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新一代空軍體系建設初露崢嶸,幾種核心機型已經陸續在各種公開場合亮相過。在這之中,殲-16樸實無華,它雖然不如外形科幻的殲-20般閃耀,但作為未來空軍“攻防兼備”戰略的核心裝備之一,它的出現和發展也頗為值得關注。
殲-16究竟屬於哪種戰機?中國在上世紀末引進並大量裝備了蘇-27系列戰鬥機,這種航程較大的重型戰鬥機極大地改變了中國對空軍這個軍種的認識,重型戰鬥機的存在,使得空軍從國土防空邁向“禦敵於國門之外”(攻勢制空),由防禦手段進化為進攻手段,由戰術力量真正蛻變成戰略力量。在這樣的認識下,中國開始著力打造空軍未來轉型的物質基礎,那就是自主研發製造大量先進的重型戰鬥機,其中包括專用於空戰的重型戰鬥機(殲-11系列以及未來的殲-20),且陸續引進了約100架蘇-30系列多用途戰鬥機,並結合了自身航空技術進步和需求研發了定位類似、但效能更為強大的殲-16雙發雙座多用途戰鬥機。試飛中的殲-16戰機
重型多用途戰鬥機對中國空軍體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世紀以來,中國的海空軍有大量老舊戰機需要替換,同時需要更多的大航程重型戰鬥機捍衛國家利益,將空中防禦圈外推並保持空軍的威懾能力。但也正是由於這種型別的戰機需求量過大,為了避免受制於人,中國在裝備了100架左右蘇-30後停止了進口,並拒絕了俄羅斯蘇-30MK3型的推銷,轉而以蘇-30MK2為藍本,自行研發在多方面都更為先進的殲-16戰機,並於2012年研發完畢。該型機是全中國產化戰機,它借鑑了蘇-30MK3的設計與改進思路,並結合了許多已經更先進的中國產子系統,這款“中國產蘇-30”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效能在劃代上已經躍升為了“3.5代戰機”。解放軍蘇-30多用途戰鬥機
在中國“攻防兼備”的空軍戰略框架下,各種機型互有分工,而殲-16的特點更適合於在不需要額外戰鬥機護航的情況下,以高載荷、大航程,來遠端奔襲打擊敵方高價值目標的任務,是產生最直接威脅的進攻性武器。 殲-16攻擊威力比肩戰術轟炸機,殲-16有時也被外界稱為“戰鬥轟炸機”,就是因為它不僅擁有良好的空戰能力,同時也是一架重型的“炸彈卡車”。它的模板——蘇-30MKK的最恐怖之處在於其最大載彈量達到了12噸,相當於一架轟-6轟炸機的載彈量,這種多用途戰鬥機的攻擊能力令人側目,以至於有傳言稱俄羅斯在出售蘇-30時曾提出與中國約定不將蘇-30戰鬥機部署在黃河以北。而換裝了更強力發動機、結構得到加強的殲-16則完美地繼承了這一點,基本型的載彈量不低於蘇-30MKK,而改進型殲-16B的載彈量甚至能達到14噸(最大起飛重量40噸)。殲-16至少擁有12個大/中型掛載點,如同一架大航程的戰術轟炸機,掛載的型別和總量都是隱形戰鬥機所無法做到的(隱形戰鬥機需要儘量減少外部稜角),因此,殲-16於中國空軍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殲-16掛載多種導彈的模糊照片殲-16如同一個高高在上的“小型導彈庫”,其攜帶的各種制導彈藥令人眼花繚亂,配合機炮和大量有動力或無動力炸彈,解放軍將首次具備低成本、可重複打擊敵方遠端高價值目標的手段。
在制空方面,殲-16可攜帶PL-10近距格鬥空空導彈、PL-15中距空空導彈和某型超遠端空空導彈(用於打擊敵方加油機或預警機等節點);對艦方面,它可以發射YJ-83、YJ-62、YJ-12三種先進反艦導彈;對地打擊方面,殲-16可攜帶空地導彈、滑翔炸彈、鐳射制導炸彈、防區外彈藥布撒器等對地武器。為了最高效地使用各種先進彈藥,讓數量龐大的彈藥打準,殲-16航電和觀瞄系統也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殲-16基本型裝備了中國產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同時集成了對地、對海探測導引功能,與目前主流的俄羅斯蘇-30和大部分F-15對比具備跨代優勢,探測能力甚至超過了世界上大多數專業制空戰鬥機。殲-16B將換裝效能更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同時加強對空、對海的搜尋和導引能力。作為對近距離探測手段的一種補充,殲-16也裝備了高效能電光瞄準系統(EOTS),該系統可以在防區外距離上對目標進行探測和識別,在近距離對目標清晰成像、測距、跟蹤,並照射鐳射引導攻擊,為雷達探測的死角查漏補缺。 疑似殲-16裝備的有源相控陣雷達
殲-16同時裝備了中國自主研發的WS-10A“太行”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單臺最大加力推力高達13.5噸。對於中國曆經坎坷的軍用航空發動機事業來說,WS-10A在殲-16生產的大批量使用顯然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證明了中國產高效能發動機的效能與可靠性已經達到了實用程度——如果沒有效能優秀的發動機,殲-16就不可能搭載這麼多的彈藥起飛作戰。(三) 殲-16電子戰版本賦予中國空軍另一種進攻方案現代空戰中,戰機避免被敵方鎖定的方法主要分為兩種思路,如果說隱身戰機的突防手段是儘量隱匿自身訊號、避免被對方發現的話,那麼通過壓制敵方電子偵測手段乃至攻擊敵方偵測裝備的方法則是另一種流派,而使用這種方法壓制敵方防空體系的戰機被稱為電子戰飛機,它能夠讓敵方雷達看不見、摸不著。美國的演習結果顯示,在某些特定的環境下,電子戰飛機通過合適的戰術可以擊落隱身戰機,中國在殲-16的基礎上發展的殲-16D型電子戰飛機,進一步豐富了進攻手段,使得中國除了隱身攻擊外又多了一種非常規手段壓制敵方防空體系。殲-16D兩側機翼上的巨大翼刀就是電子情報發射接收吊艙
與原型機殲-16相比,殲-16D針對電子戰功能做了一部分改造——為了能夠容納更多的電子裝置,移除了機炮和紅外搜尋感應器。另外,作為電子戰的主要作戰裝置,殲-16D的翼尖處還裝有兩臺大功率電子情報發射接收吊艙(必要在機腹下也能夠再多加裝一個吊艙),機身上也加裝了數根天線。
為了能夠徹底摧毀對方的雷達,殲-16D還裝備與美國AGM-88類似的反輻射導彈和電子戰干擾器,它們能夠吸引和壓制敵方防空系統,“製造”假目標欺騙敵方雷達、消耗彈藥,並且通過敵方的雷達波摧毀敵方雷達,從而為後續大隊戰機的常規空襲鋪平道路。殲-16採用了低可視度塗裝
根據換裝退役戰機的數量比例推算,中國海空軍在未來將裝備至少400架殲-16多用途戰鬥機,這不僅意味著中國更加重視重型戰鬥機的發展,更意味著中國將具備一支可畏的“戰術轟炸機群”,它是一支調動速度迅捷、作戰範圍廣大且打擊能力強悍的戰役級別力量,這樣的殲-16機群將是未來空軍“攻防兼備”作戰的拳頭力量,能夠真正做到“首戰用我,用我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