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近日,中航釋出的中國戰鬥機簡歷中在未來艦載機的一欄選用了殲-31的外型輪廓圖片,於是引發了對中國下一代艦載機競標殲-31已中標的猜測,但是,無論是從技術戰術指標還是從適用經濟的角度來看,殲-31想要轉正並獲得中國下一代競標勝利,其仍然還有很長很長的道路要走。

1.無處尋心轉正難

殲-31第一架驗證機使用了兩臺RD-33渦扇發動機,該發動機為蘇制米格-29戰鬥機標配,由克里莫夫設計局研製,其推力為50千牛,加力推力為81.4千牛,最大加力油耗率高達2.09,發動機推重比(按幹品質計算)為7.87.雖然該發動機高速效能較為突出,但是其維護性和使用壽命都較短,就技術性能而言,其已經步入後塵。而殲-31的第二架驗證機疑似使用了兩臺中國產渦扇13發動機,該發動機由貴飛在RD-33的基礎上進行仿製改造的中等推力軍用渦扇發動機,雖然在零件和部分結構上進行了優化,使用壽命和部分效能有所提升,但是其實質並沒有發生改變,效能上的提升十分有限。而由於特殊的政治原因,目前中國無法獲得西方同類型中較為優秀的中型戰鬥機使用的軍用發動機,目前殲-31可選用的發動機有且僅有兩款。

相比之下,F-35使用的,也是世界上唯一可以滿足F-35效能要求的發動機就是普惠公司研製的F119-PW-100發動機,F119-PW-100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型推重比超過10的航空動力系統。F135發動機採用與F119發動機基本相同的核心機。為提高推力,增加了發動機的空氣流量和涵道比,提高了發動機的工作溫度;為了獲得短距起飛和垂直著陸能力,垂直起降型增加了新穎的升力風扇、三軸承旋轉噴管、滾轉控制噴管。其3級風扇採用超中等展弦比、前掠葉片、線性摩擦焊的整體葉盤和失諧技術,在保持原風扇的高階壓比、高效率、大喘振裕度和輕品質的同時,將風扇的截面面積增加了10%-20%。6級壓氣機與F119發動機的基本相同。F-35使用的F-135發動機擁有中間推力104.4千牛,最大加力推力高達155.7千牛,發動機推比為10.5的強悍效能,並且在使用壽命和維護性方面都要明顯高於殲-31可以選擇的發動機型別。

F-135發動機是目前世界上技術水平最高的軍用發動機

2.殲-31難以對F-35形成壓倒性優勢

隨著五代機在全球範圍內的擴散,中國下一代艦載機的直接作戰物件便是美製F-35B/C,就硬性指標而言,無論是航程和載彈量甚至是對於五代機最重要的隱身能力而言,F-35都要比殲-31更勝一籌。F-35的隱身設計借鑑了F-22的很多技術與經驗,其RCS(雷達反射面積)分析和計算,採用整機計算機模擬(綜合了進氣道、吸波材料/結構等的影響),比F-117A的分段模擬後合成更先進、全面和精確,同時可以保證機體表面採用連續曲面設計。該機的頭向RCS約為0.065平方米,比蘇-27、F-15(空機前向RCS均超過10平方米)低兩個數量級。由於F-35武器採用內掛方式,不會引起RCS增大,隱身優勢將更明顯。五代機的隱身能力不僅僅是指在電磁環境下的低可探測性,還包括紅外以及在可見光的強幹擾能力,在紅外隱身方面,從一些資料可推斷出該機在推力損失僅有2%-3%的情況下,將尾噴管3-5微米中波波段的紅外輻射強度減弱了80%-90%,同時使紅外輻射波瓣的寬度變窄,減小了紅外製導空空導彈的可攻擊區。F-35的隱身設計,不僅減小了被發現的距離,還使全機雷達散射及紅外輻射中心發生改變,導致來襲導彈的脫靶率增大。

F-135發動機的隱身噴口

這樣該機的主動干擾機、光纖拖曳式雷達誘餌、先進的紅外誘餌彈等對抗裝置也更容易奏效。根據有關模型進行計算,取F-35的前向RCS為0.1平方米,與10平方米的情況比較,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前者的超視距空戰效能比後者高出5倍左右。所以F-35的隱身設計處理是先進,可靠成熟而且是系統化的。而殲-31就目前的公開資料表明,其隱身措施只有外型設計隱身者這一塊,在紅外,可見光,甚至是吸波材料這一塊基本屬於空百。而這樣所帶來的隱身效果十分有限,雖然殲-31的外型尺寸比F-35小,但是其實際的隱能力還是非常有待考量的。

另外在電子系統方面,F-35也表現出了非常高的水準。F-35有四大關鍵機載電子系統——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的AN/APG-81有源相控陣雷達和光電分散式孔徑系統(EODAS)、英航宇系統公司的綜合電子戰系統及洛-馬公司的光電瞄準系統(EOTS)。 其中EODAS由分佈在F-35機身的6套光電探測裝置組成,可實現360°的環視視場,影象投射到頭盔面罩上,使飛行員能通過自己的眼睛,“穿透”各種障礙看到廣域外景影象。EOTS則是一個高效能的、輕型多功能系統,包括一個第3代凝視型前視紅外(FLIR)系統,可以在防區外距離上,對目標進行精確探測和識別。 此外,EOTS還具有高解析度成像、自動跟蹤、紅外搜尋和跟蹤、鐳射指示、測距和鐳射點跟蹤功能。

