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12月24日,俄羅斯一架尚未交付部隊的T-50戰鬥機在阿穆爾河共青城附近墜毀,駕駛員安全跳傘獲救。這架墜毀的戰鬥機按新聞報道編號是T-50,意味著還不是全狀態的俄羅斯給予厚望的下一代隱身戰鬥機SU-57,而且尚未服役。這次墜毀事件對本就不順利的SU-57計劃蒙上一層陰影,使這種被各國軍事專家嘲笑為根本不隱身的”隱身戰鬥機“的實際服役時間不知道要拖到何年何月。

莫斯科航展上的SU57四機編隊

1997年首飛,2005年形成戰鬥力的F-22隱身戰鬥機創造了世界戰鬥機效能的標杆,對世界各國空中作戰勢態提出了空前挑戰。各航空大國不得不研發類似的下一代戰鬥機才能在下一場空戰中有所勝算。俄羅斯作為另一個“超級大國”也必須開發自己的隱身戰鬥機。經歷了多場動盪和坎坷後,俄羅斯的PAKFA計劃跌跌撞撞20年得出了SU-57戰鬥機這一結果。

滑行中的SU-57

SU-57在2010年首飛,領先於世界第三種隱身戰鬥機殲-20差不多一年,但殲-20已經在近年批量生產並已經進入部隊正式服役,而SU-57還在試飛當中,生產型飛機遲遲未能投入批量生產。在此暫不去分析SU-57遲遲不能服役的各種背景問題,只從軍迷和外觀的角度聊下SU-57是否能稱為一種“隱身戰鬥機”。

053號原型機

SU-57甫一亮相,就被稱為“拍扁的SU-27”,尤其在發動機佈局上,SU-57完全繼承了SU-27的方式,發動機艙間隔很大,中間形成巨大的凹陷。雖然這樣有利於這部分機體產生升力,也容易佈置彈倉。但必然會增加更多的雷達反射面積。而且SU-57的進氣道沒有類似F-22或殲-20的彎曲設計,無法遮擋發動機葉片,從這點來看,SU-57的隱身設計就很不合格。

照搬SU-27的機腹

再看看同一角度的F-22和殲-20,機腹和機背設計都是儘量採用平面,減少凸起和凹陷,儘量降低雷達反射。而且F-22和殲-20的兩臺發動機間隔很小,減少機身寬度,同時在這樣的設計下還能容納機腹和兩側彈倉。就不用多說SU-57的設計偷懶到何種地步了,哪種佈局方式用的多就是對的,這個估計沒人反駁。

殲-20的機腹

再看SU-57的尾部,全動式雙垂尾,平尾支撐結構遮擋發動機噴口,這些起碼的隱身設計都有。但發動機後段和噴口沒有隱身設計,伸出的長長尾椎,又全面破壞了前述幾個措施帶來的好處。殲-20的情況類似,沒有采用二元噴口這種更利於隱身的設計方式,發動機艙的凹陷也比較明顯,但這主要還是由於發動機效能不給力而不得已為之,新設計的中國產高效能發動機已經箭在弦上,單純對機尾做修改也不難。F-22在這方面就完全領先了,二元向量噴口被垂尾和平尾全面包圍,隱身效果最好,飛行效能損失也不大。

052號原型機尾部

俄羅斯人可能會用SU-57的噴口是全向向量噴口而不得不在周圍留下較大空間來掩飾,但這也說明SU-57在設計時還是抱著把超機動近距離格鬥能力擺第一而不是隱身效能的思路。這代表了SU-57在設計思想以及對下一場空戰的方式預判上就已經落後。而伸出的長長尾椎,純粹是設計上的偷懶。

起飛中的054號原型機

從這個角度還可以看到,SU-57機頭附近各個感測器的突起甚多,且沒有隱身修型,這也是其感測器整合水平不夠,或是設計不周造成的。

F-22的綜合作戰能力依然是世界第一

從F-22,殲-20,乃至暴風雨,歐洲下一代戰機的各種圖片對比都可以看出,SU-57的設計從思路上就與下一代空戰即是隱身空戰的想法相去甚遠,或是顯得無能為力。俄羅斯吃完前蘇聯的老本後在航空科技水平上已經倍顯疲態,SU-57從全機來說完全拿不出一個令人眼前一亮的新技術或是新概念,這個專案到底能走向何處,大家拭目以待。

SU-57的外形總是給人很不協調的感覺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建國至今,只有這兩個省會城市,從未獲得過驅逐艦的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