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在電影看炮兵對敵人開炮,就是不停的裝彈開火,然後鏡頭一轉,對方陣地火海一片,形象點形容就炮火洗地,但是在真實的戰場上,這種炮兵洗地背後是有著一套嚴謹的計算公式的,每一件武器的一舉一動都在資料和概率量化之下,計算炮兵射擊能力時,通常是以消耗一個彈藥基數為準,例如,152榴彈炮營共18門炮,一個彈藥基數共1,080發炮彈,122毫米榴彈炮是1404發,那一個彈藥基數的作用有多大?怎麼用的呢?
不同炮彈對不同的目標有不同的殺傷爆破效力。按照射彈散佈半數命中的公算,彈藥消耗量減半後乘炮彈殺傷爆破輻員所得之積在目標幅員一公頃面積內的百分比就是毀傷程度,毀傷敵隱蔽目標的幅員達20-25%以上時,即可使敵人暫時失去戰鬥力,達到壓制的目的,毀傷程度達50-60%以可使敵目標嚴重受到損傷,難以繼續戰鬥,從而達到殲滅的目的,炮兵火力襲擊的目標是各種各樣的,對暴露目標進行壓制射擊時,每公頃彈藥消耗標準很低,壓制一個裝甲自行炮連需炮彈450發,壓制牽引炮連僅240發,如炮彈改裝為無線電引信,對隱蔽目標的毀傷程度可提高一倍。
對前沿支撐點內的有生力量和火器進行炮兵火力襲擊時,其毀傷程度如要求為30%,每公頃面積上可能落炮彈222發(10000×0,3×2÷27=222.2),毀傷程度如要求為35%,則需炮彈259發;如要求為60%,則需炮彈444發。在對重要目標進行破壞射擊時,毀傷程度如要求為70%,毎公頃面積上需落炮彈518發,如為90%,則需炮彈666發。毀傷程度愈高彈藥消耗量愈多。從理論上講,毀傷程度提高1%,彈藥消耗量需增加6一10%。同樣消耗一個彈藥基數,對掩蔽部或其他隱蔽部內的指揮所進行壓制射擊時彈藥消耗標準普遍較高,由9.6公頃降至7.2公頃,
以122毫米榴炮為例,平均每發炮彈殺傷面積是0.0067公頃,頭1分鐘內毎門炮可發射6發,如射擊持續15分鐘,則可發射55發,平均每分鐘只有3.6發,如射擊持續30分鐘,則視裝藥情況,可發射75-90發,平均每分鐘為2,3-3發。一個122毫米榴炮營的18門炮在1分鐘內可發射炮彈108發,3分鐘內可發射288發,15分鐘內可發射990發,30分鐘內可發射1,350一1,620發,也就是說,122毫米榴炮營在25-30分鐘期間可以用一個彈藥基數壓制9.6公頃的目標,
距離越大,方向誤差與距離誤差相應增大,射彈散佈面積也大,射距由10公里增至15公里時,炮兵營射擊能力降低34%,這樣,同樣使用一個彈藥基數,而射擊能力卻要小得多,發射持續時間愈久,彈藥發射量愈多,而發射速度則愈低,如果要求在限定很短的時限內對該目標達到同樣的壓制效果,則要增加炮兵力量。如射擊持續時間限定為5分鐘,則需3.2個122毫米榴炮營;如限定為10分鐘,則需2個炮營,如限定為15分鐘;則需1.5個炮營,
炮彈彈種很多,鐳射末制導炮彈24萬一發(很便宜,美國155毫米M982型制導炮彈要15萬多美元),當然制導炮彈不是用來洗地的,用得最多的是價格最低的榴彈,平均四千元到五千元一發,一個彈藥基數就是約500萬元吧。
-
1 #
-
2 #
所以說如果必須死,寧可被炮彈炸也不被子彈打!差著幾百倍的價格呢
-
3 #
一個重炮營無論是152mm榴彈炮還是122mm榴彈炮都是18門炮,即一個重炮連6門炮。152mm榴彈炮營一個彈藥基數是1080發炮彈,即每門炮彈藥基數60發。而122mm榴彈炮營一個彈藥基數是1404發炮彈,即每門炮78發。不過對於自行火炮每一門都不會攜帶一個基數的彈藥,這都礙於自行火炮的體積,所以只攜帶半個基數即30發炮彈。因為自動裝彈機可以達到8發/每分鐘,30發炮彈僅能連續射擊不超過4分鐘。故一個自行火炮營打完到開始撤退不會超過5分鐘,所以遭到反炮兵炮火襲擊的可能性幾乎微乎其微。
-
4 #
一個月的工資連1發炮彈都買不來
-
5 #
理論上講,毀傷程度提高1%,彈藥消耗量需增加6一10%。。。。。。怪不得說精確制導武器其實是省錢的算一下提高毀傷度(主要通過提高命中率)五成得節省多少啊
-
6 #
你不能用精確制導武器去打擊面敵人 只能打擊點的敵人
-
7 #
智慧化彈藥未來會降低打擊目標的成本,但交戰雙方戰時損失會更大,一個營的戰術裝備可能幾顆智慧彈藥就團滅了。
-
8 #
所以說炮兵是高技術兵種,處處需要用到數學。
-
9 #
現代戰爭,陣地戰,坑道沒用了
-
10 #
37炮 單管基數1100發 每發八百出廠價 算吧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誠不欺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