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刃/縱橫論
眾所周知,烏克蘭是一個在政治上被西方國家忽悠瘸了的國家,雖然相較於農業和其他門類的工業來說,蘇聯解體後的烏克蘭軍工口的日子更好過一些,畢竟從西亞到東亞,從高加索到落基山脈,總有國家願意在軍事領域上與烏克蘭進行合作,但是在整個國家都走在下坡路的情況下,其也出現了肉眼可見的衰敗。
以烏克蘭和土耳其兩國合作研發的大型運輸機安-188為例:該機在歐亞國際航展時就令人啼笑皆非——烏克蘭方面並沒有拿出安-188的真機,而是用其原型安-77中型運輸機加上模型的方法來充數。根據烏克蘭方面的介紹,安-188將會是安-77的放大+渦扇版本,而安-77又是根據安-70改進而來的一款中型運輸機,後者一度成為中國空軍未來中型運輸機的熱門候選,但是從現在來看,這一可能性已經徹底消失。
從各個方面來看,安-70都不能說是一款過時的運輸機。安-188之所以要從安-70的D-27槳扇發動機換成CFM-56發動機,原因是前者無法重新制造,而非效能問題。使用槳扇發動機也並不是什麼不可接受的事情,要知道這一型別的發動機至今仍是航發重點研究方向。
基於以上因此有分析認為,安-70之所以難以進入中國,最重要的原因還是中國發展的太過迅速。而對比之下,烏克蘭卻依然在吃蘇聯時代的老本,沒有半點長進。在20年前中國科技和軍力有限的時候,相對來說較為先進的烏克蘭軍工產品還能夠讓中國軍隊咬牙"削足適履"。隨著運-20的出現,中國運輸機已經進入了新時代,安-70這樣一款運力不如運-20,機動性不如運-9的飛機自然就難入中國空軍的法眼了。
當然,更重要的一個問題其實是烏克蘭現今人才流失嚴重。毫不客氣的說,烏克蘭已經喪失生產如安-70這樣的大飛機的能力,因此才需要找土耳其這個工業實力頗為出色的國家來做生產力擔保。許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土耳其是中東可以與以色列、伊朗並稱的工業強國,其第二產業佔GDP比重約在30%以上。因此,失去了工業能力的烏克蘭才會將主意打到土耳其的身上。
另外,安-77相較於安-70來說,主要的改動集中在航電裝置上,簡單來說便是拆下俄系航電裝上美歐航電,核心改進之處並不多,仍是一款受益於蘇聯時代遺產的大飛機,這反映出的是烏克蘭正在逐漸喪失自主設計大飛機的能力。這一點與上文所說的人才流失是同時出現的,對烏克蘭軍工口來說是也是最為致命的問題。當失去了核心競爭力,任何國家、公司、個人都將會迅速淪落,能造出全球最大運輸機安225的烏克蘭也不例外。