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研製的B-29轟炸機效能優越,在二戰期間戰功卓絕。二戰結束後,繼續參加了北韓戰爭等。不過,在B-29轟炸機的高光背後,日本戰敗投降的同時,美軍的一種四發戰略轟炸機也跟著退役了。
B-29轟炸機最多可搭載9噸炸彈,最高可在1萬米以上高空飛行,是一種具有優越效能的戰略轟炸機。太平洋戰爭末期,美軍的B-29轟炸機飛抵日本各地實施轟炸,促使日本加快了投降的腳步。
B-29轟炸機總計生產了3970架,殊不知,美軍在開發B-29的同時還開發了另一種戰略轟炸機,其開發的目的不為別的,僅是作為B-29開發失敗之時的備用機,為B-29上一份保險,它就是B-32"統治者"。
▇作為B-29備用機的B-32。
美國陸軍提出開發超越B-17效能的新型機的要求後,有四家公司參與競爭,分別是波音、團結、洛克希德和道格拉斯4家航空公司。不過,洛克希德和道格拉斯兩家公司之後從從新型機的計劃退了出來,設計和生產就落在了波音和團結兩家公司。
新型轟炸機的設計方案最終為波音公司勝出,不過,美國陸軍也將團結公司的設計方案投入生產,作為對波音方案的後備之用。因此,在波音的XB-29開發時,團結的XB-32也同時開發。我們都知道,大型戰略轟炸機的開發需要有龐大的資金支援,而美軍同時要求開發備用機,足以左證美國強大的資金及工業實力,也體現了他們絕不可讓國家計劃下的戰略轟炸機開發失敗的決心。
▇B-32的第二架原型機。
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美軍珍珠港,美軍由此加入二戰。此時同時開發的XB-29和XB-32進展緩慢,不過,作為後備機的XB-32搶先一步於1942年9月7日首次試飛,約兩週後的9月21日,XB-29才首次試飛。雖然XB-32的首飛比XB-29搶先了一步,不過,XB-32的增壓裝置一直故障不斷,在首飛之後研發進展緩慢,倒是XB-29率先完成了研發。1944年3月下旬之後,波音公司正式啟動量產生產線,同年5月8日,去除表示試製機的"X",B-29正式列裝。
在B-29正式列裝後,團結公司的XB-32的必要性也隨之降低。美國陸軍本就將XB-32定位為B-29的後備機,在B-29正式列裝後,不再給XB-32安裝增壓裝置,作為B-24的後續機投入生產。
▇工廠中正在組裝的B-32。
1944年9月,XB-32第一架量產機下線,正式命名為B-32,這比B-29遲了半年左右。起初,美軍計劃生產1800架(含訓練機),最終減少到了含訓練機在內的118架。
B-32的列裝推遲到1945年1月27日。這時,德軍大勢已去,盟軍的勝利已成定局,歐洲戰線上已不再需要B-32。為此轉投太平洋戰線,但很快,日本也投降了。B-32作為轟炸機的作用就此結束,暫時轉用於偵察,隨即也於8月30日匆匆結束。
▇正式運用前的1945年1月,飛至日本沖繩的第386轟炸機中隊的XB-32。
B-29的開發不僅成功了,而且效能發揮得十分穩定卓越,自然不再需要後備機。B-29的生產數量、使用時間均遠超B-32,之後還參加了北韓戰爭,一直使用至1960年6月。
B-32與B-29相較,機長和寬幅都要小一圈,重量也少了5噸左右。效能方面,速度與炸彈搭載量基本相同,但續航距離不及後者。再加上沒有增壓裝置,只能爬升至9360米,與最高可在一萬米以上高空飛行的B-29不可比擬。此外,B-32的機槍槍座原本預定使用與B-29相同的搖控炮塔,但在量產時,改為與B-17和B-24一樣的槍座和動力炮塔,在這一點上也落後於B-29。
▇訓練機型的TB-32-15-CF。
一番比較下來,B-32的綜合性能根本不可能超越B-29,美軍將其早早退役也在情理之中。
傑米揚斯克,本是蘇德戰場上一座名不見經傳的小鎮。1942年初,10萬德軍被圍於此,這是歷史上首次有如此大規模的德軍部隊被包圍。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更是創造了人類空運史的奇蹟,首次對超過10萬人規模的部隊進行全面、長時間的空中補給。包圍圈裡的德軍官兵在惡劣得令人難以想象的自然環境中經受住了最殘酷的考驗,在最艱難的絕境中完成了對自身的救贖——他們頑強的抵抗了多達150萬蘇軍長達四個月的圍攻,最終在春暖花開之時迎來了自由。
更多軍事歷史內容請關注同名微信公眾號——裝甲鏟史官(ID:PanzerC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