裝備了德國武器。在這其中,教導總隊以及87師裝備了Ie.IG18步兵炮。當時中國總共從德國進口了60門Ie.IG18步兵炮,不過在隨後殘酷的戰鬥中,由於得不到補充,這些步兵炮很快就損失殆盡。
日本的九二式步兵炮說到步兵炮,就不得不提及我們更加熟悉的一款——日本的九二式步兵炮。在二戰期間,日本大量裝備了92式步兵炮,用於補充重火力的不足。在中國戰場上,由於中國軍隊的裝備水平較差,缺乏火炮,所以在日軍就92式步兵炮面前吃了不少苦頭。92式步兵炮的口徑為70毫米,相比於Ie.IG18要更為輕便,全重僅為212千克,不僅騾馬、甚至人力就可以輕鬆牽引,而且還可以直接進行拆解由士兵揹負運輸,這就使得其有著絕佳的地形適應能力,只要是人能到的地方,就可以部署92式步兵炮。
92式步兵炮也曾在中國軍隊中服役,在抗日戰爭期間繳獲得來92式步兵炮自然是會被使用,但畢竟沒有專門的炮彈供應,所以繳獲的炮彈一用完這門炮基本也只能毀掉了。92式步兵炮真正大規模裝備中國軍隊是在抗日戰爭結束之後,蘇聯紅軍就向我軍轉交了繳獲自關東軍的92式步兵炮,再加上有了一定的炮彈生產能力,使得92式能夠長時間地在軍隊中作戰。在淮海戰役中,陳毅就曾說過:“淮海戰役的勝利,要感謝兩樣東西:支前民工的小推車和大連兵工廠的大炮彈。”這裡的大炮彈其中就有92式步兵炮的70毫米高爆彈,這也證明了當時92式步兵炮確實是我軍的重要支援武器。甚至直到抗美援朝戰爭中,92式步兵炮也依然廣泛裝備於志願軍中。
步兵炮相對於迫擊炮的優劣勢既然是步兵的一線支援武器,那麼迫擊炮就和步兵炮在定位上有所重合,相比於迫擊炮,步兵炮威力更大,而且射擊精度更高 並且既可以進行直瞄射擊,也可以進行大仰角的曲線射擊。而劣勢也很明顯,雖然相比於大口徑的榴彈炮步兵炮可以說是超輕,但依然達不到迫擊炮的水平,在機動性上還是迫擊炮更勝一籌。而且迫擊炮在射速上更有優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威力上的不足。所以在有了火箭筒、無後坐力炮這種直瞄武器與迫擊炮形成互補後,步兵炮就被逐步淘汰了。
結語步兵炮作為一款步兵支援武器,為了能夠取得足夠的機動性,而有著射程較近、反裝甲能力弱、自身防護差等缺點,但它確實起到了補充前線步兵火力的作用。在反步兵方面,步兵炮有著非常良好的表現,不過隨著裝備技術的發展,步兵炮很快就被其他裝備取代,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