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的AN/AGP-81型主動電子掃描陣列雷達是所有型號的F-35通用的。這種具有隔行掃描邊搜尋邊跟蹤功能的雷達,使得F-35的飛行員可以在探測、確定、以及對固定的和移動的地面目標進行武器制導的同時對付敵人的戰鬥機或者是低空飛行的直升機。AN/AGP-81型雷達的探測距離接近現有雷達探測距離的三倍,並能夠向飛行員提供超高解析度的合成孔徑雷達影象。

F-35配備的AGP-81雷達

而殲-31在其兩架驗證機上都沿用了殲-15/11B的電子系統,目前還沒有可靠資料表明沈飛在為殲-31專門開發其下一代的電子和飛控系統,雖然殲-20的電子系統已經達到了世界五代機的一流水準,但是由於殲-31與殲-20的外型尺寸差異較大,其適裝性值的讓人懷疑。

最後便是對於艦載機而言尤為重要的載彈量和航程。據沈飛的官方資料表明,殲-31的最大載彈量接近8噸,這與F-35的最大7751公斤的載彈量基本持平,但是如果在全隱身模式下,殲-31的可攜帶載彈量以及任務多樣性就要比F-35遜色很多。由於尺寸較小,殲-31並沒有設計側彈倉,只有一個機腹主彈倉,其標準模式可攜帶4~6枚空空導彈或者單獨兩枚空艦導彈。而F-35則巧妙的設計了兩個立體式分彈艙,其不僅有效的使彈艙空間最大化,還保證了空間的高利用率。F-35在標準空戰模式下可攜帶6枚空空導彈,而在反艦或者對陸模式時,除了攜帶兩枚空艦或者空地導彈還可以攜帶兩枚空空導彈用於自衛,其多工性以及戰場生存能力都較艦-31有顯著的優勢。另外由於F-35的機身尺寸比殲-31大,兩者在相同載荷時,F-35的載油量也要比殲-31大,這帶來的便是航程上的領先。

所以,無論是從技術層面還是戰術層面上,殲-31在正面F-35時處於明顯的劣勢。這明顯不符合中國下一代的艦載機技術需求。中國海軍不會冒著危險去選擇一款在未來高技術對手資訊體系化戰爭中基本毫無勝算的機種。殲-31實在是難擔中國下一代艦載戰鬥機的重擔!

3.最大的競爭對手殲-20

有關中國下一代艦載機殲-20與殲-31之爭不知已討論了多久,而對於殲-20無法上艦的最大擔憂便在於其龐大的機身尺寸和巨大的空重可能並不適合上艦。但是殲-20的翼展為12.88米,而殲-15的翼展高達14.7米,比殲-20還要長出1.82米;殲-20的機長為20.3米,而殲-15的機長為21.9米,同樣較殲-20高出1.6米;殲-20的總體尺寸比殲-15都要是略小的,竟然殲-15上艦沒有任何的問題,所以就殲-20因尺寸問題而無法上艦的說法是完全站不住腳的。

另外,雖然殲-20的最大起飛重量達到了前所未有的37噸(這比殲-15最大起飛重量33噸還要高出4噸)但是其帶來的顯著優勢便是在航程和載彈量的顯著提升,居官方資料表明殲-20的最大航程接近6000公里,這比殲-15的最大航程還要高出1/3(殲-15在不攜帶外掛副油箱的情況下最大航程為3750公里)大航程艦載戰鬥機對於整個航母戰鬥群的作戰效能的發揮有十分顯著的提升。航母戰鬥群的核心戰鬥力便就是其所搭載的艦載戰鬥機,大航程不僅意味著其可以對敵方實施縱深打擊,而且可以使航母戰鬥群最大限度的遠離交戰區從而保證航母本身的安全。另外還可以簡化空中加油等步驟從而使航母戰鬥群的出動任務效率提高。所以艦載機重型化所帶來的優勢是非常明顯的。

另外,中國的艦載機彈射技術正在高速發展中,樂觀估計在中國下一代航母中便能投入使用,而這時中國下一代的艦載戰鬥機的設計定型工作也基本結束,時間上基本吻合。艦載機彈射技術的使用根本上解決了殲-20的自重問題。所以殲-20由於自重過大而無法上艦的說法也是基本上站不住腳的。

殲-31想要真正轉正並獲得認可,通過中國下一代艦載戰鬥機選型這條道路明顯前途難卜。一方面,是其最大的核心問題發動機的選型在短時間內根本無法突破,不像殲-20的WS-15有國家立項的支援而且在更早的時候就已經就已經進行了技術預研。一般航軍用發動機的研製週期都在10~30年間,這在時間節點上根本無法滿足要求;另一方面,在各項指標都落後於直接作戰物件F-35的情況下,沈飛很難說服中國軍方為其伸出橄欖枝;最後,那便是殲-20。殲-20很明顯是更適合中國下一代艦載戰鬥機的選擇。並且,殲-20的總設計師楊偉院士就曾經明確表示過殲-20的下一步任務便是朝體系化,系列化方向發展。這已經暗示了殲-20作為中國下一代艦載戰鬥機的選型的巨大可能性。因此,殲-31想要獲得真正的轉正和認可,其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專業炮兵洗地知識,炮兵營一個彈藥基數要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