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誠然,大家提到了B-2首先會想到是一架飛翼佈局的隱身轟炸機。

現在問題來了——飛翼佈局到底是不是B-2轟炸機的隱身良方?或者說飛翼佈局是不是真的像很多人認為的樣子是隱身飛機的最終形態?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是如果細緻的琢磨一下就會發現事情遠遠不像想象的那麼簡單。

先說為什麼引出上面論斷的理由——世界上現在有很多的隱身飛機,採用B-2這樣佈局的沒有幾款。

現在看到的大多數五代機實際上都是常規佈局的隱身飛機,而老一代的F-117從本質上也並不是飛翼佈局。

那麼為什麼就將B-2的飛翼佈局作為了隱身飛機的標誌呢?顯然——這樣的判斷是不嚴謹的。

而從隱身效果的本質來說,類似於米歇爾超級飛翼這樣的小飛機其實其雷達訊號還是很大的。

但為什麼很多人是特別相信飛翼佈局是一種很好的隱身方式呢?主要的原因來自於這種佈局足夠科幻。

從B-2的RCS來看:

B-2的“隱身”也並不是無懈可擊的,在垂直於機翼外緣的方向上B-2的雷達特徵也是特別的突出。

但是要注意的是飛機的飛行並不是永遠正面對著雷達飛。以俄羅斯為例,其大型的防空搜尋雷達分佈在整個國境線邊緣

其內部長期執勤的雷達站達到數百個之多

而且還不算數以千計的臨時開啟的移動雷達裝置。在這種條件下,B-2如果僅僅有依靠飛翼佈局進行隱身是完全不切實際的。

那麼——隱身飛機的隱身要素主要在哪裡?

隱身蒙皮的設計!

實際上美國在芝加哥的工業和科技博物館中並沒有避諱的對B-2隱身關鍵技術進行展出。

在博物館重有一塊B-2飛機的內部蒙皮材料,這個蒙皮取自B-2替換下來的部件。

從結構上看,蒙皮分為三層:

表層的石墨基透射層,內部六邊形蜂窩狀的腔體結構和底部的吸收層。這三層結構形成了隱身飛機最關鍵的吸波蒙皮結構。當雷達波進入透射層的時候,大部分高頻無線電波被吸收。而中長波無線電波會進入腔體中形反覆反射消耗大部分能量,最後殘餘的能量被底部的吸收層進行吸收。

利用蒙皮結構的吸收實際上才是真正能夠讓隱身飛機最大的消耗電磁波的方式。這種方式並不一定需要飛翼外形就可以實現。

當然了,這個隱身蒙皮的技術咱們也吃透了。

目前谷內有專門的廠家在生產各種隱身蒙皮材料。

所以說,目前大家看到的很多隱身飛機雖然不是飛翼佈局,但同樣並沒有太大的影響其隱身效果。

同時,這種蒙皮,也大量的應用於各種巡航導彈和無人機中。

同樣,這些導彈和無人機也並沒有採用“飛翼佈局”。

那麼,話說回來?為何B-2採用的是飛翼佈局呢?這種佈局到底有什麼好處?

仔細看B-2的結構圖,其機翼內部大部分都是中空的燃料箱,為了能具備11000公里的航程,B-2在郵箱中能夠裝入81650至90720公斤的燃油,也就是說這架飛機最多可以攜帶90噸油上天。

裝這麼多的油料,必然需要巨大的儲油空間,那麼飛翼佈局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同樣類似於B-52這樣的轟炸機,也是設計了極其寬大的機翼——原因並無其他,僅僅是為了能夠儘量多的裝入燃油。

所以說,對於“裝油”這一命題來說,飛翼才是有著最大的優勢的。

回頭去看B-52 是不是覺得其細長的機身實屬沒有必要了吧?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在30公里高度以5馬赫速度飛行,長劍100導彈出自凌雲超燃動力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